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航母崛起:争夺海空霸权
航母崛起:争夺海空霸权


航母崛起:争夺海空霸权

作  者:[英]克拉克·G. 雷诺兹

译  者:谭星

出 版 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

定  价:159.80

I S B N :978751393377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军事    

标  签:军事  世界各国军事  政治/军事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美国航母部队的发展史、一部海军航空兵的抗争史、一部飞行海军视角下的太平洋战争史。

作者以太平洋上的一场场海空大战、航母对决为线索,把美国快速航母部队的一点一滴串连起来,讲述了一个波澜壮阔又充满腹黑气息的故事:对外,他们狠揍日本海军,终于把舰队开到敌人家门口,打赢了这场押上国运的大仗;对内,他们把“战列舰派”按在地上摩擦,不仅驱使昔日的“海上霸主”给航母当小弟,而且在海军领导层实现了整体夺权。

书中的故事是从1909年金秋威尔伯· 莱特驾驶一架飞机在舰队上空翱翔开始的,当然也说到了二战前的航母部队建设。不过叙述的焦点还是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热点战事,比如珍珠港事件、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圣克鲁斯海战、瓜岛海战,等等。特别是1943年之后的塔拉瓦战役、吉尔伯特和马绍尔群岛战役、马里亚纳群岛战役、莱特岛战役、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它们得到了作者的格外关照。

在紧张激烈的海空较量之间,作者还为我们穿插了航母相关技术的发展进步,舰载机的升级换代,舰队组织结构的变革调整,舰队决战、对地支援、海空封锁的战术演进等有趣的内容。此外,美国海军和陆军的明争暗斗、海军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的争锋吃醋、海军“航母派”和“战列舰派”的互相拆台也黑料十足、看点满满。


TOP作者简介

作者:克拉克· G. 雷诺兹

历史学博士,海战史专家,非常了海军航空兵,一度被误认为真的在航母上打过仗

几乎一辈子都在教书,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学教授

当然也有一些名誉头衔,比如海事史学会秘书长、商船学会名誉船长之类

十分擅长写作,多次获得军事历史学会蒙卡多奖,1992年荣获莫里森海军文学奖

快速航母的铁杆粉丝,代表作有《太平洋惊雷:“乔可”·克拉克上将和快速航母》《女武士:太平洋战争中的“约克城”号》《海军上将托尔斯:夺取海空王座》,等等。

 

 

译者:谭星

谭星,军事作家,对海军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的发展史有深入研究,曾发表《最佳应急品:太平洋战争中的美军轻型航母》《铜墙铁壁:二战美国海军的雷达防空》等文章,著有《全甲板攻击:战火中成长的美国航母》一书。


TOP目录

中译本序

再版前言

前言

常用缩写

人物志

 

第一章  快速航母,1922—1942

第二章  筚路蓝缕,1942—1943

第三章  航母部队准备进攻

第四章  战斗中成长

第五章  第58特混舰队

第六章  快速航母大会战

第七章  航空兵将领的崛起

第八章  菲律宾战役

第九章  英国快速航母部队

第十章  新的角色:日本近海作战

第十一章  目标日本

第十二章  篇末:历史与将来

 

附录 A  盟军航母数据统计

附录 B  舰载机,1943—1945

附录 C  美国海军概况,1943—1945

附录 D  英国皇家海军概况,1943—1945

附录 E  旧日本海军概况,1943—1945

 

参考文献及其意义

注释

文献补遗

 


TOP书摘

人们对美国海军,尤其是海军航空兵历史的阐述,往往非常肤浅。其原因有二:首先,海军中的保守主义者并不希望以直白、尖锐或者有争议的方式阐述自己的历史;美国海军更希望自己的英雄被光环笼罩,而不愿历史学者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进行深度的探索。其次,作为上一条原因的结果,一批军事“大众文学”涌现了出来,其探究的深度也不过是“看,妈妈,我飞起来了!”之类的水平。这样的作品通常都是些图史、血腥残酷的战争故事,以及那些业余作者、记者或者不负责任的出版社草草编写的多卷本军史系列丛书或选集。

后一个问题很严重,它直接影响了美国对军事史、军事乃至战争的整体态度与理解——或者毋宁说,对上述领域缺乏态度和理解。举个例子,如果一位新手想要了解航空母舰,那么他很可能去看马丁·凯丁主编的畅销丛书中罗杰·卡拉斯写的《金翼:美国海军航空兵的故事》(纽约,1965年版)。然而,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该书是如此地缺乏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甚至从未在书中出现过,而这一题材恰恰是本书所关注的。面对这类糟糕的所谓历史作品,有能力的学者、负责任的出版社,以及有一些水平的大众读者需要携手努力,如此才能最好地消除它们的影响。

军事机构对批判性历史研究的审慎态度或许永远不会改变,尽管一些扎实的研究成果有可能让军方发言人相信,坦率的历史研究至少强于在大众中流传的种种传说、无知和误解。哈尔西将军是美国海军中威望颇高也饱受争议的人物之一,借用他话来说:“历史学家和学者有义务去理解战场指挥官是如何思考和分析的。他必须仔细权衡所有因素,再做出自己的决断。”(引自他为弗雷德里克·C. 谢尔曼《作战指挥官》一书所写的序言,第8页)本书正是本着这种精神撰写的。

本书不仅是关于快速航母特混舰队发展全史的研究性作品,而且讨论了它在美国海军从以战列舰为主向以航空兵为主的转型中发挥的作用。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笔者得到了大部分亲历者的支持。笔者所接触到的大部分美英两国海军军官及其家庭对此都十分配合而且出力甚多。笔者对上述诸位深表感谢,也希望他们不要介意笔者将他们的姓名放在参考书目而非前言里。其中需要特别感谢的是:约翰·H. 托尔斯夫人和弗雷德里克·C. 谢尔曼夫人,她们大方地允许笔者使用夫君的私人文件;美国空军的查尔斯·M. 库克少校,他向笔者提供了其父亲的文件;加拿大皇家海军的退役中校约翰·H. 阿比克,他拿出了自己的文件供笔者使用。

笔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多位导师、档案工作者、历史学者和同僚的无私帮助。感谢杜克大学的西奥多·罗普在笔者的研究生阶段指导这一课题的成形;该校的哈罗德·T. 帕克、埃尔文·B. 霍雷、罗伯特·C. 康纳利也对此给出了重要的意见。笔者的叔父弗兰克·罗伯特·雷诺兹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A. 鲁塞尔·布坎南在创作之初给予了宝贵的鼓励,而档案管理员米尔德雷德·D. 梅尔絮夫人在笔者研究海军作战档案时给予了巨大的帮助。英国皇家海军退役上校斯蒂芬·W. 罗斯基尔阅读了本书中关于皇家海军的章节并给予了善意的批评;皇家海军退役少校P. K. 肯普则大度地提供了许多英国海军部的资料。同样感谢美国海军航空历史处的历史学者亚德里安·O. 范·韦恩、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的李·M. 皮尔森,以及日本战史研究所主任西浦进。美国海军学院的威廉·H. 鲁塞尔则凭借敏锐而睿智的思维为海军理论打开了新的疆域。

本书的终稿完成于1967年夏季,课题得到了美国海军学院的资助。

笔者对上述所有个人与机构致以诚挚的谢意,愿这部作品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克拉克·G. 雷诺兹

 

(1944年)6月20日的夜空中是一轮新月,也就相当于天上没有月亮,只有漫天的星星、飞机航行灯,以及虚无缥缈的碎云——这些碎云对攻击敌舰毫无帮助,反而会让美军飞机漫长的归途更加艰难。除了这些气象问题,飞行员们还面临着更多困难,他们普遍缺乏夜战经验,不少飞机已经受损,长途飞行和激烈战斗也着实让人疲劳,发动机单调的嗡嗡声更是让人昏昏欲睡,这些都让飞行员们打不起精神,更何况他们还知道,假如燃油余量不够飞回特混舰队,那么等待着自己的就是海上迫降。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或者说400千米的航程中,这190余架幸存飞机的机组成员一边忍受着紧张与疲惫,一边挣扎着返航。

有些飞机由于战损或者飞行员受伤,在航行途中“下海喝了水”。但直到机群抵达距离特混舰队仅数千米处时,燃油方才耗尽,大规模迫降方才发生。之后便是一系列戏剧性的决定和各种精彩的故事。一名第1战斗中队的飞行员说道:“今天,海军就要失去一名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了,我要下去啦!” 5名飞行员投票决定是否要一起在海面迫降,结果迫降派以4∶1的压倒优势胜出,于是发起人说:“就这样吧! OK,我们一起!”第14轰炸中队的乔·凯恩在飞向一处灯光时只剩下不足20升燃油了,结果却发现那根本不是一艘航母。于是他只好驾机在10米高度平飞,直到发动机停机、飞机坠海。他爬出座舱,吹起救生筏,帮助后座机枪手逃出后座舱。在接下来5个小时里,凯恩一边不停地干呕,一边和他的机枪手在海上漂泊——3艘航母和1艘巡洋舰先后从他们身旁开过,随后他们被驱逐舰“贝尔”号捞了起来。凯恩在驱逐舰的副舰长住舱里睡了一夜,第二天被送到了“大黄蜂”号上,然后返回“黄蜂”号。

对那些燃料足以安全返航的飞行员们来说,第16舰载机大队一名飞行员喊出了他们的心声:“兄弟们,哦兄弟们,这下好了!我们到了!”舰队和飞机在晚8时30分首次目视互相确认,随后米切尔将军让航母转向东方,以22节航速迎风航行。8时45 分,第一架飞机在航母灯光的引导下进入了降落航线。

关于军舰打开指示灯的段子,早已成了四处流传的传奇故事,因为这毕竟是个戏剧性的、令人激动的时刻,而且舰队是在敌人潜艇的潜在威胁下完成的降落。但实际上,亮灯只是夜间回收飞机的标准操作。战斗手册在关于夜战的部分特地说明,如果飞行甲板灯和桅顶灯关闭,那就是告诉飞行员们,现在不能降落。事实上,夜间作战指令特别指出,如果甲板降落灯和斜射灯没有打开,飞行员应认为这表示不能降落。返航的飞行员瞪大了眼睛寻找期待的灯光,结

果常常是“追了半天才发现那不是灯光,而是星星”。作为距离返航机群最近的大队,克拉克将军的第58.1特混大队首先打开了灯光,米切尔几乎立即命令整个特混舰队照此办理,不过他的命令更全面:每一艘旗舰都要打开探照灯(这在战争中还是头一回),巡洋舰和驱逐舰要发射照明弹照亮航母。他甚至还放出夜间战斗机去把迷航的飞机带回来。

8时50分,一架来自“大黄蜂”号的飞机降落到了“列克星敦”号上,持续了两个小时的争先恐后的降落由此开始。于是米切尔下令,所有飞机可以在任意一艘航母上降落,飞行员们也没别的办法了。随着油量表的指针无限接近于零,“飞机如同受惊的兽群那样,不管不顾地想要挤到最前面,抢先降落……”。甲板降落事故频发,许多飞机甚至被推到海里以方便后面的飞机降落。繁杂的飞机型号也制造了难题,“列克星敦”号的甲板人员从没有操作过SB2C,一名轻型航母上的降落指挥员怎么也想不明白SBD 的机翼怎么会不能折叠!有些飞机在军舰侧旁迫降,还有一些飞机则将亮了灯的巡洋舰和驱逐舰误当成了航母。许多军舰报告说有日本飞机试图降落,但却毫无依据。落水的飞行人员一边随着波浪上下起伏,一边用手里小小的防水手电筒照射军舰,驱逐舰则在大舰之间来回穿梭,捞救这些人。蒙哥马利将军如此评论这些“铁皮盒子”:“……如果不是他们的坚持和有效工作,我们的飞行员损失将会大得吓人。”

神经紧张的人们快要崩溃了。“黄蜂”号第14轰炸中队的布里奇中校在“列克星敦”号上喝了一杯药用白兰地,接着跑到米切尔将军那里狠狠抱怨了一番这趟超远的飞行。一名“列克星敦”号上的轰炸机飞行员拒绝了“企业”号舰员给他的白兰地,他说:“我打仗都打饱了,现在喝不下。”第16轰炸中队一名SBD机枪手把自己的照相机拍到了准备室的椅子上并且大叫道:“把这狗东西拿走!我再也用不上它了!我再也不飞了!再也不!”

但他们怎么可能不飞呢?日本舰队仍然庞大,在6月21日凌晨1时30分,一架PBM 巡逻机确定了他们的位置并发回了报告。虽然驱逐舰已经燃油不足,但斯普鲁恩斯还是想要继续压上去,不放过任何一艘受伤脱队的日舰,并且力争在天亮后再发动一轮空袭。他命令哈里尔将军带着第58.4大队和油轮从关岛方向赶上来,同时要求米切尔放飞装备雷达的“复仇者”进行远程搜索。这一次,米切尔有新锐飞行员来驾驶侦察机了。

美军仍在不依不饶地追击,第58特混舰队想要在日军机动舰队逃回琉球或者日本本土陆基飞机的掩护范围之前抓住他们。为了亲身感受航母作战,原本和斯普鲁恩斯搭乘同一艘舰观察作战的“斯洛”·麦凯恩中将于早上8时30分经由一艘驱逐舰转移到了“列克星敦”号上,来到了米切尔的指挥部。早晨,一架执行搜索任务的TBF 发现了小泽舰队,但是双方的距离依然在拉大。美军放飞了一拨挂载炸弹的“地狱猫”前去空袭,但却没能找到目标,不过即便找到目标,也很难指望这些战斗机飞行员能用炸弹击中多少敌舰。21日上午10时50分,斯普鲁恩斯将李和他的战列舰队与第58.2大队的“邦克山”号、“黄蜂”号两艘航母集中编组,继续追击小泽并消灭沿途遇到的伤残日舰。第58.2大队剩余的2艘轻型航母——“蒙特利”号和“卡伯特”号则暂时编入克拉克将军的58.1大队,令其下辖航母数量达到了6艘,自从1943年10月空袭威克岛以来这还是头一回。然而李的舰队和侦察机都没能找到敌人,当晚8时30分,第58特混舰队放弃追击返回塞班,小泽逃到了冲绳。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胶订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