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

作  者:何怀宏 著

出 版 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定  价:22.80

I S B N :9787802037038

所属分类: 生活  >  亲子/家教  >  亲子关系    

标  签:综合  家庭与育儿  家教指南  生活知识  儿童教育  少儿  家庭教育  教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爸爸,我可以永远活着吗?我不想死。”

  “妈妈,我为什么一定要上学?”

  当孩子向你提出这样一些问题的时候,你该如何回答?是避而不谈,还是加以引导?

  生命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但是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开始忍不住探索这个神秘的领域。面对孩子们或畏惧、或担忧的疑问,何怀宏教授用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消除恐惧、认识生命,给孩子们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哲学启蒙。

  在这本小书中,何怀宏教授共写了5辑37篇小文,包括如何面对生与死,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度过平凡和苦乐,如何认识自己和别人,如何培养高尚的品格,等等,深入浅出,娓娓道出了生命的真谛,帮助孩子形成自己关于生命的基本观念。

TOP作者简介

何怀宏:1954年12月生于江西清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人生哲学、社会史等领域的研究。

主要学术著作∶
《良心论──传统良知的社会转化》、《世袭社会及其解体──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底线伦理》、《道德、上帝与人》、《生命与自由》、《公平的正义——罗尔斯正义论导读》、《伦理学是什么》、《珍重生命》、《若有所思》等。

主要翻译著作∶
[美]梯利 著《伦理学概论》、[法]拉罗什福科 著《道德箴言录》、[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著《沉思录》、[美]诺齐克 著《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等。

TOP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第1辑

 1.生命的幸运
 2.心存感激
 3.心存敬畏
 4.面对死亡
 5.正视死亡
 6.珍惜生命
 7.生命相通

第2辑

 1.新的生态观
 2.特殊景观的意火
 3.生命的自我修复能力
 4.生存训缘
 5.“雄性”的培养
 6.人为什么要探险
 7.小男孩独自远行

第3辑

 1.承受困苦
 2.永不放弃 
 3.平凡的日子
 4.简单的生活
 5.愿望井
 6.心安草
 7.理想主义者
 8.突然的变故

第4辑

 1.我是谁
 2.相信自己
 3.把握你自己
 4.全神贯注
 5.慎求完美
 6.全面发展与片面发展

第5辑

 1.身份与境遇
 2.各人有各人的心愿
 3.最重要的   
 4.何谓好坏
 5.道德的主体
 6.义务的力量
 7.微笑
 8.为自己和别人
 9.生命的原则

后记一

后记二

TOP书摘

第一辑
1.生命的幸运

有一天,有两个小女孩谈起她们的生命所经历过的危险。
一个说,她有过四次“蒙难”呢!第一次, 是她刚生下的时候太小太小了, 都以为可能养不活了,是她奶奶把她养活了;第二次,是她小时得了一种什么怪病,是她爸爸好不容易从外地赶回来,给她输血,才救活了她;第三次,是她吃饭不小心把鱼刺卡到喉咙里了, 是她大姑想尽办法弄出鱼刺救了她;第四次,是她走路不小心,差点掉进了一个深潭,幸亏她妈妈把她一把拉住了,才没掉下去。
另一个说,在她还没有出生之前,在还没有“我”之前,“我”就有过两次生命危险呢!第一次,是“我”的外婆年轻时打仗去背伤员,身上的水壶被一颗子弹打穿了,水都流光了,你想想,如果子弹偏那么一点,打中了“我”外婆, 就没有了外婆,哪里还会有“我”? 连“我”妈妈都不会有了!“我”和“我妈妈”、“我外婆”就都没有了,就都像水一样流光了!第二次,是“我”出生之前,妈就怀过一个“哥哥”,但后来流产了,要是妈的第一胎生了,“我”就不能够出生了,即使让再生一个,那生下来的也可能不是我了,你说多悬啊!
她们共同的结论是:活到现在真不容易。
确实,生命是一个幸运,甚至于,是一个奇迹。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经历了一些我们已经知道的危险,但可能还有许多我们并不知道的危险呢。也许那天你没出门,对你就是一个幸运;也许那天即使你出门了,但走的是这条路而不是那条路,对你也是一个幸运;也许即使你出门走的是那条路,但你在那条路口前停了停,而是没有照直往前走,对你也还是一个幸运;因为,可能恰恰就在那一天的那一个时候,有一个喝醉了酒的司机在那条路口开车撞倒了一个人,当然,那不是你,你是幸运的,但你可能并不知道这一幸运。
这还是出生以后我们所不知道的危险,还有出生以前我们所不知道的危险呢。也许你的母亲在怀着你的时候明智地拒绝了一次去外地的出差;也许她没有去挪动那袋大米;也许她在那个寒流袭来的早晨及时地加了衣服而没有感冒发烧;这些对你都可能是一种幸运,因为那样的话,流产的就可能不仅是你的“哥哥”,而且还有“你”了。
或者更早,也许你的母亲年轻时,那天没有突生一念去一朋友家而遇见你父亲;你的祖父那天没有跌一跤而躺在床上想换个职业;甚至于你根本不知道名姓的某个祖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个黄昏没有打一个喷嚏;一切可能就都不一样了,这世界上可能就没有你了。
离我们的生命越是遥远,越是哪怕最微小的事件也有最重大的意义,都可能改变后面整个一长串生命系列的命运。
当然,如果是那样,如果还没有“我”,还没有“自我意识”,没有对幸运或不幸的感觉,也就无所谓“我”的幸运或不幸了,那所有本来有可能出生、却还是没有出生的“人们”如何能感到自己的不幸呢?而又有多少有潜在的生命可能、却终于没有出生的“人们”呢?
无论如何,现在这生命是握在你的手里了,那么,珍惜它吧,你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在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很不容易才产生出来的、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2.心存感激

一只野外的小鹿,刚刚生下来,眼睛还没有睁开呢,就会努力挣扎着站起来,去够母亲的乳房,当鹿群遇敌突然奔跑时,它也得踉踉跄跄地跟着跑,没有谁能背负它。而一个人类的婴儿刚生下来时是多么地软弱无助而又备受优待啊,母亲要用乳房去够他,他才吃得上奶(幸亏吸奶这一原始本能他还保留着);让他平躺着睡,他自己就没法翻到旁边来。
我们大概都知道一些我们幼小时所遭遇过的危险, 在那些关键的时刻, 是我们的爸爸、妈妈、奶奶、大姑等亲人或别的大人救了我们,但是,更多的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或知道了也不太在乎的他们日常所给予我们的似乎琐碎的关心、抚养与爱护。
可以说,每一个活到我们现在这么大的人,都不是仅仅凭自己活过来的。
而且,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虽然知冷知热,知道饿了要叫唤,疼了要哭泣,我们对那一段生活却几乎没有任何记忆,这也许说明,记忆力是伴随着主动生活的能力一起成长的。我们那一段作为人之初的、最宝贵的生活秘密,恰恰不是保存在我们手里,而是保存在我们的父母或别的亲人手里,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一些故事,是他们讲给我们听的,这样,在我们的生命中,实际上就融入了他们的生命,或者说,在他们的生命中,也包含着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生命还通过多少条别的公开或隐秘的途径,和多少个我们知道姓名、以及不知道姓名的人们联系着和分享着啊,所以,我们谁也不敢说:我们的生命,完全是属于自己的,我们的生命,完全是我们自己造就的。
而且,我们在成人之前,基本上都是一个受益者而非施惠者。我们成长所得到的一切,都不是现成就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必有人为之付出劳作。
大约两千年前,一个古罗马帝国的皇帝、斯多葛派的哲学家马可?奥勒留有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叫做《沉思录》,这本书的第一卷,全部写的是他对那些对他有过助益的人们的感激之情,他写下了对他的祖父、曾祖父、母亲、生父、养父、胞兄、养兄、姐妹、妻子、许多老师和朋友的感激,说他为这一切而感谢神明。而一个获得了诺贝尔奖、其发明已经造福于千百万人的科学家,也说他仍然感到对他人有一种亏欠。
也许我们什么都不必说,也许我们笨拙的笔也难于表达出我们的感激之情,那么,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说话,让我们用对自己的父母和儿女,对前人和后人的恰当行为来表达出这样一种感激之情,而人类就在这一过程中世代延续和进步。

3.心存敬畏

我们对我们的生命,有我们所知道的方面,也有我们所不知道的方面。
如果有人自诩他最终揭破了生死的奥秘,你千万不要相信。即使是古希腊最有智慧的苏格拉底,在他被判死刑之后也只是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活着,哪条路好,只有神知道了。”而古代中国最有智慧的圣人孔子也只是说:“未知生,焉知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无论是在诞生的一端,还是在死亡的一端,两端都没有人来告诉我们真相。因为,一端还无所谓人,另一端“还从来没有人从那条冥河上回来过啊”。
从个体生命来说,有谁能在降生时像一个成熟了的大人一样观察、感受、体悟并且记忆呢? 更不要说他在母腹中的时候了。而从整个人类来说,她在孕育和诞生的时候不也像一个浑噩无知的婴儿?人类的生命,有一大段没入在我们无知无识的海洋。
现代科学告诉了我们一些有关生死的知识,比方说个体生命在母腹中的孕育,人类在地球上的进化,乃至于推迟死亡、延长人的生命的一些办法。但是,我们发现,我们对有关生命与死亡的具体知识越多,我们未知的东西甚至也越多,就像一个圆圈较小,它所外切的面也较小一样,随着我们知识圈的扩大,它所外切的未知领域也扩大了。
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并不就是不存在,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人为什么存在?我们今天为什么在这里?这一定是有某种根本解释的。人们甚至发现,宇宙有一种内在的和谐,生命呈现出美丽的光彩,但是我们却不敢说就知道它们最深的奥秘。
我们如何对待我们尚不知道的那一部分生命的神秘呢?有些人承认神秘,却又动辄说自己能揭开这一神秘,那他是太轻易地把自己看作是神而不是人了。在某种意义上,“神秘”之所以为“神秘”,就是因为它是“神”的而不是“人”的秘密,或者说它只能被人不断地接近,而不能被人最终地揭破无遗。
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经典物理学家牛顿说:“我只是一个在海边拣到几枚贝壳的孩子。”
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任何一位认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相信,在宇宙的种种规律中间明显地存在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远远地超越于人类的精神,能力有限的人类在这一精神面前应当感到渺小。”
生命是一莫大的赐予,我们对我们所知道的,我们生命的直接赐予者心存感激;而对我们所不知道的、我们生命的根本赐予者则不仅心存感激,还心存敬畏。
人间所有自称的“最终的揭秘者”都近于狂妄,而只有承认世界上总是有某种人所达不到的神秘,在心里保持敬畏、同时又不懈追求的人们,他们知道人既伟大又渺小,从而既自信又谦卑,他们的所作所为才最符合人的身份。

第四辑
1.我是谁?

一个婴儿刚生下来时,知冷知热,知痛知饿,他能感觉到“我”,但却不能思考到“我”,也不会说“我”。
等他长大一点,他一直听见大人们叫他“宝宝要吃饭了”,“宝宝要睡觉了”,他还一直以为他就叫“宝宝”呢,他就是“宝宝”,“宝宝”就是他一个。然而他却听见妈妈说:“我要给你洗澡了。”听见奶奶说:“我要给你喂饭了。”又听见爸爸说:“我要带你出去玩了。”他可能哪一天心里会产生疑问:怎么那么多人是“我”?究竟谁是“我”?
或许那一天他说出了这一疑问,然后他妈妈告诉他:“傻孩子,你也是‘我’啊,宝宝也是‘我’,现在是妈妈对宝宝说话,妈妈是‘我’,宝宝是‘你’,而当宝宝对妈妈说话时,宝宝就是‘我’,妈妈却变成了‘你’了。”
宝宝可能一下子还是不很明白这些绕口的道理,认识“我”是一个复杂的,需要反复体会的过程,但他终究会明白的。
而当他第一次明白“宝宝”就是“我”,“我”就是“宝宝”,而开始说出“我要吃饭”、“我要喝水”时,他才不仅感觉到我,也思考到我,“我”字在他那里开始言说,他真正成为一个自我意识到的全体,成为一个面对他人的行为主体。
一个人生下来并不会立即得到可言说的“我”, 而在死亡时却会立刻失去可言说的“我”,他只有在活着的时候才能说“我”,他一死,人们只会说“他”,说“×××”,大概只有很少几个人仍会在心里默默地与他对话,对他以“你”相称,至于自我言说的“我”,却是永远与他无缘了。
然而,一个知道了自己说“我”的孩子当然也会知道:别人也可以如此说“我”,他的爸爸、妈妈都在说“我……”,他见到的年纪相仿的孩子也在口齿不清地说“我……”。他所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只有我这一个“我”的世界,而是一个有许多个“我”的世界。这世界是一个所有人都互为主体、因而也互为对象的世界,是一个每一个人都与他人共在的世界。
甚至于,随着一个人的长大,就业、结婚成家,生儿育女,“我”就越来越多地由他人所规定,由社会所规定,由他生前就已存在的风俗和文化所规定,直到“我”成为一个社会角色和人生功能的牢固集合体。“我”就是我的各种社会身份、我的各种生活功能的集合。
这个坚硬的“我”却可能有几许消溶的时刻,一刹那间,看来很结实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外在的规定都消失了,“我”一下子又什么都不是,“我”又回到了最初那个我,这时,最初的那个问题又会重新出现:
谁是我?或者,我是谁?
这样一些时刻就是哲学上自我反省的时刻,在这时候,问题的实质当然已经不再是谁可以称“我”的问题,而是“我”是什么,乃至于“我”应当成为什么的问题。

2.相信你自己

一个朋友从美国回来,给我带回一本英文的《爱默森文选》,我很喜欢读,并断断续续在卡片上摘译了其中一些句子的大意,这几张卡片就在我的书桌上搁了许久,成了我的座右铭。
爱默森说:

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所确认的真理,众人最终也会承认——这就是天才!尽管摩西、柏拉图、弥尔顿的语言平淡无奇,为人熟知,但他们之所以伟大,其最杰出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篾视书本教条,摆脱传统习俗,说出他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思想。
一个人应学会更多地发现和观察自己心灵深处那一闪即逝的微光,而不只限于仰观以往诗人、圣者领空里有目共睹的光辉。可惜人总不留意自己的思想,不知不觉就把它抛弃了, 仅仅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人往往胆怯而爱道歉,他不敢直说“我想”、“我是”,而是援引一些圣贤的话语。
然后在每个天才的著作里,我们承认了那些自己业已放弃的思想,它们显得陌生而庄严,为我们拱手接纳,然而,即使再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没有比这更深刻的教训了,这些失而复得的思想警谕我们:在所有声音与我们相悖时,我们也必须和善而又决不妥协地坚持我们自己所确认的东西。

后来,我也去了美国,去了纽约喧闹的街头和港口,也去了爱默森和梭罗的故乡——他们经常留连的新英格兰静静的瓦尔登湖畔。那热气腾腾、旋转不已、吸引了无数熙熙攘攘的人群的工业文明,以及那寂寞安详、曾为那少数几颗孤独的灵魂一生挚爱的朴素山林,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隐隐地觉得,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潜在的联系,而最伟大、最深刻的力量,还是存在于一个人宁静而自悟的心中。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某种天才,只是我们还怯于、或者惰于去发现它。
各种天才当然有大有小,各种秉赋也有耀眼的和不耀眼的,但它们在每个人那里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
每个人都是能够发出自己光芒的星辰。

3.把握你自己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 都是独特和不可替换的, 我们要学会爱自己,不是怜惜、伤感地去爱,而是骄傲地、自豪地去爱。
我们要坦然地接受一切已经给定,我们不可能再改变的东西:对自己的优势善加利用,小心地改进或者避开自己的缺陷,避不开时也不妨像第三者一样幽默地嘲笑嘲笑自己,并且宽慰地想到: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包括所有的伟人。
我们也还要牢记:我们还没有完全被决定。我们的未来,还正通过每时每刻的现在而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在一个加拿大电视短剧中,有一个女孩伊丽莎白,她长得很胖,容易逗人发笑,又在学校的演出中被派定了一个她很不情愿演的角色——演一个男孩杰克,她感到十分委屈和伤心。
她姨妈察觉到了,就和她一起打牌散心,伊丽莎白拿到了几次好牌,但都心不在焉地输了,姨妈拿到了几次差牌,却都顽强地赢了。
姨妈对伊丽莎白说:“你拿了一副好牌,但你不一定能赢;同样,你拿了一副糟糕的牌,但你不一定会输。”
于是伊丽莎白明白了,她决心成为她自己,不是爸爸,不是妈妈,不是幸运的丽莎或贝嘉,甚至也不是姨妈,而就是她自己,现在就是杰克!她现在首先要把杰克这个角色演好。
世界上可能有许多先天秉赋好、后天环境又好的人,但你不一定属于他们;世界上可能有许多从小就受到宠爱、性格又讨人喜欢的人,但你也不一定属于他们。
你很可能并不是得天独厚的一个,命运并不特别垂青于你。
但你不一定会输。
重要的是把握住自己,好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一些优点的,只要他有意识地、不气馁地去善加发现。
如果不把人生仅仅看作竞技场,天地会广阔许多;而即便就看作竞技场,现在也不是终局。只要你手中的牌还没有最后地被收走,你就还有反败为胜的可能,就像一首歌中所唱到的那样:

人并不是生来就是要给打败的,
人生总有几场胜利的仗要打。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70

版  次:1版

开  本: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95.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