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书新闻
2018年12月15日 来源:百道网
时间:
【百道编按】在14世纪的的西方,有一部“佚名”之作,它的诗歌成就到19世纪中叶才被发现。这部“佚名”之作就是《塑造神圣:“珍珠”诗人与英国中世纪感官文化》这本书的研究主题。
《塑造神圣:“珍珠”诗人与英国中世纪感官文化》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包慧怡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最近出版《塑造神圣:“珍珠”诗人与英国中世纪感官文化》,作者包慧怡是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英文系的中世纪文学博士,主要研究古英语与中古英语诗歌,及中世纪手抄本中的图文互动。
《塑造神圣:“珍珠”诗人与英国中世纪感官文化》这本书就是立足于对《珍珠》手稿中三首基于经文的长诗(《清洁》《坚忍》《珍珠》)之中古英语原文的训诂和细读,研究“珍珠”诗人对神性的理解,并探讨诗人对中世纪感官文化及相关思想史背景的反刍。“《珍珠》诗人”是后人据手稿名称对一位14世纪用中古英语写作的匿名诗人的称呼。这位诗人的生平后人几乎一无所知,因为他全部的作品就是四首用头韵写成的长诗。这四首诗共有六千多行,且只有一份手稿保留下来。这份手稿在整个历史上几乎被烧掉过好多次,所以到19世纪中叶才重新被发现。但是这几首诗的诗歌成就非常高,现在学界的一个通论是:假如这个诗人的手稿可以早几百年被发现,假如他的手稿多一点而不是只有一份流传下来,那么我们今天就会把“英国文学之父”或者叫“英国诗歌之父”这个荣誉头衔颁给这位诗人。
《塑造神圣:“珍珠”诗人与英国中世纪感官文化》这本书每一章节聚焦《珍珠》手稿的一部作品,研究其中示例人物如何通过规范自己的感官经验,将“抑肉扬灵”的古典感官论中被贬抑的“身体感官”转化为一种通往救赎的路径。本书还将通过探讨“内感官”“精神感官”“神秘感官”等概念在文本中的呈现,比较中世纪感官论与现代感官论的关键差异。作者在语文学—文学解读的基础上,同时考察8-15世纪手抄本中对感官的图像学表述,试图梳理并书写一种形成于图文互动过程中的文学感官史。
包慧怡著有学术专著《中古英语抒情诗的艺术》,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除了本书之外,她还曾出版诗集《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异教时辰书》,文学评论集《缮写室》,散文集《翡翠岛编年》;并出版译著十二种,包括伊丽莎白·毕肖普诗集《唯有孤独恒常如新》、西尔维娅·普拉斯诗集《爱丽尔》、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散文诗集《好骨头》、《岛屿和远航:当代爱尔兰四诗人选》等。
(本文编辑:水英)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扫描二维码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