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收藏 微博评论
分享到微博:刘康现在同时担任美国杜克大学的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
如果不是刘康自己说起来,初见面的人很难觉察到他是回族。“我是不信伊斯兰教的回族!”他自己笑着说。
在刘康教授上海的家里,确实也没什么和伊斯兰教有关的东西。他现在同时担任美国杜克大学的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一年两个学期,平均分配给两个学校。
一进他家门,迎面就是一大幅马蒂斯作品的复制品,让这个空旷的家显得多了几分活力。客厅的书柜里放着些和他最近的研究有关的书,例如《美国蓝皮书》、《拉美黄皮书》之类的。他早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理论,近年来却开始对传播与大众媒体感兴趣。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他这两年的研究课题。
这样的课题虽然听起来有些空洞,却要付出很多扎实的社会调查。所以他的书房看起来一点也不“学术”,倒像是一个调查研究员的书房,没几本像样的理论书籍,更多的是数据、分析和实用类书籍。“也有人对我说,你怎么不像个读书人啊!”他笑着说。
书房里也挂着两幅画,其中一幅是他最喜欢的画家温斯洛·荷默(Winslow Homer)作品的复制品。书柜上杂乱无章地堆放着一些不成书的册页,都是一些数据的复印件。摆放的小物件里,他觉得最珍贵的,是他去巴勒斯坦做访问学者时,总统阿巴斯赠送给他的一枚纪念章。“我完全没有藏书的概念。”刘康说。由于专业的关系,“不像古典研究的那些学者,我平时需要的书一般都能在网上下载到电子版。”
刘康的外祖父是保定地区的穆斯林大阿訇,但她的母亲从小叛逆,在四十年代初就逃离了家乡,信奉了无神论、加入了共产党。而他的父亲也是回族,“本来是国民党中统局的特务”,直到遇到了他母亲,才在抗战胜利后“弃暗投明”,也加入了共产党。这种奇怪的“回族国共结合”家庭,在五十年代的“三反五反”时,就已未能保全,更不用说“文革”了。“本来我妈如果和我爸离婚的话,是可以当大官的,但她选择了和我们在一起。我印象里他们从来没有吵过架。”刘康说。
虽说他的信仰不再是伊斯兰,但在父母的葬礼上,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某种归属感。那次葬礼是根据回族的伊斯兰传统举行的。“我在那时第一次感受到了隐隐的身份认同。”刘康说。他如今已经是美国国籍,也许他现在的研究课题——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也能为他找到一点点身份认同。
刘康早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理论,近年来却开始对传播与大众媒体感兴趣,书架也以这类书居多。
最近在读麦家的《风语》,还有《吕正操回忆录》等。
最珍贵的摆设是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赠送给他的一枚纪念章(图右下角)。
B=《外滩画报》L=刘康
B:除了专业之外,你读得最多的是什么书?
L:平时最喜欢读小说。无论什么小说都看。最近在读麦家的《风语》,还有《吕正操回忆录》。我以前是做文艺理论的,研究的是巴赫金,所以读小说是我多年来的一个习惯。
B:你的书都在这个房子里吗?
L:这里是一部分,美国的房子还有,另外还有一部分在南京。我美国的房子比这里大多了,但却便宜得多。三百多平方米买的时候只花了三十万美元。
B:最近你在做什么研究啊?
L:最近我们交大的团队做了世界城市的文化指数的排名,排了一百个城市。博物馆、图书馆的数量等等,上海排到第十几名。另外中国大约有十几个城市上榜。
B:那这是中国搞的排名,在排名标准的选择上会倾向中国吗?
L:中国自己的数据嘛,当然会有倾向性。在指标设计的时候,会考虑到中国的情况。比如中国的“非遗”数量特别多,那这个指标的权重就会大些。还有一些小城市,比如法国的戛纳,综合实力肯定不如大城市,但是它在某个文化领域特别突出,这样也会上榜。
B:你们团队主要做的是外国的中国调查?
L:是的。在外国有很多这样的学术团队,但是中国只有我们一家,简要来说就是研究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外国还有一个华裔团体,叫做“百人会”(The Committee of one hundred),马友友、贝聿铭都是会员,他们也做这样的调查项目。
B:你在美国待了这么多年,你的专业又是国家形象研究,那美国普通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怎样的?
L:这个比较复杂。我们做了两次此类调查,总体来说,美国普通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不如印度和日本。而且美国大选的影响很大,美国一大选,对中国的好感度就会下降。
B:那你的调查是怎么取样的呢?
L:美国的调查我们都是委托专业的调查机构进行的。2010 年的调查我们委托了印第安纳大学调查中心,这是美国最有名的电话民调机构。
B:你们有在搞国内的民调吗?
L:我们大多数时候做外国的调查,不做国内的。但是最近我们做了一次国内的调查,是和 13 个亚洲国家一起做的,调查各国民众对自己国内的政治及经济的看法。中国的数据比较有意思。调查的结果和我们在网上得出的印象完全不一样。
B:西方意义上的民调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呢?
L:应该有二十年了。我在杜克大学的一个同事,已经去世了,叫做史天健,他是在中国最早推动民调的。他在杜克大学卡特中心负责世界民主化的研究。九十年代初他和中国民政部合作,调查村民选举。这是中国最早的民调。后来又有很多商业性的调查。官方方面,还有一支重要的力量,就是统计局下面的城乡调查队。
B:中国的民意调查和西方有哪些区别呢?
L:西方的民调大部分都是政治民调。美国最有名的政治民调机构就是盖洛普,它调查的样本也就一千多,但是它能把误差控制在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西方民调不仅有预测性,还有导向性。特别是在美国的最近几届选举,民主、共和两党的差距非常小,这样民调的导向性就会显现出来了。民调都是宣称自己是中立的,但是西方的政治民调都是有导向性的。
B:其他国家的中国形象是怎样的?
L:拉美的数据也比较有趣。调查的二十六个国家里,百分之六十八的人认为中国是正面形象,超过美国的百分之六十。而且拉美有百分之二十的人认同中国的发展模式。
作者:文/王华震 图/杜英男
来源:外滩画报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