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在《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2年3月20日)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艺术成就,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类全集》的编纂出版,是新时期国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的生动实践,不仅取得了累累硕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实施精品战略、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为全集出版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分类全集》启动时,由中宣部领导主持召开会议,成立领导工作委员会。1984年后,为推动这项工作,中宣部与总署多次召开会议,并先后3次专门下发文件安排部署工作。刘云山同志先后两次就《分类全集》资金和出版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有力推动了编纂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分类全集》工程浩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文博系统、艺术系统、出版系统的通力合作,保证了编纂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是高水平的编纂专家团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了全集的权威性和学术价值。《分类全集》的编纂工作汇集了全国文博、考古、美术、摄影等方面的名家大师,如谢稚柳、启功、徐邦达、金维诺、王朝闻、傅熹年等,他们亲自担纲,精心策划,不仅确定体例,还亲自撰写各门类序言或总论,以忘我的奉献精神和精深的艺术造诣潜心研究,追本溯源,力求创新,编选覆盖范围尽可能全面,展示艺术内容尽可能深入,以方便读者参考、研究,所编选的文物多属于馆藏特级或一级文物,介绍的观点尽可能是前沿成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学术价值,而且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具有传世价值,为我们打造了一座移动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三是编纂专家的奉献精神和出版人的文化追求,赋予了全集一份深厚的人文内涵。在25年的编纂出版过程中,参与《分类全集》编纂出版的同志们矢志不渝、忘我工作。25年筚路蓝缕,潜心耕耘,艰苦奋斗,协力同心,见证了组织者、编纂者和出版人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没有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如果没有兢兢业业、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我们就看不到这项时代伟业的问世!
中国出版是留住中华民族永恒记忆的伟大事业,每一项重大文化出版工程都承载着传承文明、记录时代的伟大使命。从《分类全集》的编纂经验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出版工作者必须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为人类文明宝库增添时代精品。中华民族素有治书修史的优良传统,像《二十四史》、《永乐大典》、《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等就是各个时代中央政府实施的重大出版工程,凝聚了各个时代的精神成果,铸成了民族文化的经典,保证了中华文明的长盛不衰。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工作重要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作为四位一体加以整体布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将文化改革与发展作为会议的主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重把创作生产更多优秀作品,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新闻出版战线要积极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视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努力探索与精品出版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拓展精品生产的思路,扩大精品力作的影响,使出版物结构不断优化,促进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借此机会,围绕抓好精品力作的创作生产,我谈六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精品力作是文化的灵魂,它的作用是一般出版物和文化载体无法替代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了创作精品力作在整个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思想。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发展文化事业还是发展文化产业,基础工作是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作品,应追求文化精神和文化产业的统一,要打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好的精品力作,这是文化繁荣的标志,也是文化繁荣的支撑。
第二,要认真制定出版规划。精品生产必须重视规划,要充分发挥好我国的制度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出版工程,都是在国家规划基础上完成的。从第八个五年计划以来,我们出台了5个重点出版规划,推出了《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等一大批奠基性的文化精品。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精品出版机制,健全国家、省级和出版单位三级精品出版规划体系。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新要求,调整、充实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确保“十二五”期间精品出版数量达到3000种。
第三,要切实加强政策引导。政策引导是推动精品生产的有效手段。一是资金的引导,目前中央和各省级政府以及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大部分都设立了出版资助基金,我们要继续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引导资金向精品力作的方向去发展,防止一些粗制滥造,甚至有负面影响的产品出现;二是资源的配置,要把出版资源的配置和精品生产挂起钩来,谁生产的精品越多,我们的资源配置就向谁倾斜,逐渐把资源、人才、技术向优秀企业集中,这也是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三是税收的优惠,我们要积极建议税务部门,根据出版的规律和我国出版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出版方面的税收政策,通过税收优惠鼓励精品力作的生产;四是项目的支持,由各级政府主导和资助的项目,要引进竞争机制,绝不能搞平均分配,党和国家的重点出版工程就要让那些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过硬的出版能力、能够出版精品的单位来承担。
第四,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质量是精品生产的第一要求。没有质量就谈不上精品,更谈不上先进文化的代表。因此,出版工作者必须把出版物的质量放在首位,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根据学术规范和出版规律,潜心策划、扎实编辑,严格三审三校制度,做到精编、精审、精校、精印。推出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产品,着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经典。
第五,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精品力作生产的关键是人才,包括作者队伍、编辑队伍,形成一个出版的体系。精品力作首先要有识别能力,这是编辑的素质问题。我们出版史上出现了许多出版大家,而从他们手中推出的一定是有文化品位的作品。所以我们要抓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造名家辈出的环境和土壤,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能够出精品力作的队伍。
第六,要充分发挥精品示范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出版单位评估体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出版单位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加大出版单位文化影响力、文化贡献力的比重,考核出版单位精品力作出版情况并增加这方面的比重。要进一步完善出版政府奖出版物评选办法,完善评奖机制,使真正让群众满意的精品力作脱颖而出。同时,要利用一切渠道,一切场所,加强精品力作的宣传和推介。在今天知识、信息爆炸的情况下,读者找不到好书,好书找不到读者的问题很普遍。因此,精品力作要加大宣传和推介,尤其是主旋律的产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和战略目标,出版工作者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布时间:2012年3月22日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扫描二维码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