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 帮书店

是谁猎杀了“风入松”?    

作者:朱倩 时间:2011年07月24日

分享到微博:收藏 (3)条评论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来源:中华读书报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分享到: [点击收藏]

发表评论

支持(2) 反对(0) 3楼说    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姓名:汪鹏生

我一直说,我们要关心出版物的内容,出版社的责任是把好书推给社会,当然必须要挣钱,不挣钱的出版社没有存在的理由,除非是国家需要而给以补贴的出版社。书店的多少和大小,书店性质的国营还是民营,这都不是多大的问题(抛开国家对书店的政策不谈),对于读者和出版者而言,只要政策适当,且能保证读者买到适合的书,至于在哪里买和用什么方式买都不是问题。当读者在网上购书不但便捷而且省钱,那又何乐而不为?而在书店里面徘徊、徜徉,摸索着书的那种感受,是老一代人(至少是我们这个年龄段左右的人)的体验,这种体验逐渐会淡去的,因生活的节奏加快而带来的时间上的紧迫,容不得人们再去像过去那样闲适地去逛书店,至少年轻人没时间去享受这一乐趣。
实体书店的消亡、地面店的减少,对于出版业来说,到底影响在哪里?我们觉得讨论起来没什么意思,我们要讨论的是出版物内容、学术和图书的价值、出版物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学习上带来的收益,这是最主要的,我们应该多讨论些出版物的内容问题,国家政府应该关注出版物的质量更多些,关注和帮助高质量的出版物的问世更多些。当下一些出版基金对出版物的支持还没有普及到大众的学术著作和文化读物,如果国家对大众出版物和普通学术著作的出版也有足够的政策支持,那么出版社就不需要再去参加一些恶性的竞争,不必把书价定得太高或者不必把折扣放得太低,在网上购书和书店购书的差别不大,那么,地面的实体书店还是会回来的。
我希望,我们多讨论一下出版物质量的提高和高质量出版物的问世问题,多讨论和呼吁政府对普通学术著作和大众优秀读物出版的政策支持问题,这才是出版业的根本问题,否则光讨论书店,把地面店的消亡和多少看成是出版业的生死问题,我觉得有点本末倒置了。

2011/7/31 9:45:00

支持(0) 反对(0) 2楼说    机构:经纶文化传媒集团    姓名:张伟

不知道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2011/7/27 11:51:00

支持(0) 反对(0) 1楼说    机构: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姓名:王贻社

“后来离开北京走过很多地方,风入松、万圣、三联都是作为北京的文化地标印在我的脑海里,是我怀念北京的重要理由。”——书店的承载,已经远超经济,她还有极强的文化地标功能。
“今年导致书店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电子商务的血拼,整个产业的价格体系已经完全崩溃”。 季风书园董事长严搏非将民营书店的生存环境称为“一个完全丛林的环境”:“京东这样的大资本的进攻完全不顾规则,它对这个行业无所谓,行业的摧毁和它也没有关系,它要的是客户,一个小小的书店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当然很困难。”“以书业的实际情况来说,死去的可能大部分是最好的。”陈定方认为“在一个完全没有真正市场规则的地方,资本将其吃人的本性毫无阻拦地释放出来了”。——民营书店后退的一小步,中国出版后退的一大步。文化在不受约束的资本面前,总是力不从心——我们不免感慨:“君子斗不过小人”,文化敌不过资本,难道这就是历史潮流?

2011/7/27 8:55:00

发表评论?[请登录]

扫描二维码 分享文章

加载页面用时:188.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