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4月又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去年8月,党中央又出台了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本期书单,我们聚焦城市、城市历史和发展以及城市文化和品格,侧面展示中国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为什么是深圳》是中宣部2020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作者视角独特,选取四家企业:位列世界500强的科技企业华为和腾讯,21世纪强力崛起的创新企业大疆和云天励飞,讲述它们的创新创业故事。《深圳传:未来的世界之城》是"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之一。作者用“以梦为马的城市”为深圳画像,最为精彩处在于从文化角度思考深圳,胡野秋自己就是深圳的一张文化名片。
《北京传》是刚刚出版的作家邱华栋的新作。视角宏阔,高屋建瓴,梳理了我们的首都北京三千余年以来的历史传承、空间变化和功能演进。他的时代感和文学性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广泛好评。入围2020收获文学榜。《北京城市影像志》是一部以影像全景式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百姓生活变迁的著作。《咫尺天涯:最后的老北京 》是当代“京派作家”佼佼者肖复兴先生写北京的收官之作。《城市自然故事·北京》系列,全景展现北京的城市自然特色,讲述400余种动植物的四季故事。《西方文化中的北京印象》是国内外一本系统研究北京域外形象的专著,选择的作者有来京的旅行家、传教士、商人、外交官、军人、记者、作家等,他们从各个角度介绍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洋眼看中国:古来长安一片月》是一位中国通讲述关于东京与北京两地的乡愁情怀。《通往北京的道路》引发巨大争议,这里没有列入。写故宫的图书,请参见我们之前的故宫600年主题书单。当然,关于北京文化,还少不了文化学者阎崇年、陈平原、刘一达等的著作。小说类,马伯庸的《两京十五日》将历史融入侦探。(徐则臣的《北京西郊故事集》也有以北京为背景的短篇)。
上海、成都等也都是热点,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介绍了。值得一提的是,写过《南京传》的叶兆言,今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叶兆言经典作品,叶兆言称“这是我最好的一套书”,其中有不少关于南京的记忆。
关于城市的人文、经济、生活和文化解读及反思,是本期书单的另一重要内容。书单最后,《马可瓦尔多》也是有关城市的,没有《马可瓦尔多》,就没有《看不见的城市》,莫言说“卡尔维诺的书值得反复阅读”。《都市传说百科全书》也很特别,但一直处于预售,也许要等到2021了。
这不是城市旅游书单,而是一份城市表情和文化品格书单。
这里发布的书单均依据百道图书选品后台和百道好书大数据制作,书店、图书馆以及阅读推广机构对平台与数据有兴趣体验与试用的,还有出版机构有需要推荐相关图书到书单的,请邮件垂询:bd@bookd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