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微博评论
分享到微博:大家好!这里是天天听好书。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的《有人将至》。
请扫描二维码进入百道学习app收听音频
本书是当代作家朱文颖的中短篇小说集。朱文颖擅长在平凡的生活和日常悲欢之中挖掘人生意味,书中的叙述温润从容,视角开阔,对社会环境变动下人的处境和状态,有着穿透性的敏锐捕捉,显示出一位优秀小说家的眼光和能力。该书收录篇目都是近年的新作品,如《一个形而上的下午》表达了疫情背景下对艺术和生命意义的诘问。而《有人将至》则聚焦当代人的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探讨情感世界中所遭受的痛苦和伤害,以及隐藏于其后的欲望与虚无,展现出作家对当代生活的缜密观察和深入思考。
全书共八章。这里要讲的内容来自第五章“一个形而上的下午”。讲的是作者的一位画家朋友,在举办个人摄影展之前,邀请几个朋友,去帮他挑选参展作品。他们聚会的时候,谈到了艺术大师毕加索和塞尚,以及自己的一些艺术感悟。那么,他们对毕加索有什么看法?对塞尚又有什么看法?这就是本章内容。
那天下午,作者要去参加一场聚会。离家以前,他把手里那套小说《三体》,又翻了一遍。
这是他买的第二个版本的《三体》。说实话,他并没有从头到尾真正看完过。然而科幻这件事情,仿佛总是有某种魔力在吸引他。诺兰的《星际穿越》这本科幻小说,他前后看了三遍,并且仍然想看第四遍、第五遍。但是诺兰的《敦刻尔克》这本科幻小说,他却并不是很喜欢,或许是因为这本小说里面,没有辽远想象空间的缘故。而这种想象空间,也确实是科幻潜在的好处。
几乎没有任何体系的科幻知识告诉他,从低维空间进入高维空间十分困难,但从高维空间回到低维空间则相对容易。他想,适应了四维空间并掌握了相关技能的我们,如果再次回到三维空间中,甚至可能会成为传说中的某种神。这种神灵可以做到瞬间转移、穿墙而过等从来想都不敢去想的高难度动作。
而当那个时代真正到来时,我们就不用再为一些小事而烦恼。比如说,离家时忘了带钥匙,就不需要着急,因为那时我们可以穿越墙壁回到家中。再比如说,城市繁忙的交通系统,也不会再令我们焦头烂额,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飞”的技能。
那天下午,他们几个人一起参加聚会。画家朋友名叫易都,他要办摄影展,邀请他们几个到他那里,帮他挑选参展作品。参加聚会的,有画家夏回,艺术家车前子,还有作者等。见到易都时,他刚从外地回来,带着口罩。
易都工作室里有一张大桌子。他们围着桌子坐了下来。
在易都展示完他所有的备选作品以后,他们几个略微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纷纷表态。
之后,车前子讲了一个笑话,他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尤里·加加林是世界第一个宇航员。在造访完太空之后,加加林受到了赫鲁晓夫的接见。他坚定地告诉赫鲁晓夫,他上天的时候,看到有上帝和天使的天堂。赫鲁晓夫嘀咕着对他说:知道知道,但要求他保持沉默,别跟任何人讲。
第二个星期,加加林造访梵蒂冈,受到教皇接见,他郑重地告诉教皇说,他上天的时候,发现那里既没有上帝,也没有天使。教皇也对他说知道知道,也要求他不要跟任何人讲。
这回没有人笑。大家突然都沉默了起来。
参加聚会的夏回也是画家,他的大写意水墨花鸟画很有特色。作者会经常建议夏回出去转转。作者觉得,如果夏回能再去广阔天地里兜兜转转,就会有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就。
夏回有时候会不高兴。因为他觉得,有些人跑遍全世界,其实什么也没看到;夏回一直觉得,他们生长的这个城市,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据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艺术家。一种是迈开脚步,热切地奔向户外;另一种则是安静地坐在书房画桌前面,等待着整个世界向他奔涌而来。
随后,他们谈到了艺术史上的绘画大师毕加索和塞尚。据说毕加索刚出生时,因为没有哭声,曾经被怀疑是个死胎。这个细节也是夏回有一次随口说出来的。后来作者去查了一下资料,发现事情确实就是这样。毕加索出生于1881年10月25日的晚上。刚出生时,他一声不吭,以至于接生婆以为是个死婴。
平心而论,作者是很喜欢毕加索的。毕加索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正好满足了公众对明星的要求,而这种角色能维持很长的时间。与此同时,毕加索又相当任性,有天晚上,他大叫着想自杀,理由是有了摄影技术,作为画家的他还不如自杀算了。
当然,后来,毕加索并没有自杀。只是他画笔下的屋顶开始变长了。人像的头分裂成很多块。女性的身体部分,手指恐怖地变粗,手背变厚,有些则像一根细木棍,上面挂着两片树叶和几只苹果。
车前子喜欢的艺术家是塞尚,塞尚擅长画静物。车前子看了看作者手里拿着的一只苹果,突然聊起了这样一个话题,他说:“比如说这只苹果吧,你们觉得,如果塞尚看到了这只苹果,他会怎样来画呢?”
作者最近正在看关于塞尚的书,所以插话说:“大概是这样的吧,古典主义画家的传统,是画出一个形式完美、线条清晰严整的苹果;而印象派则呈现模糊不清的块面。至于塞尚,他是这样一类画家,他希望能把空气、河水和云雾画出轮廓。”
车前子说,塞尚本质上是一个实验者。但他并不是一般概念上的实验者。有人看到一只苹果,要把它画得更像一只苹果;而有人看到一只苹果,则要把它画得不那么像一只苹果。要画得不像苹果,这是一种实验。至于塞尚的实验,他的理想是要把印象画成像博物馆的艺术一样牢固的东西,也就是说,要把苹果画成一只不像苹果的、然而又更像苹果的苹果。
塞尚一辈子揣摩、再现古典主义,后来却被当作现代主义的开端。这非常耐人寻味。
这样的讨论总是没有任何结果。然而过程是极其有趣的。因为谁也没法解释,塞尚的实验为何最终走上了与他初衷相悖的方向。
于是话题再次回到第一个宇航员的谎言。是不是有可能塞尚也在撒谎呢?
车前子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相信,看到的东西就是那个东西,就是本质。那时的艺术不存在谎言。而后来,艺术、艺术家不断改变表现形式以及方向,不断进行各种实验,这时候,其实大家都在撒谎。
易都背对着我们,选好了几十张作品。在这期间,易都接了几个电话,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对他们说,他刚回来的那个城市,因为传染病,今天下午封城了。
外地封城两个月后,易都的摄影展在本市开幕。
展品大部分是黑白的。背景是参天大树和浓雾组成的森林。易都的家乡在江西武当山。那里有着中国最美最神秘的乡村,还有尚未被破坏过的原始森林。
办完摄影展以后,据说易都开办了一家口罩工厂。有一天,夏回去参观易都的新工厂,拍了一张照片,发在朋友圈里。
总之,他们在这次摄影展之前的聚会中,谈了一些艺术话题。他们认为,毕加索是在见到摄影艺术以后,改变了自己绘画风格,走向远离写实的风格。而塞尚的绘画本质上是实验,他的理想是把印象画成牢固的东西,他被看作现代主义艺术的开端。
好了!想了解更多内容,建议打开《有人将至》。感谢你天天听好书,我们明天见!
《有人将至》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朱文颖 著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作者:朱文颖 改编:宗和
来源:百道学习“天天听好书”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