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收藏 微博评论
分享到微博:【百道网·庄庸专栏】写作真的不只是写作。当你从“私写作”的狭隘经验和视野跳出来,你会看看更遥远的地平线。地平线很遥远,但是,比地平线更遥远的,却是你写出来的世界。我期待ING——你们在北大写出一个崭新的世界。
葛志勇/摄
在对各位继续“毒舌”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对各位童靴重申一下我期望中的创意写作研讨和训练目标:未来三个月到一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拐点——如何迈过那道从“私写作”到“写出新世界”的门槛?
私写作:本能型写作与直觉型写作的障碍
在我的概念里,私写作并不只是个人体验的私人写作。从技术流的角度看,它还包括一种写作方法上的障碍:“本能型写作”或“直觉型写作”。或许大多数人都会亲历和见证:在本能型写作或直觉型写作和当下流行/经典/红文写作之间,有一道看似无法跨越的鸿沟和断裂地带。我们需要在三个月到一年里,超越这个障碍。
什么是本能型写作或直觉型写作?就是完全靠本能和直觉写作,有了灵感有了感觉就能写——完全是“即兴创作”,写作过程不可控,写作质量也不可控……写好了,不知道是如何写好的;没写好,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写好。而且,写作的过程,过于受制于自己的经历、体验和视觉,写的故事就像个人的私人传记,无法引起别人的共鸣。整个写作“碎片化”。无法按照线性逻辑,把一个又一个的事件,组织起有一个有前因后果的故事。而且,是分头写着不同的人物和事件;最后,要把它组织成整个故事时,碎片和碎片之间,并不能无缝对接;就像是嫁接和拼接,不能建造成一个严密的“故事建筑”……
所以,看起来是一个很庞大的故事题材,但是,就像是棉花糖——我们还做不到:把一个好故事讲得很好看时,就像在建造一座精密而又XX(华丽、大气……等不同形容气质的形容词)的建筑。
先致敬:疱丁解牛流行/经典/红文作家作品
流行/经典/红文的写作,且不说分析它的故事建筑、情节和人物……就说它本身的“线性”写作,就已经是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它是如何能从开头写到结尾?能够科学、有计划、紧密地一步一步地写下去?我们现在可以对它们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对它的每一步都进行结构性分析,这个我们不是做得太多,而是做得太少。
就像我们需要对《知否》和《哈利波特》进行电影/小说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细致分析:一方面,既线性地分析其整个故事各个关键环节,是如何一环扣一环、丝丝入扣的相互衔接——且那些关键的坑是如何挖出来又是如何填上的;最关键的是,那些写作和阅读过程中,都共同认可的“卡位”之段落与章节,写什么、又是如何写,才能卡住这个关键的位置。只要卡住这些关键位置,那些中间的桥段、场景……只要保持流畅的叙述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对这些文本的细致分析,主要是要抓住三个关键点:
一是,从头到尾把整个故事“线性”发展过程的关键点(亦即是那些卡住关键位置的亮点-话题/主题/引爆点)找出来,并仔细剖析其“写法”——写什么,如何写,如何卡位……如何起到了起承转合、一波三折的作用。
二是,从上到下对每一个卡住关键位置的点(话题/主题/引爆点)进行纵向“驱动力”的细分剖析:一是以“人物”为主来驱动?二是以“事件”为主来驱动?三是“冲突”(某一个具体的矛盾、冲突和战争)为主来驱动?
三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阅读基元”(从140字/单元到750字再到1500字-3000字)的“网状”立体结构细致剖析——在这样一个细小的果完里帝国里,我们如何解剖故事麻雀的五脏六腑,看它是如何从点到线性再到面、再到立体,把一个好故事讲得很好看,落到每一个细小的阅读点上的——落实、落小、落地,落细;细节、细致、细腻,冲突、矛盾、战争,有趣、有爱、有用。
走钢丝:在私写作和计划型写作之间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从直觉型和本能型的创作出发,要在这几个月的创意写作研讨与训练里,迈过直觉/本能型写作和经典/流行/红文写作之间的鸿沟。
这个桥梁是什么?在我想来,或许必须在这几个方面解决:
一是,题材,决定50%。
二是,从细节的本能和直觉出发,按照那三个原则,写细、写小、写实。
三是,从人物、事件和情节冲突三个不同的线索,把那些碎片化细节写作,重新组织和结构成一个“主题”式创作,或者来说,作为一个章节单位。
四是,再根据题材卡位的关键点:一方面做大纲、细纲和要点;二是,把上面的主题写作,放在合适的位置;三是,再概括这种大纲和细节之间的差距,再重新梳理后前后的思路、逻辑和结构,增加必要的传述模式,插入或重写中间的关键细节故事。
这种写作仍然不是“成熟的线性写作”,而是“不成熟的混乱写作”——并没有整体结构和线性逻辑,而是写出什么算什么……把一大堆都写出来后,再寻找其中的思路、逻辑和结构。
当然,在这个过程,我们也在做“计划”——但是,按计划写作,有一个问题:一是,很多就是概述式的介绍,缺乏细节故事的支撑;二就是,如果我们缺乏体验,要靠调研和想象来支撑时,我们就很容易有一种畏难和逃避情绪……结果计划越做越多,变化却越来越快。我们的计划,好像从来就没讲成一个好看的故事。
未来三个月到一年的写作训练,很关键的,就在于,我们要克服这两种写作的缺陷——私写作和计划型写作,找到中间作为桥梁“建筑工程式写作”,然后,再向经典/流行/红文的完整性写作致敬……
在北大写作:为何不可以“把自己写作最重要的作品”?
这三个月到一年从本能/计划型写作,经过“建筑工程式写作”,向“完整性写作”迈入……克服我们长久以来在写作的门槛上徘徊,登堂入室,成为真正意义的作者作家。
这种转变和蜕变,也代表着未来一年(一部作品)至三年(一种专业品牌)的身份塑造:我们要真正意义摆脱消极、被动的他人认知,自我意识、自觉自为、主动构建在某一个领域的核心身份。
我们不但要成为“最好的自己”,还要达致社会和个人的巅峰——“做自己最好”!我就是我自己最好的背景;而且,我的确成为山高人为峰的巅顶。在北大写作,为什么不可以以此为“写作的目标”?你才是自己最重要的作品!
这基本上是通过如下来完成:
第一,假若你想走创作型道路,那就要通过写作的转型,写出“适销作品”或“探索市场”的作品……奠定自己“专业”作者/作家的身份和位置——当下和未来,“专业”只有一种标准:你是否能够持续、深入和不断地满足互联网+时代各种亚文化X微社群未经满足的新需求或未得到充分满足的新需求。以此为轴心,方可致力于探索和创作“有影响力”的作品,并且,构建自己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和竞争模式……只有在这个领域树立起标杆并且可持续的盈利,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你要牢记:作品没有市场,就没话语权。
第二,从网文写作到汉文写作,假若你想走的是“创作型研究”之路,那也只有以自己扎实的创作研究为基础,迈过这个门槛,也才能真正意义上迈过“研究创作”的门槛。
网文创意写作的研讨和训练,只是要帮自己我们完成这个“蜕变”。我们不能只局囿于此,而是要从此出发,对整个汉文写作进行系统、全方位和深入持续的研究,探索当下汉文写作的方向,比如说:中国如何向世界讲故事——汉文写作如何“中国化”战略?
我不知道身为局中人的你们,是否看到了当下一个根本性的趋势:从文艺作品的创作实践,到生产机制的解剖,再到高校创意写作/中文系“应用化转型”的问题……一种新的理论/理念,或许正在动摇当下中文系“立系”的根本;一种新的高校写作教育体系、产学研一体化中的“学术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之争,正在发生在你们身上……
没错,你们是整个社会在转型和学术研究转型的实验品。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迎接,选择权在你们。
超越“写法”:比地平线更遥远的,是写出一个新世界
但比这个更重要的,却是:小切口,大格局;把你写成最重要的作品,已经不只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代人的问题;书“写”你的第二人生,实际上已经关涉到如何书写中国的第二人生。
我们创意写作研讨论和训练的“写法”, 真的是一个小切口,撬动的却是“中国化”国家文化战略布局的时代大格局。比如说,我为何要你们疱丁解牛自媒体时代的几种主流/重要文体?为什么说研讨和训练它们的写法,不只是让你们训练一种写法,而是在培育和锤炼一种新的思考模式?
就是因为这些主要文体的写法背后,是一种全新的思路、逻辑和结构的啊:年轻人是如何组织的---新媒体的商业模式是如何的——执政党的新媒体战略。在这种思路、逻辑和结构中,你们才能研判与预判:从网文到新媒体文艺,为何、如何成为抓手。
这背后的大趋势,就是整个中国社会的撕裂和重新无缝对接的路径:从第一人生(社会现实生活),到第二人生(互联网人生),再到第三人生(移动人生:虚拟与现实);分类型、分阶层、分群体……都在寻找自我意识、族群认同和文化建构的路径和方式;整个大社会如何能够凝聚共识,统一起来,在各自表达文化、政治和商业诉求的同时,能够构建起主导和充流的中国、民族和意识形态的认同?这都要通过新的“写法”去探索的啊。
中国的未来怎么样,就看你“写”得怎么样。从当下到未来,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化”战争正在拉开时代序幕:从整个中国下一代,到整个华语地区,整个非西方文化,整个西方主流话语……我们如何争取下一代,讲述中国故事,加强中国表述能力,构建当下和未来的全球语语权和文化领导权?新世界新秩序,中国下一代如何领导中国、领导世界、领袖未来?都是要从现在开始“书写”;而你们,或许就是那重新“书写中国”的第一批新生代……
所以,你看,写作真的不只是写作。当你从“私写作”的狭隘经验和视野跳出来,你会看看更遥远的地平线。地平线很遥远,但是,比地平线更遥远的,却是你写出来的世界。
我期待ING——你们在北大写出一个崭新的世界。
(本文编辑 思敏)
作者:庄庸
来源:百道网·庄庸专栏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