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深海探秘:换一个角度看地球
深海探秘:换一个角度看地球


深海探秘:换一个角度看地球

作  者:张建松 著

出 版 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定  价:128.00

I S B N :9787532656745

所属分类: 大众新知(科普)  >  科普读物  >  百科知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集科学、探险、人文、风光、精神于一体的原创海洋科普图书,汪品先院士欣然为该书作序,将其誉为“海上徐霞客游记”。全书图文并茂,穿插了作者拍摄的数百张精美照片;在每个篇章之后,还附有精彩的现场视频,读者通过扫描书上的二维码,即可点击观看,是融媒体时代的创新之书。在这本书中,您可以在西南印度洋中脊,见证中外科学再一次向地球莫霍面发起的大洋钻探有多么艰难,深入了解科学家为什么要钻穿地球的莫霍面。也可以在北印度洋,目睹莫克兰海沟,奇异的海上生花、神秘的荧光海、大规模的藻华等自然景象,有多么令人震撼。

TOP作者简介

张建松,新华社高级记者,安徽岳西县人。中国“2014年度海洋人物”,2015年度“新华社十佳记者”,新华社上海分社首席记者。
2007-2008年参加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是新华社历史上第一位赴南极采访的女记者。
201O年参加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是新华社历史上第一位抵达北极点采访的女记者。
2012-2013年,五次赴我国钓鱼岛领海采访,见证了中国人民坚决捍卫我国钓鱼岛主权的历史性时刻,记者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采写的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并入选小学课本读物。拍摄的照片成为我国出版的钓鱼岛地图封面、新版记者证防伪照片。
2013-2014年参加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全媒体报道了“雪龙”号在南极救援遇险的俄罗斯船、自身被困、成功突围、紧急搜寻马航MH370失联客机等被国际关注的重大新闻。

TOP目录

这是一本海上的“《徐霞客游记》” 汪品先
印度洋篇
开篇的话
西南印度洋 打穿地球莫霍面的科学梦想
科考探秘
引子
“决心”号如何开展海上钻探?
科普 打穿莫霍面的SLOMO计划
一波三折的艰难钻探
科普 神秘的亚特兰蒂斯浅滩
追寻“蛇绿岩”的踪迹
科普 复杂的西南印度洋中脊
探寻生命的极限
科普 地幔的未解之谜
品读“辉长岩”的故事
科普 大洋钻探有多牛?
科考手记
“决心”号上的生活
钻探是一种文化
海底留名
中国何时拥有大洋钻探船?
北印度洋 美丽神秘昀莫克兰海淘
科考探秘
引子
“误入银河”与“海上生花”
“CT扫描”莫克兰海沟
科普 “不安分”的莫克兰俯冲带
“海中森林”和“夜光海”的梦幻奇景
科普 寻找神秘的古菌
直面大洋下的深渊海沟
科考手记
海上老兵,壮心不已
以海为伴,与浪共舞
中巴携手,共探海洋
太平洋篇
开篇的话
南太平洋 与“彩虹鱼”一起追梦
科考探秘
引子
巴布亚新几内亚“玻璃海”里的世界
第一次爬上热气蒸腾的活火山
邀游在新不列颠海沟的“彩虹鱼”
科普 科学家为何执着探秘深渊?
深渊抓鱼记
在新不列颠海沟现场直播
科普 “冥界之王”啥迪斯统治的深渊世界
科考手记
一群追梦的海洋人
张謇、张謇精神、“张謇”号首任船长
年轻能干的“彩虹鱼”技术团队
西太平洋 海山如此多娇
科考探秘
引子
在麦哲伦海山的上方“犁田”
海山上的“奇花异草”知多少?
科普 海山是海底的大花园
“艳遇”海底珊瑚林
鲜为人知的海底宝藏
科普 “追捕”趋磁细菌
海底“平顶山”
来!给海山起一个“中国名”
科考手记
蓝色大海上的“红色风景线”
这是你的船!
南海篇
开篇的话
南海深钻 研读南海天书
科考探秘
引子
维多利亚海湾的月圆之夜
科普 解析南海基底岩石的“构造密码”
南海的“历史档案”是怎样的?
科普 南海收藏了台湾自然灾害的“历史档案”
南海的春天印象
科普 南海,请问你的“芳龄”几何?
南海海底:“海雪”飞扬
科普 有机质在海洋沉积物中长期保存的“奥秘”
南海海底惊现“大洋红层”
科普 追溯南海的“岁月之歌”
镶嵌在“大洋红层”里的“花蕊”
科普 探寻南海古环境“蛛丝马迹”
邂逅南海的美丽有孔虫
科普 在南海基底岩石里寻找“时间胶囊”
读懂“超微世界”的语言
科普 在海陆变迁“经典地区”探索科学前沿
科考手记
追梦南海,巾帼不让须眉
在大海挥洒青春的中国“80后”
最新鲜的科普课
南海“探海神针”深度达到全球第七
南海深潜 八旬院士三潜南海
科考探秘
引子
“深海勇士”号上年龄最大的乘客
海阔凭“鱼”跃
目击南海“夜潜”
藏在海底的生命绿洲
首次发现冷水珊瑚林
走进饱经沧桑的“探索一号”
科考手记
科学大家的赤子之心
“南海之谜”揭开神秘面纱
东海篇
开篇的话
给东海“体检”有多难?
科考探秘
监测“污染因子”
“号脉”长江口“贫氧区”
海面上惊现“红褐色幽灵”
东海区“体检报告”是怎样写成的?
海岛故事知多少?
科考手记
花鸟岛:大海的眼睛
北麂岛:最浪漫的志愿者
佘山岛:“上海第一哨”
崇明岛:保护生态艰辛知多少?
后记 我们都是地球的“岛民”

TOP书摘

序言 这是一本海上的“《徐霞客游记》”

/汪品先

近十年来,向海洋进军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

探索海洋,尤其是探索深海远洋的壮举,唤起了全社会男女老少的兴趣,赢得了全国上下共同的关注。几千年来次,中华文明点燃起了探索海洋的火炬,一批批华夏儿女劈波斩浪,奋战在深海大洋的前线,传来了科学探索的一个又一个捷报。张建松的这本《深海探秘——换一个角度看地球》,正是这场深海“战役”的写真。

不同于大多数的新闻报道或者科普作品,这本书记录的是一位“战地记者”在深海探索前线的亲身经历。近年来有关海洋的出版物数量猛增,罕见的是文化人亲身背着相机、顶着海浪,和科学家们一起进入深海线,根据长期考察经历所书写的作品。《深海探秘——换一个角度看地球》的作者张建松,以女记者的身份冒着惊涛骇浪,多番探索南北两极,12年里出海近20次,有700多天航行在海上,足迹遍及太平洋、印度洋与南大洋,经常是连续几个月的海上生涯,在大洋深处度过春节。这种巾帼风采与战斗精神,令海洋科学界的行家们也愧叹不如。

正因为是“闯龙潭、入虎穴”的果实,张建松的作品不同凡响,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海探索中科学家们的喜怒哀乐。她两次参加国际大洋钻探,能让你体会到当岩芯从几千米深处提上甲板时,全船科学家们焦急的心态;她多次参加深潜航次,能让你感受到在漆黑的海山上,

突然发现深水珊瑚林时惊艳的喜悦。

令人惊讶的是这位文科出身的记者,居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地质学家对岩石圈演化进程的疑问,描述生物学家对底栖动物群生态特征的追踪。读着《深海探秘——换一个角度看地球》这本书,既让你感受海洋学家在科学前线的生活情趣,又向你转述深海探索所追

求的科学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建松这本书也可以当作海上的“《徐霞客游记》”来读。

汉语文库里有不少游记,但是都限于陆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里的“水”并不是海洋。郦道元《水经注》记述了一千多条河,徐霞客遍游名山大川17 个省,可惜都不包括海洋。汉语传说里的海洋似乎也以负面为主,无论史前的精卫填海,还是北宋的妈祖佑民,主题都脱不了海难。我们国画里的水面,也很难看到《神奈川巨浪》的气魄。所以说华夏文明里隐含的海洋基因,有待我们当代人的努力来加以激活。我们希望,张建松笔下21 世纪探索深海的“战场记述”,将会有助于弘扬华夏文明里的海洋成分。

同时《深海探秘——换一个角度看地球》也将为科学与文化的融合作出贡献。“文”“理”间的断层,是阻挡我国科学创新的路障,亟需科学界和文化界的有识之士,以身作则、齐心协力,通过双方的努力加以弥合。当下科学新闻十分走红,可惜在任务压力下的记者们,往往满足于“电话采访”,而没有功夫去弄明白科学的实际内容。在这方面,张建松的文章有着示范作用,希望媒体的同仁都能够对科学发生兴趣,努力去理解所报道的科学内容,都能够多说自己融会贯通的话,而不再是人云亦云。

科学与文化的结合,海洋在各门学科中得天独厚。尤其是深海远洋,生活在陆地上的人所知太少,科学探索的见闻极具新闻价值。再说辽阔无涯的大洋,本身就是诗情的源头。若说“俯察品类之盛”以陆地为佳,那么“仰观宇宙之大”是海上好。君不见百余年前

正是乘着甲板上的海风,梁启超咏赋《二十世纪太平洋歌》,周恩来吟唱“大江歌罢掉头东”,留下了传世不朽的诗句。说到这里,让我们来祝愿本书的读者能够和作者一起,分享海洋勇士的豪情壮志,共同促进华夏文化中海洋成分的增长。

(本文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

2020年4月26日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83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1/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81.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