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被折叠的时间:孙甘露对话录
被折叠的时间:孙甘露对话录


被折叠的时间:孙甘露对话录

作  者:孙甘露 著

出 版 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1月

定  价:78.00

I S B N :978754479430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文艺体育  >  文学家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孙甘露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与多位友人的三十多次对话,时间跨越三十余年,对象既有毛尖等学者,也有小白、王朔等作家,此外还有徐静蕾等电影人,谈话的主题既涉及上海、小说、写作等与作者相关的内容,也涉及当时流行的电影、文学风尚的变化等时代元素。三十多次对话反映对话双方不同时期所关心的问题,与沧海桑田的社会变化互为见证。本书是茅奖作家的阅读史、观影史、写作史、心灵史,一部记录文学黄金时代的“口述史”。

TOP作者简介

孙甘露,作家,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上海市文联副 、上海市作协副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千里江山图》《呼吸》《时间玩偶:孙甘露中短篇小说编年》《我又听到了郊区的声音》《时光硬币的两面》等。作品有英、法、日、俄、韩等多种译文,被收入海内外多种选集。

TOP目录

汪民安 孙甘露:汉语中的陌生人(代序)/ 1
孙甘露 × 张灼祥 作品有其自己的命运 / 15
孙甘露 × 郜元宝 我把我的一生看作是一次长假 / 20
孙甘露 × 许晓煜 你不知身在何处 / 34
孙甘露 × 张 英 面向未来的先锋文学 / 52
孙甘露 × 毛 尖 爱电影 / 59
孙甘露 × 吕 正 轮渡 / 63
孙甘露 × 杨 扬 文学探索:比缓慢 缓慢的工作 / 66
孙甘露 × 韩 博 文学影响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 81
孙甘露 × 林怡真 单身的理由 / 96
孙甘露 × 查建英 所有人都在同一个舞台上 / 103
孙甘露 × 郑体武 以文学的名义 / 129
孙甘露 × 小 饭 浪漫的年代 / 144
孙甘露 × 郭小寒 关于《上海流水》/ 147
孙甘露 × 陈 村 特殊年代的阅读 / 152
孙甘露 × 徐静蕾 导演,演员,控制欲…… / 168
孙甘露 × 王 朔 我内心有无限的黑暗和光亮 / 1862???
孙甘露 × 河 西 巴黎很远,并不比北京 远 / 212
孙甘露 × 罗 敏 我 关注反转过来的形象 / 225
孙甘露 × 罗 岗 作家就是要把内心的语言翻译出来 / 228
孙甘露 × 小 白 《租界》那些事儿 / 238
孙甘露 × 木 叶 书剑梦中忙 / 257
孙甘露 × 木 叶 我希望落伍一点、慢一点、少一点 / 282
孙甘露 ×《外滩画报》 文化总是如钟摆一样来回摆动 / 290
孙甘露 ×《 画报》 春天不是读书天 / 294
孙甘露 ×《名城早报》 小说的本质是虚构,而非所谓故事 / 296
孙甘露 ×《上海壹周》 这是一件好玩的事 / 301
孙甘露 ×《新民周刊》 从写字台到 T 台 / 306
孙甘露 ×《上海采风》 上海,一个存放信件的地方 / 312
孙甘露 ×《外滩画报》 我的感性是被上海塑造的 / 319
孙甘露 ×《上海观察》 上海的文化传统未死 / 322
孙甘露 ×《北青艺评》 无论怎么变,文学的功能仍在人心 / 331
孙甘露 ×《现代快报》 岸边的灯塔就伫立在那儿 / 341
孙甘露 原版后记 / 350
罗 昕 孙甘露:听见内心的时钟(代后记)/ 351

TOP书摘

孙甘露 × 郜元宝 我把我的一生看作是一次长假 ●? 作家应该有他自己的时间表 郜元宝:文学曾经捉弄了我们好几代人, ,我们中间的有些人开始反过来“玩”文学了。作为一种“玩”的结果,写作在目前好像已经成了异常容易的事。不少中青年作家产量高得惊人,他们似乎想以此显示其充沛的创造力,这却总让我感到有几分疑惑:我们的文学是否客观上已经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代,还是仅仅说明,这个时代要求作家们非得不断有作品发表,否则就可能迅速被人遗忘? 孙甘露:我想这里面有许多可以理解的原因,商业的冲击或许是主要的。
郜元宝:比较起来,这两年你似乎一直保持低产写作。能否谈谈个中的感受? 孙甘露:怎么说呢?我觉得挺自然的,不认为自己特别勤奋,也不认为特别比别人懒。其实照我目前的状况,如果能写到六十岁,在总数上也颇可观了。也许,我这人太满足于现状了吧。但是,老实说,怎样才是高产或低产,这中间并不存在一定的标准。
郜元宝:标准是有的,只是各人的看法不同。
孙甘露:是这样的。像我这样慢腾腾地一年拿出四五个中短篇,我自己看来还是正常的,因为至少我没有勉强自己。那些高产作家,如果不是出于勉强,我想也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关键是作家应该有自己的时刻表。上次几个朋友一起座谈陈村的写作状况时,我就说过,陈村这时候少写甚至不写小说,并不值得奇怪。也许他的时刻表上这一阵子正发不出车,也许不定什么时候,他又一发而不可收呢。
郜元宝:一个写作者确实要不断掂量自己,要是他不在乎这样的时刻表,或者对自己有没有这个时刻表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只是一味追随社会上流行的阅读需要,或者闻风而动,看到人家新作迭出就眼红,睡不着觉,那就不妙了。
孙甘露:我想一名诚实的写作者,不能只限于读者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他 应该关心“我自己想给以及能给读者什么”。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他自己的时刻表。
●? 我并不想迎合某个局面 郜元宝:你 1987 年以来的一系列作品,被不少评论者归入了“后新时期小说”“先锋小说”“探索(实验)小说”的名下,有些文章还由此总结出像“马原后小说”“语言游戏”“后现代主义”“主体消解”“写作的瞬间快感”等等文化和审美上的特性。所有这些,或许你也注意到了,不妨谈谈自己的意见。我 不是以一个评论者和研究者的身份,而是纯粹作为一个朋友来和你对谈,我想我们都可以随便一点。
孙甘露:好的。我想,首先,这些提法都有特殊的理论背景,如果没有“新批评”,没有结构主义叙述学,没有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以及其后的解构风潮,所有这些说法也都不可能出现。我觉得中国人比以前 会活学活用了。能够如此快速和灵敏地对欧洲各种理论做出自己的反应,这件事本身是值得高兴的,它至少反映了评论家们广阔的学术视野。
郜元宝:我 同意你的看法,我想,包括对你的作品产生的一切评论,都是很自然的事,像其他一切同时代的事件一样,它们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不管事后会有怎样的反省、反思和理论上的调整,都不能再绕过这些已经发生的事件。这或许就是评论独立的价值所在吧。
孙甘露:至于有关我本人的作品的评论,作为写作者,实在没有必要说些什么。我只想说,所有那些评论,都是有道理的。不过,在取得一定认识成果的同时,理论也不免要付出某种代价,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郜元宝:能否具体一点? 孙甘露:比如说,对于“马原后小说”的提法,我一直弄不懂它的确切内涵。被称作“探索小说”的那些作家,包括我本人,彼此之间其实都有许多明显的区别。我觉得他们的共性被谈得太多,个性相对就被忽略了。
郜元宝:这一点许多搞评论的人也都有同感。文学评论在我们这里作为一种审美批评还是 近几年来的事,在 多的情况下,文学批评一直充当着社会学、思想史和文化批评的角色,事实上,这后一方面本来也是文学评论所能够和应该负担的工作。不过比起审美批评,后一种角色 多的是注意作家作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模式上的共性。这几年,批评界经常谈论的一些话题,大多数便是针对作家作品的共性,这就往往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我们的作家不约而同在写作上选择了几种集体性的取向,区别仅仅在于各自的方式。忽视了批评的审美品格,其功利的一面难免被不适当地夸大了。在这一点上,我想来自作家方面的声音是十分难得的。
孙甘露:如果一定要我说,那么,我想强调的是,我的初衷并不是冲着某种局面而来,我并不想迎合某个局面, 不想制造某个局面。我只是写了自己想写和能写的那些东西,后来碰巧也可以说是不巧被纳入了某种局面。纳入就纳入了,我觉得这也很自然。这或许就是你所说的批评本身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吧。不过这也许本来就不是一个写作者应该去深究的问题。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

版  次: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114.7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