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百道编按】黄国荣先生的新长篇小说《极地天使》引起了文坛和读者的关注,成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出版活动的一个亮点。日前,百道网针对小说的创作和出版采访了黄国荣。他表示,写出真实的人性,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既是他写作的出发点,也是他写作的归结点。
黄国荣
黄国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韬奋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大校军衔。他1978年开始文学写作,已经出版发表作品500余万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兵谣》、《乡谣》、《街谣》、《碑》等,作品多次获《解放军文艺》、《昆仑》优秀作品奖、全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影视代表作品、14集电视剧《兵谣》获飞天奖二等奖;32集电视剧《沙场点兵》获第23届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连续剧奖、2006最佳收视奖、“五个一工程奖”。
黄国荣的小说以描写小人物著称,他笔下的人物富有生命力和个性,传达出作者的人文精神和对现实的关照。黄国荣说,写出真实的人性,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既是他写作的出发点,也是他写作的归结点。
今年《人民文学》杂志8月号推出了他的新长篇小说《极地天使》,作家出版社同时出版,引起了文坛和读者的关注,成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出版活动的一个亮点。日前,百道网针对小说的创作和出版采访了黄国荣。
百道网: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
黄国荣:《极地天使》写的是1942年,侵华日军在潍坊(当时称潍县)占领乐道院建集中营关押同盟国侨民的事件。由于过去抗日战争宣传的片面,我在山东部队工作18年,并不知道这件事,许多年轻的潍坊人也都不知道这事。三年前,我在潍坊的一个部下高大勇,请我去参加他的微电影《生命之翼》的开机仪式,同时帮他改剧本。工作之余,他陪我去看了两处地方,一是坊茨小镇(德国人把坊子叫坊茨),是一百多年前德国人建的,包括坊子火车站,现在都保留着德国建筑的原貌;另一个地方是乐道院,即潍县集中营遗址。
乐道院,是北美基督教长老会创建。1882年,北美基督教长老会派遣美国传教士狄乐伯及其夫人阿撒拉来潍县传教,得到当地教友的协助,在老潍县城东关买地建了“乐道院”。乐道,乐于修道之意。乐道院由教堂、学堂、诊所三部分组成,用以传教、办学和开办诊所,院内的钟楼成当时潍县城东部的标志性建筑。
乐道院遗址
1900年6月25日,潍县义和团陈双辰(又名陈锡庆)率团民火烧了“乐道院”,烧毁楼房42间,平房136间。1902年北美长老会用清政府“庚子赔款”的10万两白银,在潍县县城重新扩建了“乐道院”。重建后的乐道院占地200多亩,成为北美基督教长老会的山东总部。乐道院里除了教堂,院内建有广文中学和教会医院,是昌潍地区集教会、教育和医疗于一体的教会服务中心,也是西方传教士、教师、商人、学者和医务工作者聚会的活动中心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曾在这里居住,美国《时代》杂志的创办人亨利·卢斯也曾随父母在此居住过。二战期间,它是日本关押同盟国在华侨民的集中营。
1941年12月7日清晨(美国夏威夷时间),日军突然袭击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国陆军和海军在夏威夷的基地遭到毁灭性打击。当天下午,美国政府对日宣战。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对日宣战,和中苏建立了同盟国阵营,与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对阵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展开。
美国情报人员发现,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系在美国的日裔侨民充当间谍提供。1942年2月8日,罗斯福总统亲自签署了9066号行政命令,委托陆军部将侨居在旧金山、夏威夷等地的6万多日侨,强行集中到洛杉矶附近的指定地区统一居住,划定无人进入的聚居区,隔离其与外界的联系。
乐道院建起的炮楼
日本似乎早有应对策略,为报复美国,他们随即在中国全境搜捕同盟国在华的牧师、教师、商人等侨民,并将其全部强行抓捕,分别在香港、上海龙华和潍县三处关押,将关押地命名为“敌国人民生活所” (简称C.A.C) ,实为集中营。其中潍县集中营最大,日军将英、美、法、新西兰、加拿大、古巴、希腊、澳大利亚、荷兰、比利时等21国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徐州、济南、青岛、烟台、滕州等地)的2008名侨民无辜抓捕,陆续押送到这里秘密关押(后将400多名天主教牧师转移到北京关押),羁押长达3年半之久。
这让我十分震惊。国人总觉得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系在一起有些牵强,因宣传的片面,国人只知道欧美帮助中国人抗日,却不知道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于是我想有必要把这一事件写成书告诉国人,告诉世界。因当事人都已经离世,现存的历史资料很少,我决定把它写成小说。
集中营纪念广场(图片来自新浪博客)
百道网:《极地天使》的创作过程和写作期间您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黄国荣:这部小说的创作用了三年时间,收集资料费了很多时间。当年被关押的幸存者写了一些片断记忆,当地的纪念馆有一些史料,当地的研究者也从某种角度整理了一些史料,但比较少。通过收集资料,有两点激发了我的创作激情。
一是集中营侨民们遭遇的凄惨与日军的残忍。被关押的西方侨民有许多世界著名人士,如英国400米奥运冠军埃里克·利迪尔(荣获1982年美国第54届奥斯卡金奖的故事片《火的战车》,就是以他的素材创作)、华北神学院创始人赫士博士、曾任蒋介石顾问的基格(雷振远)神甫、齐鲁大学教务长德卫斯博士、中美重新建交后首任美国驻华大使的恒安石、美国花旗银行董事长夫人沙德拉·司马雷、青岛大英烟草公司经理韦伯、燕京大学理学院院长韦尔选及夫人、燕京大学文学系主任谢迪克博士、英语系主任桑美德女士、哲学系主任博晨博士、化学系主任窦维廉夫妇、音乐系主任范天祥先生等33位知名教授;还有英国天主教神甫艾文德先生、后任加拿大海外基督教使团总监的米歇尔·大卫博士、基督教内地会以及烟台芝罘英文学校创始人英国牧师戴德生的儿子戴存仁博士和芝罘学校的300多名欧美籍师生等等。他们在中国生活工作得好好的,无缘无故被剥夺权利与自由,像囚犯一样被日军抓捕关押。
日军对同盟国侨民,不论年龄大小一个都不放过,上至年近90的老人(美国德高望重的赫士(Watson M.Hayes,华北神学院院长),下至8岁的儿童(戴爱美战后成为美国的一名作家,专门写过她在潍县集中营的回忆文章,与她年龄相仿的儿童有100多名),有的全家老小全被抓捕关押,戴爱美的全家、20岁的德斯蒙德·鲍尔从上海龙华转到潍县集中营时,发现他的母亲和太太,还有同母异父的妹妹都已在一群囚犯中间。
集中营生活异常艰苦,缺吃少药。早餐一周四天只有一杯茶,另三天是一盎司麦糊;午餐只有白水煮卷心菜汤和一只洋山芋;晚餐根本就没有。侨民吃的高粱和玉米大多是发霉的陈粮,土豆腐烂变质,少见的肉上则满是蝇蛆。营养不良,人们体重下降,80多岁的戴存仁牧师体重减到不足80斤。最可怜的是孩子,一个个齿暗无光,面黄肌瘦。已经发育的少女,连月经都停了。乐道院成为继波兰奥斯威辛之后的又一座人间地狱。
二是当地中国老百姓对他们的无私帮助。没有政府号召,也没有党派组织,当地老百姓自发地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一次次将援助之手伸向他们,帮助他们挺过难关。
集中营食品供应最困难的时候,日军乘机用以物换食品的手段盘剥侨民,一些难友不甘心被日本看守盘剥,冒险偷偷地将自己的衣服、金牙、手表、皮鞋等物品包裹好,在里面夹上写有想换什么食物和自己名字的纸条,趁日本看守不注意,将包裹扔出大墙。墙内侨民与墙外中国人虽互不相识,但这些包裹一旦被中国人拿到,都会立即从墙外扔回比对方想换数量多得多的食品。这种地下交易逐渐形成规模,侨民们称之为“地下黑市”。为防止交易过于频繁被日军发现,斯坎兰神父自愿做地下交易的联络人。5名传教士所住的房间恰好靠近围墙,他们联络上集中营外的一位康太太,也有说是江太太。这位太太或她的小孩从外面把鸡蛋或小包裹递进来,斯坎兰等在里面接应。大批货品递进的时候,通常是在夜间进行。
上圩村青年韩祥携带食品试图翻越围墙给营内侨民帮助时,不慎触电网死于墙头,日军故意将其曝尸示众。上虞河村一位13岁女孩韩贞昌,捡破烂时,因靠近了集中营外墙,日本看守认为她想帮侨民,残酷殴打后将她扔入河中,她挣扎着游上岸来,又再被扔进河中,终因伤重力竭而死于河内。
教会中心变成集中营(图片来自潍坊新闻网)
集中营的供给日益恶劣,多病体弱的难友又无药救治,侨民自治管理委员会的负责德卫斯急需与他的学生、广文中学校长、牧师黄乐德联系,想得到他的帮助。日本人监控严密,惟一能自由出入集中营的中国人只有淘粪工张兴泰。耿直忠厚的张兴泰冒着生命危险将信转给了黄乐德。
黄乐德接到信后,立即将2000元伪币让他偷带进去救急,然后他领着儿子黄安慰,带上干粮到处募捐,战乱的时代,募得十分艰难,零星款项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无奈,他和儿子四处求人,找商人,求军阀,共募集到善款30多万伪币,时值10余万美金。中国人无法将钱买成粮食与药品送进集中营,黄乐德和张兴泰又帮助恒安石和狄兰越狱出逃,找到中立国瑞士驻青岛代办处艾格外交官,再联系国际红十字会,由红十字会购买了药物与食品营养品,分批送进集中营。正是这一批批的救命物资,才使得1500多名被囚禁的侨民度过了艰难困苦,否则不知有多少侨民要饿死病死在集中营。为此,当地群众付出了血腥代价,日军追捕越狱的恒安石和狄兰时,对潍县城进行了大规模搜捕,烧毁房屋千余间,200余名中国民众被杀。
恒安石1981年任美国驻中国大使,1987年6月,恒安石卸任时特意到潍坊寻访当年的恩人,黄乐德与张兴泰都已过世。他感慨不已,说中国人真诚善良,帮助了人不求回报。
我决心以自己的作品,真实地再现这一历史,让国人和世界人民记住这不可忘却的历史。
外国友人重游旧地(图片来自新华博客)
百道网:和您以前的作品相比,《极地天使》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对您的写作有拓展吗?
黄国荣:我已经发表出版了50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长篇小说也出版了《兵谣》、《乡谣》、《街谣》、《沙场点兵》、《碑》等七部,但以往的作品都是写中国的兵营、乡村与城市生活,这是一部国际题材的作品,对我来说是新的挑战。作品中的人物除了中国人,还欧美侨民、还有日军,我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历史资料又少。这对我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是一个考验。
我想,文学与音乐之所以不受国界的限制,是因为人性相通。尽管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与习俗不同,但人类的审美是一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标准是相同的。这让我找到了构思刻划人物的依据,无论他是中国人,还是盟友,还是敌人,一切都从人性出发,这就同样可以把自己没有经历的事情,不认识不熟悉的人写活写真。
写出真实的人性,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既是我写作的出发点,也是我写作的归结点。我对这部小说确定的基调是人性与兽性的搏击,在与魔共舞中展现灿烂,谱写出一曲同盟国战胜法西斯的凯歌,是我愿望,也是开拓我写作领域的实践。要说拓展,主要在人物刻画方面。
写活人物是我的一贯追求。无论《兵谣》中的古义宝,《乡谣》中的汪二祥,《街谣》中的莫望山,还是《碑》中的邱梦山,我都着力让他们成为文学画廊中的“这一个”,绝不与自己以往作品中的人物雷同,更不与别人作品的人物雷同。
《极地天使》中的主人公苗雨欣,她没有加入党派,不过一个普通的文弱女子,当她遭宪兵队长强暴后,头一个念头就是想死,以死洗清白;但她想到好友马凤琴含辱自杀的可悲,意识到这样死如同死猪死狗,对造孽的禽兽没有任何损害。于是她决心报仇,复仇计划被她哥破坏。她哥和爹不但不给她报仇,反要她嫁给山本正浩,绝望之时她求助了她教父许子衡校长,在他的教导与影响下,她才明白国难当头,单枪匹马报不了个人的私仇,她才把自己这“一滴水”汇入全国的抗日洪流。她忍辱负重,让原来的自己死去,重返乐道院。在集中营侨民们竟怀疑她是日本奸细,连流氓史密斯都想占她便宜,她只能躲起来痛哭,她就是这样一位被侮辱被损害,又不屈服的天使。
日本宪兵队长山本正浩是人性变异的典型,以往作品中没见过这种形象。他是日本帝国大学的高材生,武士道精神与侵略者野心的契合,让他的心灵变异,成为战争狂人。他外表斯文、冷静与优雅,内心却狂妄,不光要掠夺中国的资源,还想掠夺中国的文化,以致利令智昏。
其他汉奸伪军中队长苗世雄、苗雨欣的后妈白丁香、《潍县日报》的麻秆社长、淘粪工赵兴泰这些并不重要的人物,也都有其独特个性的表现,都会给读者留下活灵活现新鲜生动的深刻印象。
百道网:创作的时候你有没有预先勾勒一个读者图像?您希望读者看了本书后有什么收获?
黄国荣:每一个作者在构思作品时都会想到写给谁读的问题。这部作品我是想写给20至50岁的人看,不只是给中国人看,还考虑到外国读者。所以,这部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突出民间性与人性,历史史实本来也是如此,这样更便于接近读者,也改变了抗日题材作品传统的写作模式。
写这部作品时,我一点都没有想到要配合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件事,我不是要应这景,而是要扎扎实实写好这一难得的题材。这一点得到了《人民文学》杂志的认同,他们感觉这是一部有别于以往抗战题材小说的突破性作品。
这部作品为表现人性,选择了写家庭亲情,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是社会关系、利益关系、人际关系、情感关系的基本单元,以家庭关系组织小说故事,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与质感,有助于让历史真实自然上升到文学真实的艺术境界,也最适宜表现人情与人性。小说写了五个家庭,主人公苗雨欣一家,广文中学校长许子衡一家,美国驻中国领事格拉斯特一家,淘粪工赵兴泰一家,再就是日军宪兵队长山本正浩一家,这一场战争让敌我友三方五个家庭都家破人亡,付出了惨重代价。
我想让读者读了这部作品,感受到战争的灭绝人性,认识到战争是某些统治者以人类自相残酷的手段来实现野心的魔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记住这惨痛的教训,反对战争,警惕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让世界永远不再发生战争。
抗战胜利后与友人的合影(图片来自潍坊新闻网)
百道网:这部书是怎么落到作家出版社的?
黄国荣:这个作品,是2014年中国作家协会确定的重点扶植作品,当时的暂名是《潍县CAC》,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在《文艺报》上发现消息后,姚社长就跟我联系,要求让他们出版这部作品,我当时表示同意,待作品完成后再商量。初稿完成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一直与我保持联系。待三稿完成后,他们要求签约,当时我没同意,我还要再改一遍。这期间河北出版集团的杜总知道我在写这部作品,两次向我提出给他们花山文艺出版社出,因我在他们那里出过《城北人》,责任编辑几次给我电话,我都说明已答应百花洲文艺了。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管社长一起聚会,也知道了这事,希望我给他们,我也如实地向他作了解释。
作品写作中,我曾跟《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施战军说过,他说写完后给他们看看。四稿改完后,我把书稿发给了施主编,没过几天时任副主编的邱华栋给我电话,说抗战题材都看厌了,读了《极地天使》眼前一亮,没想到能写这么好,他们决定在8月号专号推出,希望我能亲自搞一个20万字的压缩版。这消息很快让作家出版社的葛笑政社长知道了,他当即给我打电话,说《人民文学》与作家出版社是一个出版集团,既然在杂志发了,书应该让他们出版。《人民文学》发长篇很少,能以专号发表我的长篇是件不容易的事,理应给作家出版社出,于是我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姚社长作了解释,她也表示理解,最后就由作家出版社于8月同期出版。
百道网:您以后有什么写作计划?
黄国荣:我的所有小说,写作的酝酿时间都比较长,《兵谣》、《街谣》都在10年以上,《乡谣》差不多有20年。现在我已经酝酿了近十年的有两部长篇,一部是故乡江南敌战区的抗战题材,另一部是家乡的文革题材,这两部作品随时都可以进入写作。另外江西高校出版社要出一套出版人自述丛书,计划中有我,这不需要费太大的功夫,都是自己亲历的事。再是为拍邹韬奋的电影,专门研究了邹韬奋先生的生平与业绩,想为他写一部自传体小说。还有一些中短篇要写,写作任务比较重。
百道网:请您为读者推荐几本您觉得值得读的书。
黄国荣:我的阅读时间比较少,只能读一些反映比较好的小说,掌握小说创作的进程。这两年读过的长篇小说我觉得阎真的《活着之上》和海飞的抗战题材《回家》值得一读。我建议年轻的同志还是要读一点中国的古典经典,比如老子、孔子、庄子。我用七八年时间研读了老子的《道德经》,一边研读一边写心得,在《文学报》和《大地》杂志陆续发表了一部分,文友和读者反映不错,都希望我写成书。我乘《碑》出版后的休息调整时间,写完了全部心得,并注释了《道德经》,今年9月由重庆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叫《道无道花非花》,分上下两部,上部是“我读老子”,归纳老子哲学的29个观点,写了29篇心得;下部是“我释老子”,我注释了《道德经》,为便阅读研究,我依据原文,给八十一章原文起了章名。要所有人都去研读古典经典的原文是件比较难的事,但专门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著成适合当代人读的读本,不失为一种推广国学的方法,这样更便于年轻人和工作繁忙的人阅读。
(本文编辑 岱蒙)
作者:岳尚华
来源:百道网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