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微博评论
分享到微博:大家好!这里是天天听好书。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的《风雅三千年:一诗一词一天下》。
请扫描二维码进入百道学习app收听音频
作者任淡如是著名文学家。本书作为一部诗词的极简史,不仅选诗独到,而且语言简洁,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抒发作者对时境遭遇和家国历史的浓厚情感,都能够代表所属时代的文学主流与时代特色。
全书共九章。这里要讲的内容来自第四章“六朝诗:人生不满百,何怀千岁忧”。那么,六朝时期的诗歌有哪些代表人物?又有哪些特点?这就是要讲的内容。
历史上的六朝很清晰,就是从曹魏建国到大隋统一,共367年。可是说起六朝的诗人才子们,时间线还要再往前面推一推。
东汉末年,政治和民生已经败坏得一塌糊涂。据记载,汉灵帝在位时,各地军阀割据混战,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奔走于没有秩序的各种势力之间。
在这最黑暗污浊的世间,极其有名的《古诗十九首》横空出世。《古诗十九首》是诗史上的千古谜题。这些诗整齐划一,都是五字一句,最短八句,最长二十句,蕴藉含蓄,深藏不露,对偶用典,更是信手拈来,将文字玩转于笔墨之间。
《古诗十九首》是南朝文学家萧统编选的。写《文心雕龙》的刘勰说,古诗十九首是不但是五言诗的巅峰,还是诗史上的拐点。
从这组古诗开始,越来越多的文人们开始热衷于写诗,而最先崭露头角的,是建安时代的文人。
公元192年四月,司徒王允联合吕布杀死董卓,董卓麾下的凉州众将,联兵攻入长安。五月,长安城陷入兵乱,有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夹在避难的人群里,逃往荆州,途中写下《七哀诗》三首。
这三首诗中,第一首更是广为人知,它真实再现了悲惨乱世中百姓为战争所苦的画面。
这个少年就是“建安七子”里很有才气的王粲。曹丕是建安年间最有名气的才子,除了七子,还有三曹,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
曹丕的巅峰之作是《燕歌行》。《燕歌行》本是乐府古题,咏唱的是古燕国的故事。
燕国自古以来就是战区,荆轲刺秦王便是从燕南易水出发,饮马的长城窟也是在这一带。这首诗调子中的悲凉,几乎是与生俱来的。
曹丕的诗歌形式多样,以五言、七言为长,尤其是《燕歌行》成为后世七言诗的模本。
十年后,他被立为世子。
公元220年,曹丕君临天下,结束了早已有名无实的东汉王朝,成为魏文帝。曹魏王朝开始了。
正始时代的竹林七贤登场了。其中排于前列的,便是阮籍。汉末建安以来,阮籍是头一个全力创作五言诗的诗人。李白的诗里都可以找到阮籍的影子。
公元265年,雄心勃勃的司马氏,在权力的巅峰又前进一步,司马炎依曹魏旧事画葫芦,逼魏元帝曹奂禅位,自己当上了晋武帝。
曹魏灭亡,晋朝开始了。
那是兵连祸结、朝不知夕的时代。但是,那也是有左思、陆机、王羲之、谢安、陶渊明等江左名士的时代。
公元280年,孙吴被晋所灭。孙吴的才子猛将们,都到西晋当官。
公元289年,陆机来到洛阳。陆机身世高贵,是孙吴丞相陆逊的孙子。孙吴灭亡后,他做了晋朝的官,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官职,世人称他为“陆平原"。
陆机少年时候就有奇才,写的文章在当时很有名,而且会打仗,能写诗,书法也是一流。他写的诗句高华皎洁,不染纤尘。
可惜,陆机卷进了“八王之乱”,后来,他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在七里涧大败,最终被小人谗害,在军中被处死。
公元318年。晋室臣民的唯一希望,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登基,成为晋元帝。始终追随支持他的,是琅琊王氏。王街、王戌、王导、王羲之、王献之这些闪耀的名字,全部出自琅琊王氏。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回家种田去了。
他做过祭酒,辞职;做过参军,辞职;做过县令,又辞职,在桓玄、刘牢之、刘敬宣、刘裕之间,兜兜转转十多年。
公元419年,刘裕被封为宋王。
公元420年,刘裕称帝,废晋恭帝司马德义为零陵王。晋朝结束,刘宋开始。
陶渊明沉默地写下了《桃花源诗并记》。历史,正式进人宋齐梁陈更替的南朝。
公元422年,刘裕病逝,年仅十七岁的长子刘义符继位,这就是少帝,权力掌握在傅亮、檀道济等顾命大臣的手上,谢灵运被排挤外放,到永嘉担任太守。
从此,官场上少了一个劳形案牍的苦主,山水间多了一个灵性十足的诗人。谢灵运甚至发明了一种登山用的木鞋,名叫“谢公屐”,屐底有两个活动木齿,上山的时候,去掉前齿,下山的时候,去掉后齿,便于走山路。愤愤不平的谢灵运,在自负、傲慢、任性及抑郁中煎熬而不自知。
他更不知道,王谢世家的荣耀,已经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败,被雨打风吹去,“寒人掌机要”的变革,正席卷而来。皇帝对高门大族的青眼眷顾,已是一天比一天少了。
元嘉十年,谢灵运第二次被仇家举报造反,再不能容忍的宋文帝,下令逮捕他,并就地正法。当时,南朝的民歌精致圆熟,北朝的民歌也在发展。《木兰辞》,正是北朝民歌长篇叙事诗的代表。
那时候,南朝经历着宋齐梁陈的更替,而北朝,也经历着轮番的征战杀伐。在这样的杀伐中,民女木兰代父从军了。
据说,征战的双方,是北朝的北魏和柔然。柔然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大国,曾经与北魏、东魏、北齐多次交战,最主要的战场,就是黑山、燕然山一带,这也是《木兰辞》中故事背景的主要战场。
回到南朝,在“寒人掌机要”的变革中,像鮑照、江淹这样的寒门庶族,终于得以脱颖而出。公元439年,鲍照向临川王刘义庆献诗,因为“辞章之美”,被提拔为国侍郎。秋天,鲍照奔赴江州,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这一年,鲍照才二十六岁。但鲍照心志高远,对于始终徘徊在九品位置上,心有不甘。他反复辞职,又在《拟行路难〉这首诗中叹息:“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十年后,临海王刘子顼起兵反明帝,结果失败了。而身为刘子顼幕僚的鲍照,死在乱军中。
公元477年,萧道成发动兵变.两年后萧道成称帝,建南齐王朝。
公元502年,范云、沈约拥立萧衍称帝,萧梁取代了南齐。
范云的哥哥是范缜,就是写《神灭论》的那个。范云八岁时就能写诗,年纪稍微大了一些,就擅长写文章。成年后,他与沈约、谢眺、何逊这些文学圈子内顶尖的人物,结为挚友,后来逐渐成为文坛领袖。沈约是永明体诗歌的领军人物。永明体要求写诗的时候,明辨平上去入四声。同时,又要求对仗工整,体裁短小,是格律诗的初始,是从“古体诗”到格律严谨的“近体诗”的过渡。
公元557年,在轮流扶持了几个梁朝皇帝后,陈霸先接受梁敬帝的禅让,登上帝位,改国号为陈。而在北方,宇文觉也废除西魏皇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北周。
西魏成了北周,梁朝成了陈朝。这期间的著名诗人是庾信。他的诗风,从最初的绮丽,变得豪阔苍凉起来,反映了分裂时代的艰辛生活。庾信的作品也体现了南北方文风相融合的特点。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的皇帝周静帝禅位于杨坚。杨坚登上帝位。改国号为隋。
公元589年,杨坚南下灭陈,统一中国。
自东汉以来,三百六十年的大分裂终于结束了。
总之,从曹魏建国到隋朝大统一的三百多年,是大混乱的时代。在这期间,建安七子中的曹丕创作了七言诗的模本,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全力创作五言诗。陶渊明和谢灵运是田园诗人的代表,《木兰辞》是北方长篇叙事诗的代表,庾信体现了南北方风格的融合。
好了!想了解更多内容,建议打开《风雅三千年:一诗一词一天下》。感谢你天天听好书,我们明天见!
《风雅三千年:一诗一词一天下》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任淡如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作者:任淡如 改编:宗和
来源:百道学习“天天听好书”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