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大夏书系•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
大夏书系•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


大夏书系•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

作  者:刘良华 著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 书:大夏书系·教育讲演录

出版时间:2008年07月

定  价:25.00

I S B N :9787561760819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育学    

标  签:教师与学生  教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一个好的教师,他在学生的心中的影响,当然首先是看得见的专业智慧,还有一种看不见的价格魅力,这是两个最重要的部分。
  教师的人格,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如果我们教师自己是跪着教书,会一些后果:第一,我们的学生可能跟你一起跪着:第二,可能学生坐着,你跪着,你在你的学生心目中可能是一个残疾人,精神不健全的人。
  有一些教师很骄傲,说:“我们学校培养出了三个北京大学的学生,我们学校培养了两个清华大学的学生。”你以为那是你教出来的?那是他自己学出来的,倒是学校里有三个孩子后来进监狱了,那有可能是你教出来的。
  我觉得,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让这个班里面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活力。让学生能够奔腾,但是,他听课的时候能够暂时安静。

一个好的教师,他在学生的心中的影响,当然首先是看得见的专业智慧,还有一种看不见的价格魅力,这是两个最重要的部分。
  教师的人格,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如果我们教师自己是跪着教书,会一些后果:第一,我们的学生可能跟你一起跪着:第二,可能学生坐着,你跪着,你在你的学生心目中可能是一个残疾人,精神不健全的人。
  有一些教师很骄傲,说:“我们学校培养出了三个北京大学的学生,我们学校培养了两个清华大学的学生。”你以为那是你教出来的?那是他自己学出来的,倒是学校里有三个孩子后来进监狱了,那有可能是你教出来的。
  我觉得,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让这个班里面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活力。让学生能够奔腾,但是,他听课的时候能够暂时安静。

TOP作者简介

刘良华,男,1968年1月出生,湖北洪湖人。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方法”。近年来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倡导“教育叙事研究”和“身体教育学”和“教育现象学”。
  出版专著:《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校本教学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有效教学论》(与高慎英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教师成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等5部,发表文章50余篇。

TOP目录

导言:“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老师”
第一讲: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
吃透教材
 补充教材
 更新教材
第二讲: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
 传道
 授业
 解惑 
第三讲: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
 民主管理 
 管理技巧 
 教师威信
第四讲: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魅力?
 主动精神 
 乐观心态
第五讲:怎样通过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学习
 教师行动 
 生活情趣
 教师发表
后记

TOP书摘

在导言中,我讲的是“什么样的老师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提出了十种教师的形象,从这里面大体上可以看得出来,好教师的要素主要有两点:第一,专业智慧。第二,不只是有专业智慧,还要有人格魅力。一个好的老师,他在学生心中的影响,首先是看得见的专业智慧,还有一种看不见的人格魅力。这是两个最重要的部分。我讲这个主题,是从“什么样的老师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个地方出发。我希望老师们能够从这个地方介入对专业智慧的关注,对人格魅力的关注,最后,我会专门谈如何通过行动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我首先讲教师的第一种专业智慧,我称之为“课程智慧”。一个好的老师,他之所以受学生欢迎,是因为他有课程智慧。什么叫作课程智慧?这是说,这个老师上课的时候,他讲的知识比较丰富。这个丰富不是杂多、杂乱,而是这些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是贫乏、简单。做老师的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拿到教材之后,你如何处理教材?
我提供三条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吃透教材”;第二条建议是“补充教材”;第三条建议是“更新教材”。
  吃透教材
一般的老师不敢改变教材。现在情况稍微好一点,教师变得勇敢一点点了。一般的老师是不敢自由处理教材的。为什么?因为要“考教材”。现在提出一种说法:“不是考教材,而是考标准。”可是实际上,大量的考试还是在考教材。做老师的人往往有一个信念:我教的这个内容就是要考的。教什么,考什么,我们一般都是这样想问题的。这使老师们不太敢去变动课本,去改变教材。一个好老师,必须越过这道坎儿。无论什么课本,拿到手里之后,必须改变。
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使很多老师不得不考虑。海南的蒋老师曾跟我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我们都知道要改变教材,在农村,有一种老师也在改变教材,但是,他改得很危险。怎么危险呢?他根本不按照教材内容上课。为什么不按照教材内容上课呢?因为教材很多内容他也不懂。这不是败坏我们农村教师的形象。在没有深切领会教材的基本的结构和意义之前,就按照自己的方式随意地选择比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学习,这是危险的。”
因此,改变教材有一个前提:应该知道什么样的改变是正当的、有意义的。如果是随意调整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没有意义的、比较简单的内容去学习,这样的改变还不如不改变。由此我们得出一条最基本的结论:先吃透教材,然后再超越教材。不可以连自己现有的教材都没有弄明白,就想抛弃教材,另起炉灶。
你知道教材是怎么产生的吗?教材是经过审议的,审议通过之后,再做教材。每一个出版社在做教材的时候,都要聚拢很多专家的智慧和优秀中小学老师的智慧。你如果认为这个教材很糟糕,这个可能性不是太大。所以,要先吃透教材,然后再超越教材,这是最基本的前提。
  补充教材
怎么超越呢?比较保守的、温和的做法是: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我们可以适当增加,暂时不把教材的内容减掉。可以把教材学习的时间缩短,再补充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材料。这是一种“加法”的态度。
我推荐的第一个“补充教材”的案例是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老师们可以看看相关的录像,看窦桂梅老师上课的时候,她增加了什么;看窦桂梅老师如何用相关的资源对已有的教材构成一个补充。这节课我觉得前半段比较成功。我们看一看前半段(放录像)。你们可以看得到这里面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关于新课程,老师们听过很多相关的讲座,新课程的讲座中有一个主题,很多地方都在谈论,叫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课程提出了一些新词语,有的老师甚至觉得新课程不过就是提出了一些新的词语。其实,每一个新词语的背后,都有它的期望和可能在实践中引起的新变化。每一个新词语的提出都是谨慎的。在新课程话语里面,有一个词语,我认为很重要,就是“课程资源”。我们以前叫“课本”,或者叫“教材”,觉得这就够了,觉得把课本教完,这就是教师的责任。但是现在不行。我们要把课本变薄或者变厚,把课本变成“我的”,带上我个人的智慧,补充相关的资源进去。
从窦桂梅老师的课中,可以看得出来,她对教材作了大量的“补充”。第一个补充是她的粉笔字。有人会说,把课本上的字转移到黑板上,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不一样。现在很少有人重视写粉笔字了。我的粉笔字就写得很难看。所以我不敢写粉笔字,我做PPT讲稿。但是,粉笔字本身是有某种美学效果的,它会加深学生的印象。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学生看老师写字的过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我们总觉得传统的技术都是要改变的,现代教育技术如汹涌波涛,它会把传统的技术打败。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任何技术的进步,都将使人类付出代价。我们可以从窦老师的粉笔字里看到传统的价值。第二个补充是她的“手势”。窦老师让学生们一起朗读的时候,她的手势很讲究。我估计窦老师是练习过的。我以前做老师的时候,经常在镜子面前训练我的讲课姿势。有一些专业技能就是要训练。你看窦老师的这个姿势,有一种交响乐指挥者的感觉,她整个的身体语言很美好。她在课堂上一站,她的身体语言本身就构成了很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对课本的补充。课本很简单,就这么几个黑色的文字符号。如何使这些文字符号生发出意义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去解读。现在窦老师在中国的中小学的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一个模仿、示范的形象。这是有意义的。有什么意义呢?就是让一些老师有一个追赶的精神目标在那里。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他需要有一些人来模仿。模仿太重要了,只是不能止于模仿。每个人心中最好有一个追赶的精神同伴,但不必将之神化。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62

版  次:1版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31.7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