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

作  者:金林祥 %张雪蓉

出 版 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定  价:15.00

I S B N :9787544404693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育学    

标  签:教育学史  教育理论与研究  教育学  教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陶行知是20世纪我国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爱国者、卓越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一生,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崇高评价。
本书对选文作了题解和注释。题解简要介绍选文的写作背景,注明所据版本以及阐述的主要教育观点;注释着重简释选文中的教育术语、人物和典故等。每篇文章编排的顺序为选文、题解和注释。 本书对于进一步继承、弘扬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提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素养,尤其是中小幼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师德修养,推动和促进教育改革事业的深入发展,会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TOP目录

(1)共和精义(节选)(1914年lO月、11月)
(3)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1918年1月15日)
(12)师范生应有之观念(1918年5月)
(18)第一流的教育家(1919年4月21日)
(21)新教育(1919年7月22日)
(31)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1919年10月)
(40)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1922年7月7日)
(48)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1924年12月8日)
(53)整个的校长(1926年2月5日)
(55)学做一个人(1926年2月28日)
(58)我之学校观(1926年9月20日)
(62)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1926年10月29日)
(67)我们的信条(1926年11月21日)
(70)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1926年12月3日)
(72)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1926年12月12日)
(75)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给正之先生的信(1927年2月)
(77)行是知之始(1927年6月3日)
(81)教学做合一(1927年11月2日)
(86)在劳力上劳心(1927年11月3日)
(89)以教人者教己(1927年11月5日)
(92)答朱端琰之问(1929年1月15日)
(107)生活即教育(1930年3月29日)
(116)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致李友梅等(1930年4月30日)
(118)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1931年5月15日)
(123)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1931年8月)
(139)儿童科学教育(1932年5月13日)
(149)创造的教育(1933年3月)
(159)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1934年6月1日)
(163)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1934年11月11日)
(166)生活教育之特质(1936年3月16日)
(170)中国大众教育问题(节选)(1936年4月1日)
(174)每天四问(1942年7月20日)
(185)育才十字诀(1942年12月4日)
(189)创造宣言(1943年10月13日)
(195)创造的儿童教育(1944年9月20日)
(203)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1945年5月)
(212)民主教育(1945年11月1日)
(215)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5月10日)
(223)教师自动进修——和小学教师谈话之三(1946年6月6日)
(226)为新中国之新教育继续奋斗——致育才学校全体师生(1946年7月16日)

TOP书摘

书摘
我之学校观
(1926年9月20日)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
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
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
。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
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
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的,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工夫。间
于二者之问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共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
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国家大事,世界大势,亦必须师生共同关心。学校里
师生应当相依为命,不能生隔阂,更不能分阶级。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
互相锻炼。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
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先生与青年相处,不知不觉的,精神要年轻几岁,
这是先生受学生的感化。学生质疑问难,先生学业片刻不能懈怠,是先生受
学生的锻炼。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好现象。总之,师生共同生活到什么程
度,学校生气也发扬到什么地步,这是丝毫不可以假借的。李白诗说:“黄
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好比是学生的精神。办学如治水,我
们必须以导河的办法把学生的精神宣导出去,使他们能在有益人生的事上去
活动。倘不能因势利导,反而强事压制,那末决堤泛滥之祸不能幸免了。
康健是生活的出发点,亦就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学问、道德应当有一
个活泼稳固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康健。俗话说“百病从口入”,同志们务必
注意,办学校是要从厨房、饭厅办起的。
生活之发荣滋长须有吸收滋养料的容量。学校教职员必须虚心,学而不
厌。我以为不但教师要学而不厌,就是职员也要学而不厌,因为既以生活为
学校的中心,那末各种事务都要含有教育的意义。从校长起一直到厨司、校
工,各有各的职务,即各有各的学问要增进。增进之法有二:一是各有应读
之书必须读;二是各有应联之专家同志必须联。一个学校要想有美满的生活
,必须和知识的泉源通根水管,使得新知识可以源源而来。
学校生活只是社会生活一部分。学校不是道士观、和尚庙,必须与社会
生活息息相通。要有化社会的能力,先要情愿社会化。
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
改造学校环境做起。全校师生应当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凡应当
改造的,一丝一毫都不肯轻松放过,才能表现真精神。师生不能共同改造学
校环境而侈谈社会改造,未免自欺欺人。
高尚的生活精神不用钱买,不靠钱振作,也不能以没有钱推诿。用钱可
以买来的东西,没有钱自然买不来;用钱买不来的东西,没有钱也是可以得
到的。高尚的精神如同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一样,是取之无尽,用之无穷的
。没有钱是一事,没有精神又是一事。有钱而无精神和无钱而有精神的学校
,我都见识过。精神是不靠钱买的。精神是在我们身上,我们肯放几分精神
,就有几分精神。不关有没有钱,只问我们肯不肯把精神放出来。
我们要学校生活长得敏捷圆满,就得要把他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太阳光
底下可以滋长,黑暗里面免不掉微生物。所以我主张学校要给人看。做父母
的、管学务的,以及纳教育税的人,都要看学校。要学校改良,做校长的、
做教员的,都要欢迎人参观批评,以补自己之不足。学校放在太阳光里必能
生长,必能继续不断的生长。
我对于学校悬格并不要高,只希望大家把学校办到一个地步——情愿送
亲子弟人校求学,就算好了。前清往往有办学的人不令子弟入学,时论以为
不恕。现今主持省县教育者,亦颇有以子弟无好学校进为虑,甚至送入外人
设立学校肄业,真正令人不解。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
“待学生如亲子弟。”
十五、九、二十
【题解】
本篇是陶行知系统阐述其与传统迥异的学校观的重要文章,“是一个活
学校的宣言书”。原载1926年11月5日《微音》月刊第29、30期合刊。
在文章中,陶行知描述的他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是:以生活为中心,
不只是在书本上做功夫;师生共同生活,彼此感化;以健康为生活、为教育
的出发点;不仅学校的教师要学而不厌,职员也应该学而不厌;学校必须与
社会生活息息相通;全校师生要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人人都应
具有高尚的生活精神;学校欢迎人家参观和批评。总之,在陶行知看来,学
校办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家长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来入校求学。
P58-61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28

版  次: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