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设计与时代译丛
设计与时代译丛


设计与时代译丛

作  者:李砚祖 张黎 丛书主编

出 版 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1月

定  价:300.00

I S B N :9787558098505等

所属分类: 艺术  >  美术  >  艺术设计  >  设计理论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丛书旨在以较短篇幅、以具有时代意识的问题视角,批判性探讨当代设计的影响力与行动潜能,试图为人们迎接各类挑战提供设计视角的路线图。

丛书专注于日常生活与人造世界以及其他相关的“扩展领域”,全景式呈现设计与社会学研究、文化研究、技术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人类学研究、语言学研究等相关学科之间的互动网络,将设计阐述为一种跨越并联结不同学科和知识领域的思维方式。其次,本丛书将为设计理论正名,设计理论能为其他传统的学理式研究提供一种以行动为本、以实践为中心的别样的方法论选择,设计将为人们理解社会行动与历史发展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可能。


TOP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  李砚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设计艺术学、工艺美术学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并长期从事中国画、陶瓷艺术创作。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丛书主编  张黎

英文版丛书顾问委员会唯一中国学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艺术学理论专业博士。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思辨与批判性设计、设计史与设计理论。

《日常的政治:韧性社会的生活项目》

著者  埃佐·曼奇尼(Ezio Manzini)

国际社会创新与可持续网络(DESIS)的创始人,巴塞罗那ELISAVA高等工程设计学校社会创新设计的杰出教授,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荣誉教授,同济大学和江南大学客座教授。他的上一本著作《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社会创新设计导论》(Design, When Everybody Designs: An Introduction to Design for Social Innovation)由MIT出版社2015年出版。

译者  钟芳

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博士(2012年)、北京大学哲学博士(2005年),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协同创新生态设计中心副主任,专注于社会创新设计、可持续设计。是国务院发展与研究中心绿色发展部专家组成员之一,是中国社工联合会“美好社区”计划专家组成员,曾担任全球绿色发展研究所(GGGI)外聘专家。近期研究课题包括北京市科技重大课题“环卫综合系统服务设计研究与示范”“北京市东城区胡同厕所设计与研究”、绿色和平组织“外卖包装减塑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等。

《黑暗时代的设计:阿伦特辞典》

编者  爱德华多·斯塔索夫斯基(Eduardo Staszowski)

帕森斯设计学院设计策略副教授,帕森斯社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设计实验室(DESIS Lab)主任/联合创始人。他研究设计的方法和语言,以及设计作为中介的功能,创造并引导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他关注政策的制定和公民对设计的参与。他是《黑暗时代的设计》的主编。

编者  弗吉尼亚·塔西纳里(Virginia Tassinari)

米兰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卢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比利时Pantopicon设计工作室(安特卫普)研究员。她的设计与哲学研究特别关注社会创新设计、参与式设计和设计行动主义。

译者  卢川

工作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并讲述艺术设计的历史及理论。

《黑色设计:电子物体的隐秘生活》

著者  安东尼·邓恩(Anthony Dunne)和菲奥娜·雷比(Fiona Raby)

现任纽约新学院大学教授和研究员,曾就职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邓恩和雷比以设计为媒,激发关于现有和新兴技术的社会、文化和道德影响的讨论,另著有《思辨一切》和《赫兹故事》。作品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中心等展出,获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奖。

译者  王晓岚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交互艺术与技术博士,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主要包括交互设计、社会创新设计、思辨设计,致力于探索设计在社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理解设计的新视角。

《野性之物: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文化》

著者  朱迪·阿特菲尔德(Judy Attfield, 1937—2006)

设计史学者,研究方向包括女性主义的设计方法、设计历史以及日常设计的文化价值。布莱顿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布莱顿大学和温彻斯特艺术学院。著作包括《野性之物: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回归现代性:关于流行设计和物质文化的写作》(BringingModernity Home: Writings On Popular Design and Material Culture )。

译者  王乃一

策展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V&A/RCA History of Design博士候选人。英国中英文化协会 (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 两届学术奖金获得者,自2017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开设“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方向课程,从事设计策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拥有丰富的策展经历,过去5年间在国际众多双年展中独立/联合策划展览项目,其中包括伦敦设计双年展、伊斯坦布尔设计双年展、伦敦设计周、米兰设计周、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BATB)、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BMAB)等。近期著作《超越人类的设计:关于星球的跨学科对话》(Design Beyond the Human: Transdisciplinary Conversations About the Planet )。

《宜居的距离:关爱城市的理念》

著者  埃佐·曼奇尼(Ezio Manzini)

米兰理工大学设计系荣誉退休教授,杰出的设计教育家,担任世界多个设计类杂志编委会成员。全世界可持续设计的领袖性学者和先驱,近二十年来专注社会创新设计。

曾任米兰理工大学设计系博士课程协调人,意大利设计学博士课程全国总协调人。世界著名私立设计学院Domus Academy的联合创始人及副院长。曾任香港杰出学者计划设计学首席教授,荷兰埃因霍恩技术大学学术指导委员会成员,帕森斯设计学院杰出客座教授,伦敦艺术大学首席教授。被世界多所知名院校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目前为巴塞罗那高等设计工程学院(Elisava)杰出教授。

 

译者  钟芳

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博士(2012年),北京大学哲学博士(2005年),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协同创新生态设计中心副主任,专注于社会创新设计、可持续设计。国务院发展与研究中心绿色发展部专家组成员之一,中国社工联合会“美好社区”计划专家组成员,曾担任全球绿色发展研究所(GGGI)外聘专家。近期研究课题包括北京市科技重大课题“环卫综合系统服务设计研究与示范”“北京市东城区胡同厕所设计与研究”,绿色和平组织“外卖包装减塑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等。

译者  刘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读博士生,格拉斯哥艺术学院设计创新与服务设计方向硕士,中南大学设计学硕士,服务设计师。主要从事老龄化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研究,参与国内外商业与公共服务设计咨询、社会设计实践项目。


TOP书摘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