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原来宋朝这么有趣(商户会营销)
原来宋朝这么有趣(商户会营销)


原来宋朝这么有趣(商户会营销)

作  者:吴钩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定  价:49.80

I S B N :9787559835079

所属分类: 少儿  >  少儿文学  >  儿童文学  >  中国儿童文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宋朝的商业发展状况是什么样的呢?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宋朝的商户学会了广告营销,有些店铺甚至还出现了“灯箱广告”;精湛的造船技术,使宋朝的水运空前发达,水力机械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这些历史课本中没有涉及的细节,在本书中都得到了生动的阐述。
宋朝时商业和科技的发展,带给我们太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TOP作者简介

吴钩,生于1975年,历史研究者,腾讯“大家”签约作家。
主要关注领域为古代的政制与社会生活,习惯以社会学与政治学为分析工具,对正史野稗、前人笔记所记录的古代社会、官场细节及其背后隐秘进行梳理分析。
在《博览群书》《书屋》《社会科学论坛》《二十一世纪》等刊物发表有多篇历史社会学随笔。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

TOP目录

第一章 从酒店林立的《清明上河图》说开去
第二章 《清明上河图》植入了多少广告
第三章 清明上河船
第四章 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

TOP书摘

辨识《清明上河图》中的酒店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画面上众多的酒楼、酒肆,从城外的汴河两岸,到城内的繁华大街,酒店林立,连医馆都打出了“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的广告。而在其他摹本的《清明上河图》上,酒店并没有这么密集。
我们如何判断图画中的建筑物就是酒楼(酒肆)呢?宋代的酒家有非常抢眼的标志物——迎风飘扬的酒帘。宋人笔记《容斋续笔》说:“今都城与郡县酒务,及凡鬻(yù)酒之肆,皆揭大帘于外,以青白布数幅为之。”都城与郡县的酒店,凡是卖酒的地方,都会在门外挂一幅由青白布制成的酒帘,这酒帘通常是一面有着川字图案的旗子,上面可以不写字,也可以写上简洁的广告词,如《水浒传》里的景阳冈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清明上河图》(张本,下同)中出现的酒帘有好几处。
宋朝酒店的另一个标志物叫作“彩楼欢门”,即用竹木搭建并围以彩帛的装饰性门楼,《东京梦华录》说:“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京师的酒店,门口都用“彩楼欢门”装饰。《清明上河图》上的“彩楼欢门”至少有四座,其中以“孙羊店”的最为豪华。如果你到了宋朝的城市,想喝一碗酒,抬头看到酒帘飞扬、“彩楼欢门”耸立的地方,就可以进去坐坐了,那必是酒店无疑。
绣旆(pei)相招,酒旗飞扬 张择端画了那么多的酒店,并无半点夸张。相关文献也可佐证北宋汴京酒店业之发达。《东京梦华录》说,“九桥门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yì)天日”。彩楼即“彩楼欢门”,绣旆即酒帘。酒店的酒帘随风招展,把天空都遮挡了。大大小小的酒店不计其数:“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京城的酒店被分成两类,一类称为正店,如前文我们讲过的《清明上河图》中的“孙羊店”,这样的店整个京城有七十二家。《东京梦华录》还列有一串豪华大酒店的名字:白矾楼、仁和店、姜店、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金梁桥下刘楼、曹门蛮王家、乳酪张家、八仙楼、张八家园宅正店、郑门河王家、李七家正店、长庆楼,这些都是正店。除了正店之外,城里还有多得数不过来的中小酒店,这类酒店叫脚店。
南宋临安的酒店业发达程度,一点不亚于北宋东京。一首宋朝小诗写道:“都人欢呼去踏青,马如游龙车如水。三三两两争买花,青楼酒旗三百家。”《武林旧事》与《梦粱录》也收录了一份临安驰名酒楼的名单,包括西楼、和乐楼、中和楼、太和楼、和丰楼、春风楼、太平楼、丰乐楼、先得楼等官营酒店,以及熙春楼、三元楼、赏心楼、花月楼、日新楼、五间楼等私营酒楼。当时临安市井上还流行这样一句民谚:“欲得富,赶着行在1卖酒醋。”从这句谚语可以看出,在临安卖酒,是市民发财致富的捷径。临安酒业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的《西湖清趣图》是一幅描绘南宋西湖景致的长卷,上面也画出了多家酒店,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哪家是酒店,因为店门口酒旗飞扬(长卷中的其他建筑物,由于绘画风格单一,又没有文字标注,极难辨识)。
发达的酒业中一窥世情民生
钩叔觉得,酒业的发达程度,恰恰是反映一个时代商业是否繁荣、生活是否自由的指标。理由很简单,酒是一种由粮食酿成的非刚需消费品,如果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人们就不会浪费粮食酿造商品酒,自然也不可能出现发达的酒业。酒又是一种饮用后能释放激情、制造兴奋的饮品,人们极容易酒后失言,如果国家对社会的控制趋严,就会倾向于禁酒,或者市民自觉地不敢聚饮。
这可以从历史上获得验证,比如明初,社会气氛是死气沉沉的,万历年间东昌府《博平县志》言:“乡社村保中无酒肆,亦无游民。”
P2-7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128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42.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