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二十四节气茶事
二十四节气茶事


二十四节气茶事

作  者:紫晨 著

出 版 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542873743

所属分类: 生活  >  烹饪/美食  >  茶酒饮料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全年二十四节气分为二十四个部分,简述了每个节气的特点,阐释了在此节气中喝哪种茶有助身心健康。作者在每个章节借助若干首真挚动人的原创诗词表达了对茶的情感以及从茶中感悟的哲理,用精炼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与茶有关的知识、人或事,读之趣味盎然,让人不禁有立即冲泡一杯的冲动。全书行文雅致,图文并茂,其中关于茶的知识(包括分类、口感,对身体有益的科学原理,以及茶叶的制作、贮存、冲泡方法等)又简明易懂,实际操作性强,既适于静心阅读消遣,又可随手查阅付诸实践。


TOP作者简介

  紫晨,本名李辉,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从考古人类学和人类表型组的角度研究茶道的史学、科学和哲学,将绿茶、青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这六大茶类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经络理论对应,揭示其背后完美自洽的科学原理与哲学规律。于2017年成功复原的黄茶获中国茶博会金奖。


TOP目录

003 一 立春 / 醉花阴 金芽滇红 / 十四行诗 神农山黑陶 / 采桑子 雒越红茶 /十四行诗 天书奇谭

011 二 雨水 / 十四行诗 正山小种 / 小重山 正山小种 / 五绝 六盏茶·昃饮 / 卜算子 桐木关野山小种 / 蝶恋花 滇红工夫

021 三 惊蛰 / 五绝 遵义红茶 / 五绝 龙珠古树红

027 四 春分 / 鹧鸪天 博南山滇红 / 十四行诗 博南古道

033 五 清明 / 少年游 君山金砖 / 十四行诗 君山金砖

039 六 谷雨 / 五绝 白牡丹茶 / 十四行诗太姥山白牡丹 / 十四行诗 谷雨(其 一)/ 十四行诗 谷雨(其二)/ 十四行诗 谷雨(其三)

047 七 立夏 / 十四行诗 碧螺春 / 定风波 庚子年碧螺春 / 五绝 六盏茶·晨饮

053 八 小满 / 五律 狮峰品龙井 / 十四行诗 海上乌牛早 / 捣练子 象山天茗 /七绝 嵩雾一叶

063 九 芒种 / 捣练子 黔绿

067 十 夏至 / 柳梢青 太平猴魁 / 五律舒城小兰花

073 十一 小暑 / 醉花间 霍山黄芽 / 五 绝 六盏茶·午饮

079 十二 大暑 / 念奴娇 大暑独品银针 /生查子 太姥山绿雪芽夜品白毫银针 /十四行诗 外婆的白茶 / 五绝 六盏茶·晌饮

087 十三 立秋 / 七律 铁观音 / 清平乐向晚与儿饮极边乌龙 / 荷叶杯 梵境青 / 五绝 梵净山古树茶

097 十四 处暑 / 十四行诗 乌岽天湖 / 南歌子 凤凰单丛 / 七绝 竹叶单丛 / 七 绝 矮脚乌龙

105 十五 白露 / 菩萨蛮 岩香妃 / 十四行诗 大红袍 / 十四行诗 瑞泉圣匠/ 五绝 六盏茶·晏饮 / 酒泉子 老枞水仙

115 十六 秋分 / 定风波 齐鲁青未茶 / 菩萨蛮 古树普洱青

123 十七 寒露 / 秦楼月 金锭

129 十八 霜降 / 卜算子 雪梨银针

135 十九 立冬 / 声声慢 祥瑞号熟普丸 /五律 黑铁明月夜 / 五绝 六盏茶·夜饮

143 二十 小雪 / 入塞 六堡茶 / 苏幕遮三十年陈皮普洱

149 廿一 大雪 / 西江月 安化千两茶 / 十四行诗 永州之野 / 十四行诗 扎心了老铁 /五绝 二〇〇四年台联制辛味普洱

159 廿二 冬至 / 桃源忆故人 古韵陈香 /十四行诗 芒景叶果 / 十四行诗 紫泥

167 廿三 小寒 / 采桑子 新制黄茶梵金髻/ 十 四 行 诗 闷 黄 工 艺 / 十 四 行 诗梵金黄茶 / 减字木兰花 偶品清代古黄茶

175 廿四 大寒 / 五绝 二〇〇八年寿眉 /醉太平 寿眉 / 浣溪沙 大武紫眉 / 五 绝 绿雪芽夜测老茶

185 附录 茶道三字经


TOP书摘

  我从事茶学工作已经整整70 年了,从解放时一个茶店的小学徒做起,到与上海茶叶学会会员一起宣传、推广茶文化,为中国茶学倾注了一生心血。这70年中,我看着中国现代茶学从开创到兴盛,心中尤为欢喜。年轻时候,我根本没想到,我们的茶事业能够得到复旦大学的几位茶学大师的支持照顾。中国第一个茶学系1927年在复旦大学筹建,1940年复旦大学茶学系正式成立,首任系主任“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一直是我们业界的中流砥柱。遗传学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创始人谈家桢院士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又帮助我们成立了“上海茶叶学会”,让上海的茶界在科学指导下蓬勃发展。特别还要提起,复旦大学的老校长苏步青先生,对我们上海茶叶学会的谆谆关心,号召“弘扬茶文化得从娃娃抓起”。我有幸亲历这一段历史,感觉无比欣慰。可以说,中国茶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这些老前辈的保驾护航。

  这几十年中,中国茶学研究的成绩也是令人瞩目的。各大类茶种内含物质的分析、医疗效果的检测,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6000多年前神农时代流传至今的茶,真正进入了现代科学的研究范畴。但是,现在主流观点对茶的认知也让我特别困惑。一位著名的茶学研究专家在讲座中经常提到各种茶维护健康的显著效果,而最后的结论却是“茶不是药”。茶能够治病,怎么就不是药呢?神农发现茶的时候,就是把它作为药使用的。茶是第一味中药,至今还在药典里面,中药怎么就不算药呢?看来,国人对茶的认知,还存在很多混乱,还需要有专业的研究来拨乱反正。

  其实,老前辈们也是一直在期待这样的变革,期待这一个时机。吴觉农先生说,要有这样一个人,他“要养成科学家的头脑,宗教家的博爱,哲学家的修养,艺术家的手法,革命家的勇敢,以及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分析能力”(吴觉农1941年同重庆复旦大学茶叶系学生谈话)。可惜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要培养这样的茶学家变成非常艰难的任务了。8年前,学会的江虹蔚接手了朱家角的江南第一茶楼,挂出了复旦大学李辉教授制作的“六脉茶气”图,让我眼前一亮!六大类茶与人体的六根正脉对应,这是全新的认知!相应的保健功效也与科学研究及我们的实践经验吻合,而其中承载的浓浓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让我不禁想起吴先生的话:“科学家的头脑,宗教家的博爱,哲学家的修养……”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91.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