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把图书城开到柬埔寨金边、把雪桃送进国宴,到建世界最大民间藏书楼,昆明新知集团董事长李勇渐成了一道风景。做了不少事,但他说:“我只做了一件事。”并著书《一生做好一件事》。这个被国内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胖墩”的李勇,用20年的时间实现了从贫寒农村青年到全国最大的民营连锁书店掌门人的跨越,接下来,李勇还要做什么?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加倍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即使到了万不得已也不要放弃。
视书如命
“我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十四五个小时,但每天晚上我会坚持看一两个小时的书,在北门书屋工作的六年,是我获得各种知识最多、最快的六年。”
走进李勇的办公室,是出人意料的一种布局。除了古色古香的家具,整面墙的书柜中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墙上一幅花开富贵的国画让室内充满春色,特别显眼的是《沁园春·雪》的巨幅字画。“啊,我很敬佩毛主席,非常喜欢这首词,特别是下半段。”李勇指着字画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
李勇非常直白、坦诚。就连余秋雨都说:“与他交往,有一种安全感。”“我非常喜欢《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文选》。伟人的著作能激发人的雄心壮志,还能得到许多关于人生、关于企业管理的启示。比如,人要有信仰,要坚定信念。在我上初中时,读过叫《徐悲鸿的一生》的书。书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颇深,‘一个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李勇说,《徐悲鸿的一生》是影响他一生的一本书。
李勇非常爱书,家境贫寒的他,为了能买到自己喜爱的《杨家将》、《隋唐演义》、《岳飞传》等连环画,常常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到山里地埂上去拔柴胡,去捡一种叫气泡菌的野生菌,还去烧大黄蜂的蜂窝。此外,还到处捡人们吃水果扔下的桃核、杏核。“攒够一定数量时,利用上学的机会顺便带到药店去卖了,每星期都能卖点钱,《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很多书,小学没毕业就看完了。”
因为一直爱书、爱学习,1985年9月,李勇得到原来老师的推荐到李公朴先生创办的北门书屋当了一名小伙计。“我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十四五个小时,但每天晚上我会坚持看一两个小时的书,在北门书屋工作的六年,是我获得各种知识最多、最快的六年。”
也就是因与书和北门书屋的机缘,李勇的人生发生了转折。在北门书屋工作6年之后,李勇选择离职,带着1.3万元靠借贷来的启动资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1991年一家名叫“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读者服务部”的小书店在塘双路昆明铁三中旁开业了。当年,李勇27岁。在经历创业初期的一系列磨砺后,1994年,李勇首次大胆地提出了要将新知建成中国最大的私营书店的设想;1996年,新知图书城在百汇商业广场4楼建立了经营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新知购书中心,在昆明率先迈出了中国民营发行企业建设大型书城的探索步伐。“今天看来,我们基本实现了当初的目标。”李勇介绍,目前新知集团的全国连锁店在云、贵、川、湘四省达到54家,总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经营的图书种类35万多种,新知总部还拥有1.3万平米自有物流中心,各种工作用车近100辆,与全国800多家图书供应商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全国10多万家民营书店中第一家取得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全国连锁经营权的企业。
行事果毅
好的战略规划和创新思想也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来确保其战略意图的实现,否则就如一纸空文。他当机立断,没有给其他人太多的回旋空间。
2011年10月29日,对于李勇和新知集团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昆明新知集团第54家连锁书城金边华文书局在柬埔寨隆重开业,成为我国民营书业企业首次走出国门,在境外开的首个实体书城。李勇透露,下一步,新知将在泰国、老挝、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开设华文书城,争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覆盖东南亚地区。除了在东南亚国家开设华文书店之外,新知还准备在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加拿大的多伦多、温哥华等地开设华文书城。然而,当初新知出国去开书城的决定争论了很久。“走出国门的时候,副总们都觉得困难很大,肯定要亏损,我说,不干怎么知道亏不亏、难不难。”李勇说,好的战略规划和创新思想也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来确保其战略意图的实现,否则就如一纸空文。他当机立断,没有给其他人太多的回旋空间。“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落后的思想和疲软的执行力。”李勇说,不想做事的人可以找出一百条理由,想做事的人只要一条理由就够了。“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敢于去做,勇于去拼,是李勇从小就磨炼的结果。“上初中的时候,我每天要背3公斤重的书包跑步上学,学校离我家有4公里路。”影片《少林寺》上映后,李勇也喜欢上了武术,每天晚上10点半以后在村中的烂尾房场地中自己钻研功夫。“你看我现在这里都是平的,这就是当初锻炼的结果。”李勇竖起自己的拳头,指着拳面说。从跑步上学到学习武术,回想起这段经历,李勇感慨地说:“一是锻炼了我的身体,强壮了我的体魄,在身体素质上使我从一个弱者变成了一个强者;二是磨炼了我的精神和意志,培养了我顽强的性格,一种做事执著、不达目的誓不休的顽强性格。树立了正气,增强了正义感。为我后来做事奠定了基础,使我受益终身。”
在创业初期,李勇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在了书店的大小事务上,每天工作达十五六个小时,经常睡在书店里。李勇每次回忆艰难时刻的时候,都有些激动。“当初,我提出了要把新知建成全国最大的民营书店,在场的人都认为不可能。”大家对实现这个目标都没信心,“而我是想到就一定要做到的人。从农村出来的我,没有任何的社会关系,但我始终在坚持,始终没有放弃过。”李勇的坚持和辛苦没有白费,新知成功了。
“我的体会就是,加倍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即使到了万不得已也不要放弃。”当初李勇决定种雪桃时,也碰到同样的不理解。公司的中层干部反对的声音持续了两年,但李勇同样“专断”地干起来,如今“李勇雪桃”已经享誉国内外。
桃李天下
“我们要建设世界最大的民间藏书楼,给社会留下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把新知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出来。”
说到雪桃,还真没让李勇省心。从2002年9月在丽江街头偶遇雪桃,到2009年9月30日,雪桃正式摆上国宴餐桌,李勇整整走了7年的时间。“从在丽江建雪桃示范基地到雪桃全国知名,真的很不容易。其实,我只想对年轻人说,事情都是留给有心的人做的!”李勇轻描淡写地带过了种雪桃的种种艰辛,但他说,种好桃做的是新农村建设的好事情,目标是带动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我也是一个农民,我知道他们的苦,也要他们过上好日子。”正如他所言,他所创立的“李勇雪桃”品牌,三度献礼国宴,带动丽江数万农民脱贫致富。“原来想注册丽江雪桃、玉龙雪桃,但在工商管理部门都不能注册,人家说,地名都不可以注册。”后来,云南白药的王明辉总裁给他出了个主意:“就用你的名字注册,加你的头像还可以防伪。”就这样,注册丽江雪桃的愿望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未实现,最后变成注册李勇雪桃。“如今,李勇雪桃已取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下一个目标是争取通过国际认证,抢占国际市场,让李勇雪桃品牌在国内外与丽江旅游品牌齐名,打造成年产值上亿元的特色优势产业。”李勇说,公司在丽江雪桃产业上的总投入已达数千万元,未来将实现上亿元的规模化、产业化持续性投入。
卖好书,种好桃,还有一个就是建好楼。李勇谋划在自己的家乡一个叫“韶山”的地方建一座藏书楼。李勇计划,韶山藏书楼拟建成藏书楼馆及配套设施若干栋,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最大藏书量为2000万册,预计投资总额10.5亿人民币。“每出版一种图书,新知都向出版社争取向韶山藏书楼捐赠数册(套)。”李勇兴奋表示,“我这半生所做的事不满意的太多,满意的太少,太满意的只有一件,就是建韶山藏书楼。”李勇把建好韶山藏书楼当作他人生的归宿。“做企业20年来,我基本上已经拥有了常人梦想得到的一切,包括家庭、房子、汽车、荣誉和其他的物质上的东西。在我这一生所创造的财富中,我想把1%留给自己,把99%留给社会。”李勇正在为此而努力,他呕心沥血写了一本叫《一生做好一件事》的书,希望年轻人能从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启发。此外,李勇已经开始了走进高校和部队进行主题为“读书、创业与人生”的公益演讲,“计划明年年底之前,要讲100场”。这是李勇迈出的又一步。
余秋雨曾说:“李勇几次强调一个观念:一生只做一件事。我想,他的这件事就是读书、找书、卖书、藏书,然后以一个安静的空间展示读书之道。自古以来很多读书人都想做这件事,但李勇遇到了他的时代,成功了。”而李勇自己却说:“卖好书、种好桃、建好楼其实就是一件事:文化。佛说,人有去生、今生和来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下辈子我还选择做图书、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