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刑法新思潮:张明楷教授学术观点探究
刑法新思潮:张明楷教授学术观点探究


刑法新思潮:张明楷教授学术观点探究

作  者:李立众,吴学斌 主编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07月

定  价:29.00

I S B N :9787301140499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法律  >  刑法    

标  签:刑法学  刑法  法律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学术之盛需要学派之争。学派之争需要领军人物与追随者。本书以我国刑法界学派之争的提倡者张明楷教授的刑法学说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张明楷教授的主要学术观点,重点研究了张明楷教授刑法解释的基本观念、实质的犯罪论及其犯罪论体系的新发展等诸多问题,试图揭示张明楷教授所引领的刑法新思潮,从而为我国刑法学界未来的学派之争力所能及地铺垫基础。 本书有助于学生、学者与实务者掌握我国刑法学的新动向。对于试图迅速把握张明楷教授主要学术观点的人士来说,本书更是首选。

TOP作者简介

 

TOP目录

第一章张明楷教授学术观点素描
一、引言
二、张明楷教授刑法学总论观点素描
三、张明楷教授刑法学分论观点素描

第二章刑法必须是正义的表述
一、问题的提出
二、正义:刑法解释的根本目标
三、客观主义:刑法解释的基本立场
四、实质解释:通往正义之路
五、目的解释与体系解释:刑法解释的主要方法
六、多归纳、少演绎:刑法解释的新逻辑

第三章走向实质解释的刑法学
一、课题的意义与任务
二、刑法方法论之发端:本体论与工具论之争
三、刑法方法论之发展:从本体方法论到工具方法论的范式转型
四、刑法方法论之发达: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学
五、结语

第四章实质的犯罪论
一、课题的意义与任务
二、我国提倡实质犯罪论的现实根据
三、实质的犯罪论与刑法的出罪机制
四、质疑解答
五、理论的可能发展

第五章两阶层犯罪构成体系的理论论证
一、犯罪构成体系完善思潮中的两阶层体系
二、两阶层体系是阶层模式犯罪构成中的合理体系
三、按照两阶层体系重构我国犯罪构成的必要性
四、简单小结

第六章结果加重犯的构造

一、结果加重犯的本质
二、结果加重犯的客观构造
三、结果加重犯的主观构造
四、结果加重犯的法定刑
五、理论的可能发展

第七章不能犯处罚根据之争——德国法的视角

一、主观说优势地位之确立
二、限制对不能犯的处罚之努力
三、总结与启示

第八章中止犯的法律特性
一、课题的意义与任务
二、三面综合说的学说传承
三、我国学说与日本相关理论的贯通
四、三面综合说的合理性
五、各个处罚根据之间的关系
六、理论的可能发展

第九章实行行为终了的判断与中止行为类型
一、引言
二、德国的研究状况
三、日本的研究状况
四、我国中止行为类型划分标准之探讨

第十章刑法意义上的“公共安全”
一、争议概览
二、“公共”安全
三、公共“安全”
四、质疑解答

第十一章性欲倾向的要否
一、问题与意义
二、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三、通说的成因与反驳
四、我国司法的真相
五、结语

第十二章侵犯财产罪法益理论的司法运用及感想
一、问题的提出
二、侵犯财产罪法益理论聚讼和发展
三、对两个案例判决的评析
四、一点感想

第十三章冒充军警人员抢劫法定刑适用问题
一、争议概览
二、实质可罚性之比较
三、“解释论”的问题
四、“立法论”的结论

TOP书摘

(七)共犯理论

1.共犯的成立条件
一般情况下,共犯成立条件中的“二人以上”,要求是达到法定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因而“二人以上”都承担责任。但是,也应当承认仅有一部分人承担责任的共同犯罪。换言之,现实中存在没有达到法定年龄的人与达到法定年龄的人共同故意实施符合客观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没有达到法定年龄的人具有责任阻却事由,但仍应认定其与达到法定年龄的人所实施的犯罪为共同犯罪。例如,13周岁的人与16周岁的人共同轮奸妇女的,应认定为强奸罪的共同犯罪,对16周岁的人应适用轮奸的法定刑。再如,13周岁的人与16周岁的共同抢劫他人财物的,应作为共同犯罪处理,合理地处罚16周岁的人(如主犯、从犯)。
如果认为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二人以上”都必须达到法定年龄、具有责任能力,则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15周岁的甲谎报年龄而被“正式”录用为司法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甲与不具有司法工作人员身份的联防队员乙共同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此时若不承认甲与乙构成暴力取证罪的共犯,则甲与乙都将无罪,但这并不合适。再如,达到了法定年龄的A与B共同故意实施伤害行为,但A没有责任能力。对此,应认定A与B构成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即使不能查明谁的行为造成了重伤结果或者查明A的行为造成了伤害结果,B也应对该伤害结果负责;如果否认A与B构成共犯,则难以处理本案。还如,如果A与不具有期待可能性(或不具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B共同故意实施符合甲罪客观要件的违法行为,应认定A与B成立甲罪的共犯,只不过因为B具备责任阻却事由,而不能对其定罪量刑。
上述对共同犯罪主体要件的新理解,是刑事司法实践正确处理犯罪、实现罪刑均衡的当然要求。张明楷教授敏锐地捕捉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及其协调的需要,适时地对刑法理论进行了调整。这是其一贯主张的“法律与社会生活事实相互影响”这一理解法律的精神在具体问题上的体现。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66

版  次:1版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40.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