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2014年01月22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时间:
近些年来,文化产业经过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依旧存在文化内容创作水平不高、文化服务质量不好、文化产品供需脱节、文化产品价格体系扭曲等深层次问题。在文化产业面临升级转型的重要时期,大数据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发展趋势,正引领着商业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同时也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绝好的契机。
文化产业引入大数据技术有着先天优势。首先,文化产业所拥有的数据具备较高的消费价值。由于文化产业所涉及的行业和产品大多和消费者直接相关,能够直接为用户所消费,有着明确的直接消费价值。其次,文化产业本身就是数据和内容创造的行业,能够不断地产生或获得新的数据资源。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文化传媒行业数据是仅次于政府信息数据的第二大数据来源。第三,文化产业本身就拥有极其雄厚的用户资源,由于文化产业直接面向消费者,由此拥有广阔的用户基数和规模,而基于庞大的用户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则将成为文化产业未来基于大数据业务转型的关键性条件。
使用大数据,能有效解决文化产品供需脱节的矛盾,有益于解决我国原创文化内容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大规模人群的喜好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明确目标受众的品味和需求,创造出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比如,美国奈飞公司(Netflix)热播电视连续剧《纸牌屋》,就是通过对于大量订户的观看喜好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出《纸牌屋》的市场前景和产品成功概率,果断做出了开拍开播的决定,从而有最后《纸牌屋》的成功。与此同时,在电影行业,商业类型片的模块设计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对各类设计模块和要素的大规模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明确设计要素间的相关关系,也会得到最佳的桥段、节奏、风格、情节搭配方式,从而创作出最能满足用户需求、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又比如在游戏设计领域,通过对游戏玩家的个性游戏行为分析,设计最适合的游戏关卡,定制玩家的游戏体验,也将最大化地提升游戏产品质量,延长游戏的生命周期。
使用大数据,能有效解决文化产品定价难题。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分析出用户的消费承受点,找到产品成本和运营收入之间的平衡点,从而在降低产品运营风险的前提下,覆盖最广的消费人群。同时,根据不同用户的消费类型和消费能力,制定更加灵活的文化产品定价策略。根据福布斯商业评论的研究结论,获得用户消费数据越多,覆盖的用户数量越广,采用差异化定价策略就能够为企业提供越高的利润。而文化企业在精准地大数据分析之后,采取降低定价、扩大覆盖、差异定价的经营策略,将有效降低经营风险、锁定产品利润、挤压竞争对手、提升市场竞争实力。
使用大数据,能有效延长文化产品的产业链,增加文化企业的赢利点。文化企业通过搜集整理消费者的情感体验数据,能够有效分析和提炼出市场的时尚和审美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数据将有助于工业制造企业实现“产业文化化、产品文化化”。举个例子,博物馆、美术馆可以根据用户浏览记录,确定当前最受欢迎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态,而将这种趋势化的数据售卖给相关企业,就能够在艺术衍生品中赢得最大的市场。还比如电影电视行业通过对于观众评论的深度挖掘,发现最受欢迎的影视衍生品,通过数据咨询和艺术授权等方式,开展精准的二次产品开发。这样,文化企业就从“一次性产品经营”延伸到“二次”甚至“三次”产品经营,极大地延长了产品产业链和经营周期,增加了产品的利润点和赢利点,甚至有可能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
使用大数据,能有效提升文化产品的消费体验,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文化产品的消费使用,更多的是一种用户体验。因此,提升文化产品质量的关键是提升产品本身的消费体验。通过对于用户行为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确定用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为其定制复合型产品套餐,满足用户深层次的情感和人文需求,自然而然中激发用户的文化消费欲望,将使文化产业经济更好地转型为体验经济。
由此可见,大数据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助益颇多。但在拥抱大数据的时刻,还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文化企业对于大数据理解的核心在于对“数”的理解,是要获得满足业务需求的信息——“数”,从而得到企业决策的先发优势,理顺业务优化的逻辑——“据”,突破困扰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搜集高质量的数据,获得更多类型的数据,扩大数据的来源渠道和形态,往往比获得巨量的单一数据更有意义。举个例子,对于一个视频企业来说,一部高清电影,和对全国人民进行喜好分析的数据体量在数量级上相当,但是所能为企业提供的业务价值完全不同,因此文化企业更应该加大对用户行为数据的主动搜集整理,通过扩大数据来源、丰富数据类型,扩充已有的数据资源。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文化企业应该以更开放的胸怀迎接市场挑战,赢得市场先机。大数据的实施和应用,需要多个角色的参与。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保证能够适应所有的角色,必须和其他企业相互合作,共创商业价值。特别是对于文化企业,目前信息化、自动化水平还不高,更需要敞开胸怀,积极引入行外企业,利用“外行优势”帮助自身的业务成长。
在大数据时代,对于文化企业经营人才的复合性要求更高。在大数据时代的经营人才,既要对行业充满睿智和敏感,更需要对数据的敏锐,对统合分析的直觉,能够从纷繁的数据指标中挖掘到问题的根源和实质,拥有更佳的洞察发现力、更完善的流程优化力、更坚决的决策执行力,才能将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变成文化企业更大的实际利益。
在大数据时代,要对沉寂数据共享采用一种更为宽容和开放的态度。一定要本着访问就能产生价值的长远态度,做好沉寂数据的共享。当然,这并不是纯公益性的开放共享,而是以沉寂数据作为蜜罐,吸引更新鲜、更有价值的访问数据,通过访问数据和沉寂数据的统合分析,挖掘出沉寂数据中潜藏的商业价值,开发出新的产品,找到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对于部分存在大量沉寂数据的文化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条用大数据开辟的发展新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运用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实现文化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将成为文化企业在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谁能够更为主动地拥抱大数据,谁能够更好地将对数据的敏感和专业的领悟结合起来,谁就更有可能在产业转型期占据先机,成为市场竞争的胜利者。虽然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更需要的是体制机制的革新和转变,但是数据不会说谎,它将帮助大家走上市场化的快车道。
原文标题:大数据:助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扫描二维码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