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百道网·张诗忠专栏】我们作为出版人,假若有改善阅读的念头,一时却找不到突破口,现在得知兴趣、探索是阅读的动因,受之启发,萌生灵感,创新也就有了突破方向。
最后,不能不慎重介绍阅读的第四个动因——兴趣、探索。而且,务必浓墨重彩,予以强调。为何要这么做?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有关“改善阅读从何下手”的前三篇文章,概述人们自觉自愿阅读的三个动因:一是新鲜、好奇,二是有用、益智,三是休闲、怡情。这是通过观察、揣摩读者的心理得出的。或许太过明了,拍拍脑袋便能推知,现借助《百道网》开宗明义,再怎么说,至少为改善阅读提供一条思路。坦率地说,笔者这么考虑,诚惶诚恐,它毕竟与“内容为王”的出版理念不相吻合,如何协调,值得探讨——这是后话。
这么一想,就此画上句号,甚感不妥。因为环视四周,有相当多的读者到书店、图书馆或上网浏览,并非完全缘于上述三个动因。他们年龄、学识、经历迥异,想法、追求、爱好不一,却出于共同的动因阅读,那就是对书中内容感兴趣,看着看着,一发不可收拾,对此,我们怎能粗枝大叶?
事实上,不论是谁,只要对什么感兴趣,必定会去关注,而且,这种关注不大会浅尝辄止,而是一往情深,打破砂锅问到底。探索也就随之产生,为了了解真相,探个明白,寻觅书籍阅读、钻研,方可满足这个愿望。因而,笔者把兴趣、探索列为阅读的第四个动因,放之阅读市场屡试不爽。当然,有人找个理由,把它归属上述三个动因,也未尝不可。但仔细推敲,我们作为出版人,假若有改善阅读的念头,一时却找不到突破口,现在得知兴趣、探索是阅读的动因,受之启发,萌生灵感,创新也就有了突破方向。
为何这么说?原来,兴趣不是普通的心理活动,称其无比神奇,也不为过。它与上述三个动因相比,不折不扣发乎人的内心,属于内在动机,因而驱使自觉行为——包括阅读——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也不夹杂任何被动的成分。因此,我们的读者如果对相关书籍感兴趣,爱不释手,内驱动力源源不断,这是别的动因望尘莫及的。如果我们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改善阅读还愁无从下手吗?
正是这个缘故,笔者好多年前就指出,兴趣是包括科技书在内的一切书籍赖以吸引读者的灵魂。虽然阅读兴趣发生于读者自身,我们无法替代,更不能强求,但是有没有这个意识,结果大不一样。比如打造书籍在奉行“内容为王”的同时,心中多一根弦,时刻不忘如何嫁接激发兴趣的元素,让积极的情感在读者心中燃烧。这样,人们捧书阅读自然不觉得枯燥乏味,反而越看越带劲,越看越感到意犹未尽,非探索下去不可,于是寻找更多的相关书籍阅读,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不用说,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一本本有趣味的书籍,无形之中,就成了一道道诱人的风景。诚然,阅读市场里,是否有诱人的风景,心仪书籍能否产生这种效应,一百个读者有一百种看法。所以,在有的人看来,借助兴趣吸引读者未免玄虚。但是,有一点总不该否认,那就是内容章节引人入胜,字里行间充满情趣,给读者带来的必定是愉悦。既如此,出版人有的放矢,让书籍变得有趣就不是可望不可及。
研究知道,兴趣是由情感点燃的。出版人得牢牢记住这一点,如果不经意地迁就作者,虽引经据典,却偏离主题,喋喋不休,不顾及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感受,改善阅读自然渐行渐远,遥遥无期。笔者如此分析是否有点武断?听听学者、大师、作家所说的话,相信大家不难作出判断。
——陈平原指出:“关于读书是否有用、有益、有趣,我希望论证的,其实是最后一点。假如有一天‘读书’这一行为真的风靡全球,我相信,‘有趣’必定是最为关键的原动力。”
——丘成桐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兴趣,他说:“由于父亲的去世和阅读文学的书籍,这大半年感情的波动,使我做学问的兴趣忽然变得极为浓厚,再无反顾。”
——已故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对兴趣是书籍赖以吸引读者的灵魂,表白得更透彻:“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我能记住自己读过的每一本有趣的书,而无趣的书则连书名都不会记得。但是不仅是我,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
总之,把兴趣、探索列为阅读的动因,绝非异想天开。
(待续)
作者简介:张诗忠,上海教育出版社主编。
(本文编辑 思敏)
来源:百道网·张诗忠专栏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