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帮书店
收藏 (6)条评论
分享到微博:新闻出版署近日表示,目前总署正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减免实体书店税费。对此,依北王在《经济观察报》中评论道:“这一消息,不啻是‘濒危生物’实体书店的诺亚方舟。总署的举动,是作为政府部门,在正确的时间里做出的正确的事,是‘有形的手’的最到位的运用。”
依文里还提到,“实体书店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展现,也是一方公共空间。特别是后者,尤具意义。”原因是,“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三味书屋的讲座与沙龙,曾经是这个城市精神生活中富于魅力的组成部分。如今,昔日的景象已经成为文化记忆,沉落在时代的沟回中……保留实体书店,就是保留人之为人所必须的公共空间,保留心灵的绿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不夸张地说,一个城市,无论如何繁华,如果没有实体书店的存在空间,都是荒凉的。”
因为近几年来,各知名书店或相继倒闭或缩减规模,都在不同程度上引发了网络上人们对书店倒闭的惋惜,很多调调都与依北王的观点相似,我最无法理解的观点是,实体书店没了,怎么就能得出城市“荒凉了”的结论?
曾有一位网友在看到光合作用倒闭时发出的感叹:“天哪,痛惜啊……我来北京找工作那一个半月都是在五道口的那家光合作用度过的。每次在光合作用看到好书,就用手机把书名记下来,然后去卓越下单……看到传统书店的沦落好伤感的。”
是不是觉得有些好笑?他“伤感”地用实际行动给实体书店的死亡投了一票。
随着网络书店销量越来越高,连靠卖衣服为生的凡客最近甚至都卖了一把《史蒂夫·乔布斯传》。因为物流、仓储、管理成本的降低,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侵蚀的后果越来越明显。在卖书这个事情上,网络天然并且实际上也已经比实体书店更具有优势。——实体书店只能打到八折、七五折,网店能打六折、五折这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
实际上,无论是政府减免税收(且不论对其它经营者的不公平),还是缩减规模,甚至走多业务经营相结合的路线。实体书店已经是一个濒危物种,因为基因的缘故,它迟早会消亡。即使在政府的扶持下苟延残喘多活了几年,未来还将面临一个更加残酷的现实:当正版电子书普及了怎么办?没有谁会跑到单向街、三联书店买一本电子版的《笑谈大先生》。
书店的确可以作为一种公共空间,为志趣相投、关心公共话题的人们提供一个聚在一起公共讨论的平台。我的朋友为凤凰读书频道在单向街组织半月一次的作家、艺术家、媒体人参与的公共话题讨论,老六(张立宪)在涵芬楼组织的《读库》作者读者的讨论,都是书店作为公共空间讨论的典型。但书店不是唯一的公共空间,书店的倒闭并不等同于公共空间的消亡。可以当作公共空间的场所很多,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散落城市各地的咖啡馆,比如时常举办图片展览、电影放映等文艺活动的奇遇花园以及每每举办创业活动时观众爆满的车库咖啡,以及大学校园里每月几十次各种类型讲座、讨论会的教室或讲厅,都是公共空间。书店的倒闭不会让公共讨论的需求消失,只会让公共讨论转移到其它类似的场所。
实体书店的倒闭更不等于人们不再读书,相反,它证明了人们更愿意从网上购书去读。书到了大家手里,有什么可荒凉的?要想让文化不荒凉,实体书店应该倒闭得更快——这意味着以前人们买十本书的钱现在可以买十二本书了。而且我更期望纸质出版社早一点开始倒闭,这意味着电子书浪潮已经席卷纸质出版——当然,前提是国内的电子图书业不要像数字音乐一样盗版横行,否则受损害的将是所有人:作者、销售商、读者(没错,未来已经不再需要出版商,由销售商将作者的作品直接卖给读者)。当正版电子书将纸质出版社都压垮之后,书价将从三十块降到三块,现在买一本书的价钱,未来可以买到十本。因为书价降低,销量将大增,作者将获得更多收益,在经济压力更轻的前提下,作者能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实体书店的倒闭以及在未来很可能出现的在正版电子书冲击下纸质图书出版社的倒闭,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师北宸供网易科技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作者简介:师北宸,互联网从业者。曾做过社交网站,媒体编辑。不懂技术的技术爱好者,关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希望作一枚讨论互联网常识的数字弥母。
作者:师北宸
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