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2010年05月11日 来源:南京日报
时间:
国际出版学术会今天在南京闭幕,专家畅谈——
“全媒体阅读,是大势所趋。”
“影像时代,读图能否代替读书?”
……
第14届国际出版学术会今天将在南京闭幕。4天时间里,日本、韩国和我国出版领域几十位专家学者就图书出版最新动向、趋势作了精彩演讲,畅谈在网络时代、数码影像时代以及全媒体阅读趋势下,传统出版业该如何应对。
全媒体阅读,是大势所趋
出版应对:适合大众阅读的畅销书、动漫等,更适合全媒体出版,全媒体出版对“同步”“同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月底,中国出版研究所发布的第七次国民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表明,新媒体出版业正以远高于传统出版业的速度扩张,2009年图书业增长25%,新媒体出版增长42%,这一差距还在扩大。与此同时,中国网民已达4.04亿,手机用户近7.4亿,数字阅读天地广阔。中国移动推出的一项手机阅读业务从去年9月起在8省试运行,用户已突破1200万户,已有93本书下载和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最畅销的高达2.3亿次。而这仅仅是开始。
这些数据传递给出版人的信息是:人们并非不愿意阅读,只是改变了阅读方式和途径。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周百义表示:“只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观念优势、技术优势和传播优势,出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适应全媒体阅读时代,“全媒体出版”概念应运而生。比如电影《非诚勿扰》热播后,就出现了传统图书、互联网、手持阅读器和手机等4种载体传播方式。“全媒体出版讲求‘同步’、‘同期’。”周百义强调,全媒体是一种出版方向,但不是任何选题都适用,“从目前成功案例来看,大众口味的畅销书、动漫等,更适合全媒体出版。”
影像时代,“技能型文盲”正大量产生
出版应对:文字与图片的“互助阅读”,将成为出版业一大研究课题。
赫胥黎在他193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美丽的新世界》里曾担忧技术崇拜将导致人类丧失思考能力,直到某一天,无人愿意读书——随着视听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学者认为,这一天也许会真的到来。
“影像一族”跟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或《罪与罚》之类的长篇小说一代不同,他们读新闻只读15分钟左右的头条,杂志也首选短篇,很少品读文字所具有的价值,更乐于通过画面或图像、影像,接受信息和知识。
韩国出版学会会长、中央大学名誉教授李正春透露,拒绝阅读的“技能型文盲”正大量产生,“眼下美国有6000万文盲,还有6000万‘技能型文盲’——餐馆菜单上的文字被图片取代,电脑中各种命令语言被图像所取代,就是最好的证明。”
鉴于此,专家认为,寻求图片和文字“互助阅读”,将成为出版业一大研究课题,即用文字观点来解释图片,用图片来解释文字观点,这将是适合“影像时代”的崭新阅读形式。
网络时代,信息共享成为“双刃剑”
出版应对:电子出版是不二选择,这方面,技术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多出版内容。
网络时代,我们随处可见收集、整理信息的网站,“数字图书馆”就是其中之一。日本明治学院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长谷川一称,“这些给人类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之余,也加速了传统图书方式的解体。”
如何在信息共享和出版业持续发展中寻求平衡?电子出版是不二选择。日本专修大学文学部副教授山田健太表示,2010年将是日本电子书籍“发源年”,“日本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电子阅读器的开发和销售,但始终不太成功。这方面,美国2007年上市的亚马逊阅读器有丰富作品和内藏无线功能,可不通过电脑免费链接、下载;美国苹果公司今年推出的超薄型电脑iPad,可播放彩色动画。不过如今,索尼电子阅读器也逐渐热销,日本正迎来真正电子图书时代。”
包括山田健太在内的不少专家表示,“技术不是问题,一个小小电子终端器在手,就可单手搬运一个图书馆。”出版业要考虑的是,如何做到内容上的“数码应对”,为读者提供更多出版物。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扫描二维码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