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辉

方鸿辉 编审

上海教育出版社

参选类别:新知

方鸿辉

手机扫码投票

个人履历

无党派人士方鸿辉生于1949年,目前系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出版社编审,二级教授。1978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入高校深造(由于考分高,被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系选中,后因“家庭出身不宜就读国家保密系科”遭落选)。1982年以四年各科成绩全优,从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被分配到上海教育出版社从事编创工作至今。
30多年兢兢业业在一线工作,策划并担任责编的各类图书屡获大奖,取得良好的双效益。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中国工程院院士自述》《科学的道路》《严济慈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前沿》《院士怎样读书》《中国科学院院士画册》《科学是美丽的》《莺啼梦晓》,以及《教育大词典》(负责四个分册)等,先后荣获包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上海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优秀科普读物一等奖、对外宣传银鸽奖以及上海科技进步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大奖三十余项。20多年前开创了名家(尤其是科学界泰斗级大家)传记的“自述”新路,认识到口述学科史以抢救学科(及科学大家)宝贵史料的迫切性,并身体力行。在科学史的研究方面,力倡科学传播须融合人文关怀等理念,获得较高声誉和社会知名度,也与不少名家(尤其是与德高望重的两院院士们)成了好朋友,编织了一张著述大网。
在30多年科研和出版工作中,不受物质刺激引诱,坚持高扬主旋律,编正气书。有鉴于个人的学术知名度,还被选为多个社会学术团体的领导,至今仍担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科学与艺术学会理事、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以及一些媒体的编委等。热心组织并参与协会的各项活动,如连年在上海图书馆及复旦、交大、同济等多所高校讲授科普编创的理论与实务,为培养科普研究与写作新人尽力;还为格致、位育等中学师生作科普讲座,也广受好评;2011年参加了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吴孟超院士的抢救性采集工作,所撰写的近40万字的《肝胆相照——吴孟超传》(已出版);业余时间在《上海画报》上开设“名人自述”专栏已整整15年,坚持每月介绍一位在沪工作的两院院士,体现上海这座城市的人文与精神风貌,受到中宣部的肯定,也与不少两院的院士成了好朋友;自第一届上海国际科学艺术展起,连续多年协助上海科协领导策划并作筹备工作;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参与相约名人堂“与院士一起看世博”系列活动20多场的话题策划、院士邀请工作;受世纪出版集团指派,担任了第六版(最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总编审。此外,还受聘任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科普评委等社会工作。
为科学文化积累和传播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先后编写(译)了数十部学术著述,主编了《百年科技回顾与展望》、《新英汉学科词汇》(五册)、《科学人生——院士的故事》,以及科学人文读本《蔚蓝的思维》《金色的想象》《通透的思考》《清澈的理性》等著述。撰写的学术文章及传播学论文,如《神奇的纳米技术》《寻找地外智慧生命体的步伐》《鲜为人知的院士故事》《还原一个名字》《科普编辑实务》《论科普选题创新》《保护科普创作的生态环境》《数字出版大趋势》等先后荣获全国科学新闻一等奖、《文汇报》科普奖等,或被《新华文摘》(转载6篇)、《暸望》、《科学》、《自然》、《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等转载,或收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材(如《中国出版实务》)等,社会影响较大。
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科普编辑记者。1997年荣获上海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以后又被评为上海“首届优秀中青年编辑”(八位之一)。1998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家。2005年荣获“大众科学奖”。 2007年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在科普编创工作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等学术荣誉。

 

参与编辑策划过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