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好像是在写一首书店版的《改变1995》。
十年前,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刚刚成立,解放路上的新华书店还是城里最大的书店,三联书店在杭大路上延续着它的沉稳,晓风书屋刚刚迁到了体育场路上,枫林晚书店也搬到文三路54号那个让它在日后风光了好一阵子的位置。十年过去了,省新华做成了全国瞩目的巨兽,外文书店搬了新家却没了从前的辉煌,晓风书屋的连锁店开出了四五家,枫林晚却躲去了城西,而三联书店早就在这座城市里消失了很久。
从2000年到2009年,整整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纪年又再度进入两位数,书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书店的发展也早就超出了十年前的想像。它让有些人迷茫,也让有些人壮志满怀。
浙江省新华:十年玩成巨兽
这是国家最好的十年,行业发展的十年,个人工作最有成效的十年,我认认真真玩了一把。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立伟
之江饭店,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的10周年庆祝大会上,集团董事长周立伟正用他沉稳厚重的声音发言,这篇总结词洋洋万言,回顾了浙江新华60年的成就。周立伟把重点放在了过去的十五年,“1995年中央开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听懂了。”周立伟后来说。
这句“听懂了”再加上四年的准备时间,便有了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于是大刀阔斧。
从集团成立到2009年,省新华的营业面积从当时的8万平方米增加到27.6万平方米;年周转品种从当时的几百上千种到现在的90万种;门市的销售额以每年2亿到3亿的规模增长,2009年达到了23.1亿元;2007年推出的“橙色风暴”两年内让新华书店多卖了5.3亿元图书……只用了十年,浙江省新华书店这块牌子已经成为全国行业的标杆。
面对双休日人满为患的博库书城、庆春路购书中心、解放路购书中心等门店,周立伟很感谢这个时代,“都说这两年全民阅读率下降,其实那是深阅读习惯下降,浅阅读大大上升,25元一本书,你可以买十本拿回去慢慢翻阅,而不会像过去那样,一本书看好几遍。”周立伟说,“我十年前就说过,书会像餐桌上的一碟菜,不再高高在上。购书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看书不是为了受教育,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2009年,让周立伟最为骄傲的是14万平方米下沙物流基地的启用,“五六百人在流水线上工作,气势很恢宏。”周立伟说,这并不仅仅为新华书店的门店服务,“我们上游有200多家民营书商供货,下游有500多家民营书店接受我们供货,事实上,博库书城在省外的12家连锁店里有很多是民营加盟商。”
对于民营书店,周立伟的态度很开明,“今后的图书市场一定是民营为主导的,有民营在,我们才不会打瞌睡。”
民营书店:在专业的小道上爬行
充满兴奋,因为没有错过最好的机遇;充满迷茫,因为不知道今后的路如何走。
——晓风书屋主人姜爱军
无论周立伟多么希望民营书店能在杭州发展壮大,新华书店这十年的迅猛发展,确实让民营书店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杭州的小书店竞争是残酷的,百通倒了、三联没了、贝塔斯曼撤了……唯有晓风一枝独秀,并且还在扩张。然而店主姜爱军、朱钰芳夫妇依然迷茫,“每年都在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姜爱军说。
圣诞节,夫妇二人在晓风体育场路店搞了14年店庆的派对,一整天人来人往,大多是对晓风颇有感情的熟客,晚上,浙江文化界的名人毛昭晰也来了,“他是我们的老客人了,每天晚饭后来书店逛逛,再去超市买包牛奶。”朱钰芳说。
这些老客人正是晓风在这十年里逐渐培养起来的,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晓风书屋在体育场路上的大本营从一个店面扩展到了四个店面,前年还辟出了一块儿童天地。每年经营的图书种类也从三四千种发展到三四万种,“这还是我们挑选过的。”姜爱军说。
但老客人对书店经年不变的热情还是抵抗不了日益飞涨的房价和管理成本,“体育场路店的房租从十年前的每年20多万涨到了50多万,员工的福利也不断在增加,每年的图书报损报废就高达10万元,一个店面根本承担不了。”姜爱军说,正是这些因素逼着他们改变,在浙大、浙商大等大学里开分店、搞图书批发、经营文化用品,“文化用品的销售额只占到全部的10%,利润却占到30%,和书相比,它利润高投入少,没积压又没有替代性,”姜爱军说,“但图书一定是我们的主业。”
除了民营的人文类书店之外,杭州还有一大批民营类的专业书店存在,比如法律书店、建筑书店等,“他们活得比我们滋润,”姜爱军说,这些书店的老板都是行业里的专家,又在行业里拥有广泛的人脉,完全不愁销售。“专业书店一定是民营的,新华书店需要大而全,否则资本原始积累太慢。”周立伟解释了新华书店为何不涉足专业书店的原因。
未来:一切都在改变
坚持,求变,不走寻常路!
——枫林晚书店主人朱升华
“1997年开第一家枫林晚书店,我就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把书店业比喻成一块大蛋糕,新华书店几乎占了全部,民营书店只能靠捡食掉下来的渣滓为生。因此枫林晚一定要坚持专精路线,绝对不可以跟网点和大书城比品种的数量。”枫林晚的主人朱升华对民营书店有自己的定位。
而眼下,枫林晚却以书立方的名字安静地呆在城西的紫荆花路上,最大的客源便是浙大紫金港校区的师生。比起当年它在文三路时,北大的教授汪丁丁把新书首发式都放在那里举行的辉煌,现在的枫林晚显得寂寞了很多。
朱升华没有放弃,枫林晚在寻找新的方向,据说要和著名的书店品牌合作。其实,眼下所有的书店都在探索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晓风书屋要推自己的品牌产品,要开其他类型的书店;专业书店要扩张;新华书店要继续连锁,并且扩大博库网的销售份额。
“出版业今后将进入数字出版时代,数字出版一定是自发的、随时的、瞬间的出版。”周立伟这样预测未来。如果他的预测一如他十年前那样准确,图书销售模式也必将随之调整。
在全新的10年里,书店会发展成什么样,没有多少人知道。
(本文作于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