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收藏 微博评论
分享到微博:【百道编按】模仿传统的阅读体验来制作电子书,数字化阅读的优势应如何体现?这是一个有待充分去探索的问题。对于出版商(及其开发与发行合作伙伴)而言,有一个新的突破方法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客户价值,即通过算法为客户提供定向服务,让客户们能够收到更加人性化的推送内容。
出版商们在过去一直都把重心放在纸质书的出版发行上,但现在他们却在变化的迷雾中感到茫然。当出版商们为电子书市场所带来的额外收入而庆幸时,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这种新的媒介模式前,他们属于过去的时代:单本制作的图书可以在(数字)商店出售,电子书的阅读设备和应用的种种设计都在力图模仿传统图书阅读体验。
今天,我们已经有了新的移动化数字连接媒介,但我们仍然没有能够学会如何充分地利用它独一无二的功能来为客户提供服务。对于出版商(及其开发与发行合作伙伴)而言,有一个新的突破方法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客户价值,即通过算法为客户提供定向服务,让客户们能够收到更加人性化的推送内容。
在过去的五年中,下面这些因素推动了数字化媒体推送平台的出现:
用户手里的移动设备能够支持各种各样的内容格式(文本、音频、视频等)以及应用程序的运行,并且还可以收集和储存有关内容和用户行为的数据,而所有的这些功能都是与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相连接的。
通过连接互联网,移动设备可以使用Web服务来访问各种媒体资源(图像、视频、电子书)以及针对移动设备开发的应用程序。Gmail,YouTube,Facebook,Oyster以及Spotify,都是这些Web服务的代表。
遗憾的是,这个传递平台却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最重要的一点是,移动设备具备电脑的功效。实际上,移动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iPhone 5S中使用的苹果A7芯片的处理能力能达到十年前最尖端的台式机的处理水平。
Web服务也会把自己庞大的计算能力内置于各种计算机(服务器),这样只需要添加更多的服务器,就可以更加快捷地提高Web服务的兼容性了。
不幸的是,这些计算资源尚待开发,并且这些资源在数字内容的传递中也没有被采用,尽管它们可以提高传递内容的价值。移动设备一般只是用于显示(这一功能已经非常成熟)以及数据储备(这方面的功能还有待完善)。在数字出版中,Web服务的应用仅仅局限于访问控制(密码保护)和数据的储存和传递。
可能性是无限的。这种计算能力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和规则处理庞大的数据,进而为用户创造巨大的价值,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具体的情景下,用户们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用户使用Google搜索来找到最相关的结果。对于购物者而言,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找到最合适的产品。Google和亚马逊都分别在各自的基础设施中配备了强大的计算能力,这就使用户搜索到满意产品的概率提高到了一种令人惊讶的程度。
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具体要求,出版商及其发行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发掘移动连接平台的计算能力:
大众图书市场:主要目标是要高效优雅地向客户提供最相关的产品(图书或服务)。大家所公认的是,为了提高价值并增加收入,就必须知道要如何向客户提供消费建议,而这已经成为一门艺术和科学了。按照传统的模式,首先需要对客户的购买历史、点击历史以及相似客户行为进行实时分析,消费建议就建立在这些实时分析的结果之上。当这些需要分析的数据包括了用户使用数据(记录用户浏览习惯)以及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活动之后,上述分析过程必然会变得更加复杂。为了使系统能够对海量数据迅速做出反应,无论是设备还是Web服务都产生了对计算能力的要求。
教育:教学技术人员们渴望创造出一种更加高效、更加具有参与性的学习体验,他们将根据学习者掌握和运用知识程度的个性化数据,提供动态的教学内容传递服务。针对采集到的学习者数据,适应性学习软件会采用一套规则对这些数据进行翻译,并结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元数据,尽最大可能为学习者提出最合适的学习模式。尽管要使这个设想成为现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类似Knewton、Aleks和Lrnr这样的服务已经表明了这种设想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展示了如何利用平台的计算能力来为用户创造价值。
专业出版:专业用户经常需要搜索特定的信息来为自己的作品提供支持。他们需要对信息内容进行确认,希望找到尽可能相关的、最新的以及最具参考作用的信息。但问题是这样的信息并不缺乏,反而是太多了。
已连接入网的移动设备不仅可以用来阅读单一的作品,还可以通过Web服务访问各种各样的内容。出版商们需要相互竞争,为用户的访问提供多元化的内容,并同时打造提供效率支持的服务。如果传递服务使得用户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相关的信息,那么它所具备的价值就会明显上升。
在专业搜索服务中需要确定信息的相关性,这与Google采用搜索结果排名想要达到的目标一致。但是,通过对用户的行业、角色和组织进行数据分析,专业搜索服务更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搜索结果。
当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创造出一种动态适应性的用户体验,我们就可以将其称之为“智能”系统。遗憾的是,这个拟人化的术语也许仅仅只是描述这种特性的一个标签。在用户参与度、订阅保持量、学习效果以及作品销量等各方面,数字媒体的智能传递服务都已经成为成功的推动因素之一。
如果想要寻找移动连接平台尚未被开发出的优势,出版商及其发行合作伙伴就应当发掘如何通过智能传递提高数字内容服务的价值和有效性。一旦有了价值和有效性做保证,客户和收益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作者:安德鲁·布伦尼曼;杨潇 编译
来源:百道网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