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我与春风皆过客:大唐诗人的奇趣人生
我与春风皆过客:大唐诗人的奇趣人生


我与春风皆过客:大唐诗人的奇趣人生

作  者:石继航

出 版 社:长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定  价:49.80

I S B N :9787549282234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诗歌  >  中国古诗词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36位大唐各个时期极为重要的诗人,以他们的生平事迹为经,以诗词鉴赏为纬,为你描绘出一幅活灵活现的唐诗脉络全景图。

年少得志后的意气风发,仕途坎坷后的惆怅落寞,归隐田园后的矢志不渝,隐没红尘后的快意人生……其中,既有引人入胜的奇闻逸事,也有令人豁然开朗的人生哲思,更有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作者梳理蕞新史料,以独特新颖的视角、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了数百首诗词背后的动人故事、历史知识、文化常识等,极具可读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一本书解锁你不熟知的大唐诗人别样人生。


TOP作者简介

石继航,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古诗词资深研究学者。

中央电视台第一届《中国诗词大会》诗词达人;
中央电视台《中华情》诗意系列撰稿人及文学顾问;
《中华好诗词》第三季总冠军;
曾出版《宋朝的腔调》《千年霜月千家诗》等书,其中已有四部作品以繁体版在海外出版发行。
自幼热爱古诗词,透着“胸藏文墨怀若谷”的浓浓书卷气。想把诗词浸入血液中,成为终生不离不弃的伴侣。以诗词为乐——笑言几十年间,与书卷为伴,读书四万卷。

TOP目录

目 录

 

何处醉春风,长安西复东(代序)

 

 

002 王勃: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009 杨炯:我本是将种,奈何做书生

013 卢照邻: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018 骆宾王:人虽老,心不老,要干就干票大的

024 王梵志:难道我是穿越者?

032 刘希夷:岁月不知我有多少的忧伤

036 陈子昂: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042 上官婉儿:我也渴望有人哄,有人宠

050 贺知章:一个滑稽又可爱的老头儿

055 张若虚:难忘今宵,不论天涯与海角

 

 

 

062 张旭:行为艺术哪家强

069 孟浩然:一个遇到中年危机的男人

076 王维:千年难得一遇的花美男

085 王之涣:隐匿于市的绝世高手

091 王昌龄:“七绝圣手”与“诗家天子”

098 李白:侠客、酒徒与诗仙

109 杜甫:你们以为我很忙,其实我是在流浪

121 岑参:想建功立业,那就勇闯天涯

127 高适:每天都在努力,坚持就是胜利

 

 

134 韦应物:哥已不再是当年的哥

141 李益:一个多情的、痴情的、绝情的人

147 李季兰:请原谅我这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

158 白居易:道不尽红尘奢恋,诉不完人间恩怨

170 元稹:喜欢我的诗,不一定要喜欢我这个人

182 薛涛: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192 柳宗元:我醉提酒游寒山,霜华满天

202 刘禹锡:山歌好像春江水

212 李贺:“奇”“诡”“冷”“艳”的另类诗人

222 刘叉: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227 贾岛:早就习惯一个人,少人关心少人问

 

 

236 杜牧:春风十里不如你

245 李商隐:原来我是一只酒醉的蝴蝶

259 温庭筠:我很丑,可是我的词很温柔

266 鱼玄机:一个复仇的女诗人

275 韦庄:我自己都不想承认自己的成名作

283 罗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后记:春风十里路,看尽长安花 291


TOP书摘

刘叉: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刘叉见到世间不平,恨不得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是世上不平太多,又为现实情况所限,不能真的“该出手时就出手”。所以这些不平之事将心中万古留传的正义宝刀都渐渐磨蚀了。

 

 

唐朝诗人不少,狂放孤傲者也屡见不鲜,但是豪迈如江湖好汉的却只有刘叉一人。刘叉,这名字就叫得不同凡俗,一般人都叫些典雅端丽或者温正和平的字眼儿。可刘叉兄弟的名字却不是,单一“叉”字,江湖豪气就迎面而来,确实刘叉人如其名,性格也是如梁山好汉一般。

据说刘叉少时就“任侠”,还因酒杀人,亡命而逃,倒是和鲁智深有些相仿。但刘叉没有去当杀人放火的“花和尚”,等到朝廷大赦,就改为发愤读书,后来竟也能写出好诗。

他听说韩愈接纳天下的读书人,就去投奔,作《冰柱》《雪车》二诗献给韩愈老师。刘叉的这两首诗,历来被评为险怪之中的代表作,用险韵(险韵是指韵脚比较少,字也比较生僻的韵部),字句也极为险怪。像《冰柱》这首诗用的“麻韵”,其中的“柤”字和“舥”字等都极少有人能用到。全诗显得如奇山怪石,峥嵘嶙峋:

 

师干久不息,农为兵兮民重嗟。骚然县宇,土崩水溃。畹中无熟谷,垄上无桑麻。

王春判序,百卉茁甲含葩。有客避兵奔游僻,跋履险厄至三巴。貂裘蒙茸已敝缕,鬓发蓬舥。雀惊鼠伏,宁遑安处。独卧旅舍无好梦,更堪走风沙!天人一夜剪瑛琭,诘旦都成六出花。

南亩未盈尺,纤片乱舞空纷拏。旋落旋逐朝暾化,檐间冰柱若削出交加。或低或昂,小大莹洁,随势无等差。始疑玉龙下界来人世,齐向茅檐布爪牙。又疑汉高帝,西方未斩蛇。人不识,谁为当风杖莫邪。铿锵冰有韵,的玉无瑕。不为四时雨,徒于道路成泥柤。不为九江浪,徒为汩没天之涯。不为双井水,满瓯泛泛烹春茶。不为中山浆,清新馥鼻盈百车。不为池与沼,养鱼种芰成霪霪。不为醴泉与甘露,使名异瑞世俗夸。特禀朝澈气,洁然自许靡间其迩遐。森然气结一千里,滴沥声沉十万家。明也虽小,暗之大不可遮。勿被曲瓦,直下不能抑群邪。奈何时逼,不得时在我目中,倏然漂去无馀些。自是成毁任天理,天于此物岂宜有忒赊。反令井蛙壁虫变容易,背人缩首竞呀呀。我愿天子回造化,藏之韫椟玩之生光华。

 

刘叉此诗是用冰柱来比喻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但比喻得怪,诗也写得怪,可韩愈老师是喜欢这样的怪僻诗风的,所以就收留了刘叉。但刘叉也不是那种习惯于低三下四地寄人篱下的人,韩愈老师又一副儒者的派头,所以刘叉很快就不耐烦了,据说刘叉临走时“持愈金数斤而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韩愈老师是当时有名的写墓志铭的专家,当时写墓志铭收费极高,尤其找韩愈老师这样的名人写墓志铭,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所以豪门望族都重金礼聘韩愈老师来写,同理负责写碑的书法家如柳公权等也发了不少财,当时认为如果贵族中哪家子孙为父辈办丧事时,没有请上述两位来写文书丹,就是不孝。

写这东西,当然不免有些无谓的吹捧,人死为大嘛,就是现在追悼会上的悼词一般也是只说好话嘛。刘叉对于韩愈老师这个做法却并不以为然,竟理直气壮地拿走了韩愈的钱,还说你这是吹捧死人得来的,还不如给我刘某人当生活费哪。大有“不义之财,取之何碍”的意思。不知道韩愈老师的鼻子有没有被气歪。看这刘叉的脾气确实很像绿林豪客们的性格。

此后的刘叉,“归齐鲁,不知所终”。唉,古代的文献中记载的多半是帝王将相,一般人往往入不了史书,只见于笔记小说之类的,所以生卒年和事迹什么的都不完整,我们现在知道的刘叉的事迹,也就这点事儿。

不过刘叉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不少耳目一新的好诗。刘叉这首诗就很有特色:

 

偶书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这首诗写得很是与众不同,“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这样的句子恐怕只有刘叉能写出来。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还没有看到用“刀”来比喻人的思想感情的。因为一般文弱书生类的诗人,看到世间的不平之事,也只能或是暗自怀恨,或是长吁短叹,像妇人一样泪沾衣襟的更不在少数。但豪气填膺的刘叉看了,却别具一番情怀。

刘叉见到世间不平,恨不得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是世上不平太多,又为现实情况所限,不能真的“该出手时就出手”。所以这些不平之事将心中万古留传的正义宝刀都渐渐磨蚀了。看到这句,不禁想起梁山好汉如李逵等的思路,见到世间的不平不义之事,首先想的就是“拿俺的板斧来,砍他娘的鸟头”,刘叉之胸怀,约略如此。

刘叉后来“归齐鲁,不知所终”,这里我大胆猜想一下,也可能是刘叉大哥实在忍不住,也到梁山泊等类似的地方,成了绿林豪杰,从此行侠仗义,快意恩仇去了。

通过刘叉为数并不太多的几首诗,可以看出刘叉大哥不怕天,不怕地,不信神,不信道,豪爽无羁,确是诗人中的好汉。像“劝君修真复识真,世上道人多忤人。披图醮录益乱神,此法那能坚此身。心田自有灵地珍,惜哉自有不自亲……”讽刺了骗人的道士们,“请君勿执古,执古徒自隳”(《勿执古寄韩潮州》)劝韩愈不要一味崇古,像“莫问卜,人生吉凶皆自速。伏羲文王若无死,今人不为古人哭”,对于卜卦迷信也执反对态度。刘叉之诗,实在是唐诗中的一株奇葩。

当时孟郊等就对刘叉的诗很欣赏,刘叉有两首诗写给孟郊,看来他们俩关系还不错,比如这首:

 

答孟东野

酸寒孟夫子(上来就说孟郊寒酸),苦爱老叉诗。

生涩有百篇,谓是琼瑶辞。(这里的琼瑶辞可不是琼瑶阿姨的小说呀!)

百篇非所长,忧来豁穷悲。唯有刚肠铁,百炼不柔亏。退之何可骂(退之指韩愈),东野何可欺。

文王已云没,谁顾好爵縻。生死守一丘,宁计饱与饥。万事付杯酒,从人笑狂痴。

 

从孟郊后来的好多诗中可以看出他也深受刘叉的影响,有些诗也比较险怪。后来宋代苏轼在《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中写道:“老病自嗟诗力退,寒吟《冰柱》忆刘叉。”可以看出苏轼对于刘叉的诗也是很赞赏的。但刘叉诗中那种绿林味的豪气是其他人谁也学不来的。

刘叉有首《自问》,可以看作他的一个自叙吧,在此和大家共赏:

 

自问彭城子,何人授汝颠。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

断剑徒劳匣,枯琴无复弦。相逢不多合,赖是向林泉。

 

“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说得端地好,在此以之复赠豪客刘叉,窃以为非刘叉大哥无人可当此语也。

薛涛: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如果有机会让我去见一见薛涛的话,我更想去拜访晚年的薛涛,穿过那片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竹林,来到一灯如豆的望江楼,坐在白发苍苍的薛涛面前,听她讲蜀中的风云变幻与世情的空幻炎凉。

 

 

中唐时,蜀地前前后后走马灯一般更替了十一位剑南节度使,而每一位都对蜀中才女薛涛从青睐有加到十分敬重,薛涛始终管领春风,她虽身为官妓,但却以高洁的品格、出众的才华远超那些庸俗的“桃李”,让人不得不由衷地敬仰。

薛涛确实无论是作诗还是做人,都透着一种庄重高贵的气象,相比之下,“女道士”李季兰、鱼玄机等人,倒显得不是妓女而胜似妓女,更加放浪无忌。也许正像有人所说,男人就喜欢风尘女子中带有闺秀的气质,良家女子中带有风尘味。

和李季兰一样,薛涛也有个关于她的诗谶故事。据传薛涛八岁那年,她父亲薛郧看着庭中的一棵茂盛的梧桐树,以“咏梧桐”为题,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让小薛涛来答。

小薛涛答了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她父亲一听就觉得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女儿日后恐怕会沦为一个迎来送往的风尘女子,结果果真就这样了。对于这个故事,我还是觉得是后人附会的成分多,和刘邦斩白蛇,某某的妈梦吞星斗之类的事情差不多。

薛涛的才情美貌名动蜀中,最先赏识薛涛的是蜀中的名臣韦皋。韦皋当时任剑南节度使,开府成都,统辖军政,经略西南,并且屡败吐蕃等外敌,是位很有作为的政治人才。《鹿鼎记》上有一段,几个拍马屁的官员帮韦小宝认了个“祖宗”,就是认的这个韦皋,几人把韦皋也大拍特拍了一回。不过韦皋确实也是唐朝后期政绩很不错的一个地方官。

韦皋听说薛涛诗才出众,而且出身不俗,是官宦之后,就把她找来,要她即席赋诗,薛涛当时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一路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尤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韦皋拿过来一看,不禁大声称赞,觉得身为官妓的薛涛即兴赋诗,就写得很有气势,有愁旧怅古的深意,绝不像一般欢场女子的庸俗之作。一般欢场女子,就算有几分才情,比如像《红楼梦》中陪薛蟠等作乐的云儿那样,也不过只会说些什么“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这样的句子罢了。

韦皋看过后又传给客人,众宾客也莫不叹服称绝。从此后,帅府中每有盛宴,韦皋必定召薛涛前来侍宴赋诗,薛涛也成了帅府的常客,更被人们看成是蜀中重大交际场合上不可缺少的嘉宾。

随着对薛涛的了解越来越多,韦皋越来越觉得薛涛只当个“花瓶”似的角色实在是屈才,就让她参与原来由幕僚们做的案牍(官方文件)方面的工作,其实就相当于现在女秘书的角色。并且还打算上报朝廷,正式下文件让薛涛任校书郎的官职。

这时有人劝阻说:“军务倥偬之际,奏请以一妓女为官,倘若朝廷认为有失体统,岂不连累帅使清誉;即使侥幸获准,红裙入衙,不免有损官府尊严,易给不服者留下话柄,望帅使三思!”其实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影响不好”,所以韦皋才没有申报。(可见电视剧《大宋提刑官》中宋慈身边有个叫英姑的漂亮美眉当女书吏是编的啦,唐朝那样开放的社会都难通过,何况宋代理学盛行的时候?)不过薛涛虽然没有转入正式编制,但薛涛却是实实在在地担任起了校书郎的工作。唐朝诗人王建有诗送薛涛:

 

寄蜀中薛涛校书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此诗对薛涛进行了由衷的赞美,也认可她是“校书郎”这一角色。薛涛的名气越来越大,粉丝爆棚,好多高官名士、公子才子都来招惹。薛涛也有点得意,用胭脂掺水制出红色的小彩笺,题上诗句(薛涛的字也是很有名的),赠予那些她认为合意的来客,成为后世传颂不已的“薛涛笺”。

后来李商隐曾说过:“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韦庄有诗名《乞彩笺歌》,其中就有“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薛涛昨夜梦中来,殷勤劝向君边觅”之句。

薛涛笺一时成为蜀中最有名的特产之一了,假如放今天,薛涛直播带货,这薛涛笺的销量肯定不低于李子柒的螺蛳粉。但是这时候韦皋吃起醋来了,把薛涛贬往偏远的松州。薛涛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子,立刻醒悟到自己闹得有点过了,以后还得在人家韦皋手下混日子,于是她在赶赴松州的途中写下了十首著名的离别诗,总称《十离诗》,差人送给了韦皋,这《十离诗》倒是很有意思:

 

《十离诗·犬离主》: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十离诗·笔离手》: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十离诗·马离厩》: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

 

《十离诗·鹦鹉离笼》: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

 

《十离诗·燕离巢》: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

 

《十离诗·珠离掌》: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十离诗·鱼离池》: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十离诗·鹰离鞲》:爪利如锋眼似铃,平原捉兔称高情。无端窜向青云外,不得君王臂上擎。

 

《十离诗·竹离亭》: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十离诗·镜离台》:铸泻黄金镜始开,初生三五月徘徊。为遭无限尘蒙蔽,不得华堂上玉台。

 

这十首诗用犬、笔、马、鹦鹉、燕、珠、鱼、鹰、竹、镜来比自己,而把韦皋比作是自己所依靠着的主、手、厩、笼、巢、掌、池、臂、亭、台。只因为犬咬亲情客、笔锋消磨尽、名驹惊玉郎、鹦鹉乱开腔、燕泥污香枕、明珠有微瑕、鱼戏折芙蓉、鹰窜入青云、竹笋钻破墙、镜面被尘封,所以引起主人的不快而厌弃。

俗话说,女人们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温柔和眼泪,薛涛这十首悲悲切切的《十离诗》,那一句句“不得”“不得”,不啻十道温柔金牌,韦皋便是铁石心肠也要熔为绕指柔,不用说,马上把薛涛召了回来。由此可见,薛涛确实是个聪明女子,不但诗才好,对于世事也精明得很。

薛涛经此一事,成熟了很多。她更加明白了世事人情,对韦皋也更加曲意逢迎,韦皋心中大悦,亲自批示,为薛涛解除了乐籍,从此薛涛成了自由之身,她退隐于西郊浣花溪,在门前种满了枇杷花,这时薛涛年方二十岁。

后来,高崇文任成都节度使时,在席间行酒令,要求是想出“一字象形,又须逐韵”。高崇文起令道:“口,有似没梁斗。”

机敏的薛涛答道:“川,有似三条椽。”

高崇文挑剔说:“你那个三条椽中怎么有一条是弯的啊(指川字第一笔是撇)?”

薛涛答道:“阁下是堂堂节度使却用‘没梁斗’,我一个小女子,用个弯了一些的椽有什么不可啊?”

高崇文等众人大笑之余,不得不赞叹薛涛的聪明机灵。看来元稹诗中夸薛涛是“言语巧似鹦鹉舌”,确实并非过誉之词。如果薛涛生活在现在,当个电视节目主持人什么的,肯定能随机应变,妙语连珠,远胜当下那些花瓶似的女主持人。

时光匆匆,急如流水。转眼间已是太和四年(830年),蜀中又换了三任节度使。这一年,新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李德裕建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筹边楼。筹边楼高大雄伟,是节度使与僚属将佐们瞭望远近情况并筹谋大策的地方,楼上四壁彩绘着蛮夷地形险要图,作战时此楼还可以充当最高指挥所。

高楼建成之日,李德裕大摆酒宴,一时冠缨四集,高朋满座。其中一个身穿道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特别引人注目,有好多人不知道,她就是当年明媚照人的薛涛,现在她老了。然而,当李德裕请她即席赋诗时,她铺开白纸,饱蘸浓墨,落笔如风,气势苍劲如松,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诗意豪迈,风格雄浑,见地深远(“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这句是告诫众将不要贪功轻动,以致兵祸相连),这哪里像是个风尘女子写的,简直就是胸有百万甲兵的军中主帅嘛。怪不得后人评价薛涛的诗作是“工绝句”,“无雌声”。 

此时的薛涛,已不是那种凭媚姿讨人欢喜的官妓了,她已是历任节度使们了解蜀中军政大事和风土人情的重要参谋。

薛涛的很多诗风格苍劲老到,不像一般娇滴滴的弱女子整天哭哭啼啼地哀吟,请看这首:

 

酬人雨后玩竹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读薛涛的诗,往往能感受到一种在女诗人身上很少见到的大气和宽阔胸襟,所以薛涛的诗句境界是相当高的。

当然身为女子的薛涛也不是没有过细腻的感情,像她的《咏牡丹》,以牡丹拟人,在夜深露重中与盛开的花儿细诉衷情。这也反映了薛涛的内心有很多时间是很寂寞的,诗云: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同花说相思。

 

还有这四首诗,也写得细腻动人:

 

春望词四首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薛涛一生未嫁,按说以薛涛的情况,她是有从良的资格和条件的,但不知为什么她直到终老,也没有这样做。薛涛在四十二岁时,和当时来蜀中的元稹交往很密切,结下一段情缘。元稹比薛涛要小十一岁,也算是“姐弟恋”啦。薛涛给元稹写过一首叫作《池上双鸟》的诗: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另外,下面这首诗也是写给元稹的:

 

寄旧诗与元微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下咏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

 

可见两人的关系如糖似蜜,但好景不长,元稹和她毕竟不能长相厮守,而且元稹其人,本身就是有名的渣男。“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薛涛《柳絮诗》),元稹正是这样的人。他虽然写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的诗句,但是他先负于崔双文(就是《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后在妻子韦丛死后,一边写着“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一边又纳妾安仙嫔,娶妻裴淑,还和船娘刘采春不清不楚。所以,薛涛一度钟情于他,也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元稹回到长安后,只是寄了这样一首诗给薛涛,以后他们就再没有见过面:

 

锦江滑腻峨眉秀,生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似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薛涛到了晚年,年岁渐大,也厌倦了官场上的应酬。同时她也是个明智的人,知道该收的时候就收的道理。所以后来的节度使段文昌再邀她时,她写了首诗说“侬心犹道青春在,羞看飞蓬石镜中”,婉拒了这类邀请。

此后,薛涛隐居在望江楼中,穿起女道士的服装,过起了相对平淡的生活。不知她最后的心中是存着“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凄楚,还是阅尽人间沧桑的坦然。我想以薛涛这样聪颖明达的女子,恐怕心境为后者的可能性居多。

说起来,薛涛这一生还算不错啦,少有才名,老得安乐,生前享高寿(据说薛涛活了七十三岁),身后有盛名。从官妓能混到这份儿,也很了不起啦!当然,这也是薛涛的聪颖过人所致,薛涛一生和高官打交道,却能有理有节,恰到好处,像前面我们所说的李季兰,就是政治嗅觉极差的女子,而上官婉儿之类又太沉溺权力了。薛涛却做得不温不火,可见其才智之高绝非仅见于诗文。

如果有机会让我去见一见薛涛的话,我更想去拜访晚年的薛涛,穿过那片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竹林,来到一灯如豆的望江楼,坐在白发苍苍的薛涛面前,听她讲蜀中的风云变幻与世情的空幻炎凉。

薛涛死后,当时的剑南节度使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并在她的墓碑上刻上“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薛涛字洪度),看来是追认薛涛为“校书”了。据说成都有一座叫望江楼的古迹,上面有对联写道: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雨,要平分工部草堂。

 

扫眉才子、西川校书薛涛,能直追诗圣老杜,要平分工部草堂,谁敢以轻贱视之?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04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