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收藏 微博评论
分享到微博:【百道网·庄庸专栏】流行/经典/红文的写作,且不说分析它的故事建筑、情节和人物……就说它本身的“线性”写作,就已经是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它是如何能从开头写到结尾?能够科学、有计划、紧密地一步一步地写下去?
一学期的课结束了,有三个很深刻的感受。
一是,同学的整体素质高,有明显的“自我进化”能力,且中间不泛有着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点苗子。
二是,但仍然有一部分同学并未迈出“传统”思维,进入新时代的“门槛”,为后面“登堂入室”制造了障碍。原因就在于:目标——路径—当下行动指南,缺乏明确的探索和践行。
三是,在“目标-路径-当下行动指南”的路线图中,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实际/实用/实战的研讨、研发和训练量不够。量变都谈不上,更无法质变。
尤其是以下三大方面系统、持续和大量的创意写作研讨和训练不够。
一.长篇小说/故事创意写作的研讨与系统训练
1.能初步接受长篇小说创意写作的核心和基本能力训练
未来三个月到一年,是一个拐点——如何迈过那道“写作”的门槛。
在本能型写作或直觉型写作和当下流行/经典/红文写作之间,有一道看似无法跨越的鸿沟和断裂地带,我们需要在三个月到一年的创意写作研讨与训练里,超越这个障碍。
什么是本能型写作或直觉型写作?就是完全靠本能和直觉写作,有了灵感有了感觉就能写——完全是“即兴创作”,写作过程不可控,写作质量也不可控……写好了,不知道是如何写好的;没写好,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写好。而且,写作的过程,过于受制于自己的经历、体验和视觉,写的故事就像个人的私人传记,无法引起别人的共鸣。整个写作“碎片化”。无法按照线性逻辑,把一个又一个的事件,组织成一个有前因后果的故事。
而且只能分头写不同的人物和事件,但最后要把它组织成整个故事时,碎片和碎片之间,并不能无缝对接,就像是用嫁接和拼接,不能建造成一个严密的“故事建筑”——所以,看起来是一个很庞大的故事题材,但是,就像是棉花糖——我们还做不到把一个好故事讲得很好看时,就像在建造一座精密而又XX(华丽、大气等形容词)的建筑。
流行/经典/红文的写作,且不说分析它的故事建筑、情节和人物……就说它本身的“线性”写作,就已经是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它是如何能从开头写到结尾?能够科学、有计划、紧密地一步一步地写下去?
2.对网文经典/流行/红文的文本“写法”疱丁解牛的能力
就像我们对《知否》和《哈利波特》能够进行电影/小说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细致分析:
一方面,线性地分析其整个故事各个关键环节,是如何一环扣一环、丝丝入扣的相互衔接——且那些关键的坑是如何挖出来又是如何填上的;最关键的是,那些写作和阅读过程中,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的“卡位”之章,写什么、又是如何写,才能卡住这个关键的位置。只要卡住这些关键位置,那些中间的桥段、场景……只要保持流畅的叙述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对这些文本的细致分析,主要是抓住三个关键点:
一是,从头到尾把整个故事“线性”发展过程的关键点(亦即是那些卡住关键位置的亮点-话题/主题/引爆点)找出来,并仔细剖析其“写法”——写什么,如何写,如何卡位……如何起到了起承转合、一波三折的作用。
二是,从上到下对每一个卡住关键位置的点(话题/主题/引爆点)进行纵向“驱动力”的细分剖析:一是以“人物”为主来驱动?二是以“事件”为主来驱动?三是“冲突”(某一个具体的矛盾、冲突和战争)为主来驱动?
三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阅读基元”(从140字/单元到750字再到1500字-3000字)的“网状”立体结构细致剖析——在这样一个细小的果壳里帝国里,我们如何解剖故事麻雀的五脏六腑,看它是如何从点到线性再到面、再到立体,把一个好故事讲得很好看,落到每一个细小的阅读点上的——落实、落小、落地,落细;细节、细致、细腻,冲突、矛盾、战争,有趣、有爱、有用。
3.对网文阅读与创作潮流(题材、类型、热点等)研判与预判能
请参见我对《扶摇皇后》、《知否》等进行的研讨和训练题。
4.能初步熟悉和掌握以网文为创意核心的IP(知识产业)全版权战略和泛娱乐生全产业链中的生产机制和故事转译法
请参见我在鲁院网络作家班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像《全职高手》一样“写”出网文的钱/前途?》
5.能梳理、归纳并判别相对应的网文创作理论、创意写作设计和土著评论体系
请参见我在全国网络文学理论会上的发言。
这一部分是为少数人(如20%甚至更少)的“写作型道路”(如作者、作家、编剧、故事创作者等)设计的系统研究、研发和训练。
二、各种“重要文体”的研判、分析和创意写作训练
就像我讲过的,互联网时代,一个旧阅读时代正在远去,一个新的阅读时代正在来临,所以,当下与未来亟需的是如下的创意写作型人才——能够面对新受众,用新语体“创新”内容/信息和故事资源供给,以激活和满足受众的潜在需求。
这是未来新媒体-屏阅读时代所有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编辑、记者、故事策划人员、营销等—都必须掌握的“写作”技能。
A. 能熟悉和掌握“新受众”(及其未经满足的、各种细分、以及尚未激活的新需求)。
B. 能娴熟使用“新语体”(新的语话及表达方式)。
C. 能够创新自己和海量信息世界中“内容供给源”的经验、体验和海量含量(让一个人的经验能够引发一个群体甚至是大多数的集体共鸣)
因此,这门课最重要的创意写作训练,就是对全体同学进行各种不同“重要文体”(特别是中短篇/微文体)的创意写作训练。
1.研判并疱丁解牛地分析当下网络各种“主流”新文体的写法:泛娱乐新闻体、直播贴、论坛体、博客体、微信体……
比如“余秀华现象”中各路人马的不同文章,找出其中有代表性的,从“写法”、也仅仅从“写法”来疱丁解牛,你会发现,“文体”的背后,是不同的思路、逻辑和结构,而后——才是各自的观点、思想,以及所谓的智慧与理念。
2.研判并疱丁解牛地分析当下传统社会各种“主流”文体的写法,并细微地甄别其往互联网发展时“微妙变异体”的写法,如:人民体/新华体,财经体,人物体,暖文体(PK读者文摘体)……
比如把“新华体”、“周小平暖男体”和各种相关联“体”对比起来,从、也仅仅从“写法”来疱丁解牛,你或许会体味到许多:这个社会是如何“撕裂”的;分类型、分阶层、分群体的人是如何有种各自不同的话语体系、自我意识、族群认同和文化建构;而这背后,往往是新一轮话语权、利益和权力的重新洗牌和分配……
3.系统归纳、分析并总结当下这些“文体”中一些核心的写法,从传统到网络:(华尔街是)如何讲故事的;细节决定成败;语言“段子化”;暖文系为何盛行……
比如,把“庞麦郎现象”和“叙岚现象”的中心源及其周围有代表性的争议文章归纳起来,从“写法”、也仅仅从写法的角度来疱丁解牛各种争议文体的“写”法,你会发现,写什么固然重要,但如何写有时候真的更重要。
4.对当下和未来专硕必须掌握的几大新/旧文体进行从传统到互联网的创意写作训练:政治体,泛娱乐体,日常体,专业/非虚构……
比如,把上面几个近期的热点现象的有代表性的文章归纳并疱丁解牛后,你会发觉得,你不掌握其中最典型的文体和写法,你真的无法掌握这个互联网时代新公共话语空间PK传统公共话语空间的思路、逻辑和智慧……
上述概括并不准确,只是供参考。我想表达的是:在当下和未来爱众-新表达方式—内容供给源的链条中,“文体”成为必须掌握的“写作”样式——专硕同学必须掌握一些基本、核心和重要的主要文体的系统研判、分析和训练。
三、以写“法”来“塑”人的思考方式和表达能力:书“写”自己的第二人生
这门课最直接的,是教“写”法;但最核心的,是引导大家重塑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能力;最理念的,其实就是帮助大家寻找——“我就是我自己最重要的作品”的目标、路径和当下行动的指南。
上述两个部分就以此为轴心,分别兼顾个人(创作)和团队(协作)的系统训练——自助、互助、共助+指导。如分组做报告来做——这个模式的设置原本的设想是(从一个人的培养来看):
1.自主探究式的能力(如在头脑风暴中拿出自己的创意和策划案)
2.赢取同侪的策略和理念(你的方案能否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
3.领导团队(如何能够调动各有性格、各有想法和理念的同伴及其资源,为了将你的策划思路落实到地)
4.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及最后结果的抉择和取舍(如何从同伴与预期有差距的执行中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东西,并说服同伴接受)
5.能在个人报告中最佳的演示团队的成果和形象(与其他团队竞争)
这其实是比前两个方面的“写法”更重要的一种“综合性”训练和培养:沟通、演讲、表达,以及背后中的领导力、合作力等各种能力。从这一学期课堂的预设和实践来看,有效果,但未达到最佳。想来有三个原因:
一是,大家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所以,建议集体看美国真人秀节目《飞黄腾达》(共八季)。对这个真人秀节目进行疱丁解牛。
二是,从方法和实践上,大家在做每一个PPT时,都要探索和贯彻这个原则与理念。
三是,我们要加强主导,指导和监控,并且,要切实量化结果的评估和下一步改进的建议与监控。
暂时提出这些反思和总结。供大家参考。
(本文编辑 思敏)
作者:庄庸
来源:百道网·庄庸专栏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