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书单 > 《深圳商报》-月度好书榜(2013年08月)

《深圳商报》-月度好书榜(2013年08月)

  • 开单人: 《深圳商报》  时间:2013-09-08
  • 标签:
  • 共有:10种书
1.  
帝制的终结

帝制的终结

作  者:杨天石 著

I S B N :9787553801278

定  价:39.80

出 版 社: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13-07-01    [加入推荐书单]

推荐语:当1789年法国人颁布《人权宣言》的时候,中国的乾隆皇帝仍然对臣民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不受任何约束。诚如黑格尔所言,在中国,只有皇帝一个人有自由。然而,1911年的10月,武昌起义一声枪响,中国的君主专制堡垒瞬间分崩离析了。《帝制的终结》以深入浅出的笔法,系统讲述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来自革命者几十年前赴后继的努力,这种努力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思想革命,一个层面是社会革命。杨天石非常详细地复原了这两种革命的历程。所谓思想革命,是指传播自由民权学说,唤醒君主专制下的“草民”,使他们拥有“公民”的头脑,具体方式则是办报纸,兴新式学堂,搞新式教育……所谓社会革命,是指颠覆君主政权,推进制度改革,具体方式是发动武装起义,刺杀专制统治者及其帮凶,直到完成现代民主国家的建立。这本书是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的成果之一,此为再版,杨天石增补了不少新内容。然而,在“帝制的终结”之外,这位历史学者留下最意味深长的话题,却是帝制的遗毒仍在,他将之比作“奥吉亚斯牛圈”。

2.  
燕京大学:1919—1952

燕京大学:1919—1952

作  者:陈远 著

I S B N :9787213055379

定  价:39.80

出 版 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01    [加入推荐书单]

推荐语: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迁入燕京大学校址,燕大被分拆,自此创办于1919年拥有33年校史的燕京大学成为历史名词,后来有关燕大的回忆文章,许多都使用了“消失的燕京大学”的说法,燕京大学真的消失了吗?作为燕京大学首任校长、也是最重要一位校长的司徒雷登,在创办、发展和保护燕京大学方面,付出了呕心沥血的努力。他的最可敬之处,不在于向美国老太太(教会资金主要捐赠者)伸手要办学经费,也不是巧妙周旋于政坛人士、社会名流中间为燕大保驾护航,而是利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策略,更改了教会办学的主旨,把燕大带向了“因自由,得真理,以服务”的现代大学之路。《燕京大学1919—1952》是一本通过采访燕大校友和研究史实资料写出的读物,文字客观冷静,但读时仍偶有激动之感。这激动有些来自作者陈远始终如一的历史观:摒弃各种外在杂音,坚持对大学精神进行纯粹的还原;有些则来自对照现实后产生的失落情绪,为什么现在的校长、教授和学生,对大学的看法变得如此功利?他们对大学的热爱为何不再那么纯粹,大学为何又沦落成了求职跳板甚至复杂社会的浓缩地?对旧日大学的怀念潮,这些年集结出许多让人感慨的著作,阅读它们,方能真正了解大学的含义。

3.  
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

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

作  者:(美)凯瑟琳·德林克·鲍恩 著

译  者:郑明萱

I S B N :9787513311243

定  价:37.00

出 版 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01    [加入推荐书单]

推荐语:1787年,被富兰克林称为“一次实验”的那场历经127天的美国制宪会议,犹如宇宙洪荒,开天辟地。本质上,它是人类进入“民族-国家时代”一次空前的建国行动。事实上,当时导致它失败的因素,远远大于成功——南北邦之争、大小邦之争,农工邦之争,以及随时展开的新(西部)老(东部)邦之争……即使围绕《弗吉尼亚方案》展开的辩论,任何一项主要条款,都会使会议毁于一旦,但它最后成功了。其成功关键,是规则、隐忍和妥协。《民主的奇迹》力求回到会议现场,还原会议时代背景,论人论事,无不活灵活现。比麦迪逊《辩论》更引人入胜的,是作品补充了宪法草案批准过程中,同样充满博弈的精彩故事。它予后世建国的启示,有甚于其后果的辉煌。将《民主的奇迹》和另一本几乎同时出版的、讲述辛亥革命后民国的著作《国会现场》映照阅读,恐怕更能理解早期的美利坚政治家们的政治智慧和气度。前者给人的惊喜和赞叹,后者给人的惋惜和遗憾,背后折射出的则是不同政治理念和眼界的天壤之别。不同群体在或高尚或卑俗的利益驱动下,有的走上了神坛,有的则不得不走向暗角,而这或正是历史最值得回味的地方。

4.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精装)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精装)

作  者:(美)H. W. 詹森(H. W. Janson)

译  者:艺术史组合翻译小组

I S B N :9787510048623

定  价:698.00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3-09-01    [加入推荐书单]

推荐语:1962年普兰蒂斯·霍尔出版公司首次出版《詹森艺术史》时,约翰·F·肯尼迪仍执掌白宫,而安迪·沃霍尔还是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艺术家。詹森的著作紧扣西方艺术,为数代学者确立了一个艺术史的经典名录。这是《詹森艺术史》的第七版,是来自不同专业的学者们集体劳动的结晶,融入了各个领域的新发现,包括考古学新发现,如《莫蒂阿的战车御者》;新的文献证据,如乌切洛的《圣罗马诺之战》的相关资料;以及新的解读方法,如民族主义在浪漫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这是《詹森艺术史》的第一个简体中文译本,中国学界和读书界迫切需要的一本书,其翻译过程堪称崎岖。北大教授朱青生在上万字的译后记中写道,“距离初接此书已经过去29年,其间四易译稿,不少参与者如我的同年,从少年已到白头”。有人说,不过一部艺术史教材,值得如此费力吗?朱青生却坚持,中国学术界需要“建立‘学术规范’的态度”,“如果后代学人回望这一段学术的历史,发现还有人为保存这诚实和认真于学术的态度,愿意烧掉自己的身躯(时间、精力和现实利益)来传承香火,则风气改变的一天迟早会到来”。

5.  
青年王阳明(1472—1509):行动中的儒家思想(精装)

青年王阳明(1472—1509):行动中的儒家思想(精装)

作  者:杜维明 著

I S B N :9787108043238

定  价:29.00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3-06-01    [加入推荐书单]

推荐语:作为当代新儒家在海内外声誉最高的学者,杜维明早年以研究宋、明儒学思想而成名。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讲得最多的是儒家思想所具备的现代意义,和儒学发展的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因此,用“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来形容杜维明的努力,无疑最贴切不过。三联书店最近重出了8卷本的“杜维明作品系列”,完整勾勒了杜维明这一学术轨迹。其中,既有他关于儒家知识分子研究的经典著作《道、学、政》,又有他第一部英文论文集《仁与修身》和第二部英文论文集《儒家思想》,集中体现了他早期思想,还有他用诠释学方法对《中庸》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与大陆学人就儒学传统、儒家精神、中国文化等议题所做的思想交锋的记录《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更有海外儒学复兴的个案研究《新加坡的挑战》,以及最重要的著作《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青年王阳明》是杜维明上世纪60年代的著作了,但这本书很重要。当时,正在哈佛大学读博的杜维明,和另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学者秦家懿,几乎同一时间写出一篇王阳明的研究论文。秦家懿写的是阳明的智慧,而杜维明集中讨论青年王阳明的思想历程。这两篇论文,就是前年引进大陆的《王阳明》(秦家懿),与新近出版的《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杜维明)。前者出版一年多时间,已卖过2万册,重印两次,在学术圈里形成小小的热潮。最近关于王阳明的图书出版很多,“阳明学”俨然在复兴,有些出版商特别强调王阳明的实用性。如今70来岁的杜维明对儒家的认识,早已非青年时期可比。但他仍然认为,王阳明对儒学的贡献就像马丁·路德对宗教的贡献一样。

6.  
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

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

作  者:【美】迈克尔·桑德尔

译  者:黄慧慧

I S B N :9787508639956

定  价:36.00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3-05-01    [加入推荐书单]

推荐语:要不是夹着超人气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去年年年底来大陆访问的气势,以及他两本好书《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和《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 》的畅销,这本《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恐怕不一定有机会出版中文版。英文原版2007年出版,主要内容是来自他2004年刊登在《大西洋月刊》的一篇同名文章,不过出书时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桑德尔曾担任过小布什总统的生物伦理委员会委员。当年,小布什政府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管制和设限影响了美国再生医学的发展,可桑德尔提出了和当权者很不同的看法,在这本书的结语《胚胎的伦理:关于干细胞的争论》里,他从各个角度,大力为干细胞研究辩护,值得一读。对桑德尔不了解的读者,亦可从此书入手反照他的思想,得到关于道德隐忧与伦理困境的共感。连同《金钱不能买什么》一书,桑德尔毋庸置疑地对万能的“金钱”和“科技”持有批判态度。人对完美的追求有没有极限?桑先生的基本立场是希望人的神话能在极限处停下来。他试图说明,自然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是我们无法预知的生命冒险。然而对未来人类命运的何去何从,依然是不确定的假设。

7.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

作  者:陆键东 著

I S B N :9787108045010

定  价:42.00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3-06-01    [加入推荐书单]

推荐语:十七年前,《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一书引发了一场“陈寅恪热”,一代学人陈寅恪的名字因此而走进了芸芸大众的视野。如今,陆键东的这本书终于修订再版。期间的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也足够写成一本书了。然而,新旧两版《陈寅恪的最后20年》之间相隔了十几年的时光,中国早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新版《陈寅恪的最后20年》就提出了新的挑战。难能可贵的是,尽管《陈寅恪的最后20年》在16年前已经占有了众多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但陆键东在修订新版的时候,还是加入了其他学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以及陈寅恪亲人提供的最新资料。如陈寅恪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与中华书局在《金明馆丛稿》出版上发生的龃龉,引证了金性尧、高克勤等学者2008年以来发表的文章;2010年以来对陈寅恪女儿陈美延的采访;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三姊妹在2010年出版的回忆录《也同欢乐也同愁》等等。当下的时代与陆键东开始研究陈寅恪的那个年代相比,已经很少有人会再去关注知识分子的品质和精神。因此,这次“旧作新出”的另一个现实意义或许是,唤起人们对前辈的记忆,并就此重新思考知识分子具有的价值以及应承担的责任。

8.  
天涯晚笛:听张充和讲故事

天涯晚笛:听张充和讲故事

作  者:苏炜 著

I S B N :9787549540259

定  价:39.80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7-01    [加入推荐书单]

推荐语:苏炜写《天涯晚笛》,细细记录张充和的故事,是有着自己的审美取向的,而这取向,显然与张充和相契合。犹如爱克曼作为歌德的谈话记录者,苏炜既有幸倾听世纪老人的如许往事,亦有心恭录如仪,使我们得以看到这许多珍贵的史料,以及体尝那份已然逝去的风雅与韵致。湘西凤凰沈从文墓上有四句极有名的诔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是张充和在沈二哥逝世后,在很短的时间里拟就的。对于时代的风云,他们都是某种程度的游离者,沈从文在启蒙、救国、左翼文学的滚滚潮流中,固执地写自己乡下人的湘西蛮野故事,而张充和虽然也历经北京求学、战争颠沛流离、辗转昆明重庆等,却不改其对书法、诗词、昆曲的钟情。事实上,沈从文、张充和都不属于“弹性大,适应力强”的人,他们的才情更适合承平之世,在波折起伏的诡谲时代,恐会险遇连连。可以想见,书写沈从文诔文的极佳人选,确非张充和莫属,“不折不从,亦慈亦让”,看来亦有她自己的心结在里面。老人1913年出生,今年正是百岁之贺,世间的许多事物已然风流云散,唯她的“不变”仍旧不变,这份轻逸存之弥远,大约是由于有某些拙实厚重的东西作为根基吧。

9.  
张学良口述历史(精装)

张学良口述历史(精装)

作  者:张学良口述,唐德刚 撰写

I S B N :9787203080473

定  价:38.00

出 版 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01    [加入推荐书单]

推荐语:在五光十色的中国近代史中,在百余年当政者的公私生活和政治成败的记录上,最多彩多姿的领袖人物“少帅”张学良将军,应该是独占鳌头了。他那带有浓厚传奇性和高度戏剧化的一生,在民国史上老中青三代的将领中,真没有第二人可与其相比。这本书,据说是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为人所作口述书里最残缺的一部。只有11次对谈,11盒录音带,远难比此前他做《胡适口述自传》、《李宗仁回忆录》等的深入。不过,这个残缺,却有异常的鲜活气。在张学良的印象里,张作霖吃饭,四菜没汤;张作相节俭,一个鸡蛋分两餐;叶公超好色,顾维钧风流;蒋介石只剩下了个派头;汪精卫、陈壁君的奇妙夫妻档;胡汉民发牢骚;孙中山一句话论东北局势;郭松龄宁折不弯,吴佩孚浪得虚名;阎锡山见风使舵、张宗昌能战、孙传芳不甘寂寞;以及溥仪溥杰,没落的皇室家族的种种……张氏的口述,随兴而谈,随意而至,流于细碎,却趣味盎然,更往往于不经意间,好比在历史的铁屋子里,开出一片极窄的天窗,露出来的,是遍寻史书也不能得的真实。

10.  
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

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

作  者:安娜·阿赫玛托娃 著

I S B N :9787119083025

定  价:32.80

出 版 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7-01    [加入推荐书单]

推荐语:俄罗斯不只拥有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大师,更拥有享誉世界的女诗人,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安娜·阿赫玛托娃。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白银时代”的歌者中最重要的诗人之一。著名画家阿梅迪奥·莫迪里阿尼为她创作了16幅画作;英国著名作曲家约翰·塔文纳曾为她创作《阿赫玛托娃安魂曲》 。在伟大而悲剧的文学时代里,她是唯一遗迹。在动荡的时代,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创作从青春浪漫到冷静成熟,不仅呈现了她个人追寻自由与梦想之旅,而且展示了俄罗斯知识分子面对身体与精神双重苦难时仍坚守真相、道义的家国情怀。她的诗歌也为中国现当代诗歌创作者带来了灵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诗人。白银时代的伟大诗人不少,诗作也不少,可是却没有一个合格的中文译本,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诗人伊沙与其妻老G重译了阿赫玛托娃的诗,名之曰《我知道怎样去爱》。尽管最近因转译问题备受争议,但仅就译笔而言,字里行间那种专属于阿娃的微妙的崇高,那充满爱与怜悯的心灵,其实可圈可点,已算到位。

2024中国书店大会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扫描二维码 分享书单

扫描二维码 分享书单

百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