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巴什拉文集(第10卷):火的精神分析
巴什拉文集(第10卷):火的精神分析


巴什拉文集(第10卷):火的精神分析

作  者:杜小真 编,顾嘉琛 译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定  价:49.00

I S B N :9787100167789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巴什拉文集(第10卷):火的精神分析》为巴什拉诗学方面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诗学论著中,巴什拉用传统哲学和古典宇宙论的物质要素的符号标出想象的不同类型。在想象的王国中,可以规定一种四元素的规律,这个规律按照与火、空气、水和土的关系排列不同的物质想象。这论证的是建立在理性心理学基础上的想象理论。对火进行的精神分析是证明巴什拉的科学精神的具体应用。他通过对火的分析,希望把知识与物质的想象统一起来。从理性精神分析的角度对普罗米修斯情结、恩培多克勒情结等进行分析,描述了火从原始形象到生死本能精神的发扬,再到火象征的光和热对人的灵魂的启迪和升华,直至火的纯洁化的生命高度的过程。

TOP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火与敬重 普洛米修斯情结
第二章 火与遐想 恩培多克勒情结
第三章 精神分析和史前历史 诺瓦利斯情结
第四章 性化的火
第五章 火的化学:虚假问题的历史
第六章 酒精:能点燃的水 潘趣酒:霍夫曼情结 自燃
第七章 理想化的火:火与纯洁
结论

TOP书摘

  《巴什拉文集(第10卷):火的精神分析》:
  我们仅就一个更浅近但又更知识化的心理层次做精神分析。对我们来说,应当用对遐想的研究来代替对梦的研究。在本书中,我们特别应当研究面对着火进行的遐想。以我们的看法,这种遐想与梦是极其不同的,因为它总是或多或少地集中在某物上。梦是线状发展的,在快速进展中,它忘却了自己的路。遐想则呈星状。遐想回到自己的中心,放射出新的光芒。而面对着火的遐想,意识到自身舒适的甜蜜遐想,正是最自然地集中起来的遐想。炉火前的遐想是最依赖于物的遐想,或者可说是最依赖于托词。由此产生了如此的坚实性和同质性,使它具有如此魅力以至无人能够摆脱。它又具有如此的确定性,以致说自己喜欢壁炉里的火已经成为了一种俗套。此处指的是那种平静的、均匀的、温顺的火,大块劈柴在这火中徐徐燃烧。这是一种单调而明亮的、真正完全的现象:火在叙说,在飞舞,在歌唱。
  对于人来说,炉中火无疑是遐想的首要题材,是休憩的象征,使人安静休息。若没有在火前的遐想,就难以设想休息的哲学。因此,我们认为少了火前的遐想,就等于丢失了人对于火的真实的、首要的使用。无疑,火给人带来温暖,使人舒适。但是,人们只有在一种相当长时期的凝视之中才能意识到这种舒适。人们只有双肘撑着膝头,双手抱着头时才能享受到火的乐趣。这种姿势由来已久。火边的孩子自然而然保持这种姿态。这种姿态同思想家的姿态毫不相干。它确定着一种异常特殊的注意力,这种注意力丝毫不同于监视或观察的注意力。它极少出现在另一种凝视中。当人来到火边时,人就会坐下来;就会休息而不睡觉;就会接受客观意义上特殊的遐想。
  当然,精神功利主义的追随者们不会接受一种如此简易的理想主义理论,他们为了确定我们对于火的关注就会提出种种火的用途:火不仅可以取暖,还可以煮肉。好像复杂的炉灶、农家的灶阻止人们遐想!
  小锅吊在挂锅的铁钩上,放在三角支架上移向余热未尽的炉灰上。我祖母鼓起腮帮对着铁管子吹气,使闷火重新着起来。所有的食物都一齐煮上:喂猪的土豆,切成小块的人吃的土豆,还为我在炉灰中烤上一个鸡蛋。火不可用沙漏计量:当水滴——往往是唾液般的水滴——从蛋壳上渗出时,蛋就熟了。最近,我读到戴尼,帕平①就是用我祖母的方式来照看他的锅,我感到惊讶。我得先吃面包、汤,然后才准吃鸡蛋。童年时,有一天我又憋气又恼怒,把一大勺汤向挂锅铁钩浇去:“吃吧,铁钩!吃吧,铁钩!”但是,当我听话时,大人就拿来做烘蜂窝饼的铁模。长方形的铁模把菖兰花蕊一样红的火苗压住了。蜂窝饼已烤好,放在我的围兜里,热烘烘地烤着手指而不是嘴。这时,对了,当我嘴里嚼着发烫的蜂窝饼时,我在吃火,吃火的精华,吃火的滋味,直至吃下去火的噼啪声。火总是这样,像是饭后的甜食,出自一种高雅的乐趣,显示出它的人道。我们可以追溯到最远久的过去,烹调的价值优于食物的价值。人是在欢快中而不是在痛苦中发现自己的精神。对过剩物的征服比对必需品的追求所产生的精神刺激还要强烈。人是一种欲望的创造物,不是一种需要的创造物。
  二
  然而,炉旁的遐想有更为哲学式的轴心。火对于凝视着它的人来说是一种迅变的范例,千变万化的范例。同流水相比,火不那么单调,不那么抽象,它比丛林中时时受到窥测的鸟窝里的鸟生长得更快,变化更大,火让人产生变化的欲望,产生加快时间的欲望,产生使整个生命告终、了结的欲望。于是,遐想就是真正迷人的和戏剧性的。它扩展人的命运,它把小同大连结起来,把柴火的生命与世界的命运连结起来。受到迷惑的人听到樵夫的呼唤声。对于
  樵夫来说,砍伐不只是一种变化,而是更新。
  这种十分特殊却又十分一般的遐想确定着一种真正的情结,对火的热爱和尊重,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在这情结中结合起来。简单地说,我们可以把它称作恩培多克勒情结。在乔治·桑的一部有趣的作品中,我们将会看到这种情结的发展。这是奥洛尔·桑①从记忆深处回想起来的青年时代的作品。也许,这部《遐想者的故事》写于她首次意大利旅行之前,首次火山爆发之前,在她婚后但又在她初恋之前。总之,这部作品打上了想象中的而不是描绘出的火山的烙印。在文学作品中,这是常见的现象。譬如在让一保尔②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典型的章节,他想象大地之子——太阳从爆发的火山口被抛向天空。可是,对于我们来说,遐想的幻想更富有教益。我们还是看一下乔治·桑的作品。
  旅行者在黑夜降临时攀登埃特纳火山,在凌晨观看映在闪烁的大海上的西西里火山景色。他半途在“山羊洞”中过夜,然而久久不能入睡,于是在桦木点燃的火前沉思起来;他自然而然地(第22页)“双肘支在膝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红色的炭火,蓝色的、白色的火苗飞舞着,千姿百态。他认为这就是埃特纳火山爆发时岩浆奔流、火焰喷射的微观景象。为什么我没被召唤来瞻仰这壮观而又恐怖的景象?”人们能欣赏一种从未见过的景象吗?作者仿佛向我们指出他的扩大的遐想的思路一般继续说道:“为什么我没有蚂蚁的眼睛以欣赏这堆熊熊燃烧的桦木。这群白色小飞蛾何以如此狂喜地扑向火堆!对这群飞蛾来说,这就是壮丽的火山!这就是漫天大火的景象。这夺目的光芒吸引着它们,使它们兴奋,正像我看到整片树林在燃烧一样。”顷刻间,爱、死和火凝为一体。瞬间在火焰中心,以它的牺牲为我们提供了永恒的榜样。完全的、不留痕迹的死亡是一种保证,我们整个地奔向另一个世界。丧失一切以赢得一切。火的教诲十分清楚:“当你或是巧取或是豪夺,或是通过爱得到一切之后,你应当放弃一切,并且自取消亡。”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版  次: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