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作  者:郅庭瑾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 书:新时代中国教育战略研究丛书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576009804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经典的教育管理研究问题,如何理解“体制”“机制”概念的内涵和边界以及二者在教育领域中如何存在并发挥作用,至今仍因扰着很多教育理沦和实践工作者。

《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新时代中国教育战略研究丛书》摒弃了传统著述中执着于概念辨析和理论探讨的思路,以一个个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揭示体制机制在教育领域中的存在及作用方式、全书共十章,内容覆盖了“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双yi流’建没”“新高考改革”“教育精准扶贫脱贫”“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际教育政策趋向”等主题,呈现方式上以政策梳理一改革现状一存在问题一未来方向为统一进路,既充分关注了教育体制机制的理论内涵和逻辑机理,也对相关的理论问题和逻辑系统构建提供鲜活的实践素材与案例支撑。

TOP作者简介

郅庭瑾,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经济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著有《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教育管理伦理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等重要专著。


TOP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教育引领未来: 教育现代化问题聚焦

第一节 中国教育现代化历史沿革

一、 酝酿新中国的现代教育

二、 建国后十七年的教育建设

三、 改革开放后的教育现代化

第二节 教育现代化的概念与维度

一、 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

二、 教育现代化的维度

三、 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及其经验

一、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二、 半程教育现代化的经验

第四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困境

一、 重视教育理念发展,忽视教育实践改革

二、 重视数据量化,忽视人文关怀

三、 重视全球化“求同”,忽视中国特色“存异”

四、 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软实力”提升

第五节 我国教育现代化特色分析

一、 当前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短板

二、 如何理解“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基本”概念

三、 基本实现现代化后,教育现代化的新走向

四、 以教育现代化引领国家现代化

第二章 人才是根本: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

第一节 政策解读

一、 走向教育强国的战略背景

二、 教师质量提升的诉求与瓶颈

三、 树立职业自信是师德建设的内在意蕴

四、 办好师范院校是教师教育的“固本之策”

第二节 教师职业吸引力

一、 教育部直属综合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业情况

二、 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业情况

第三节 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教师

一、 教师一度被界定为从事公职的专业人员

二、 国家公职人员凸显了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

三、 国家公职人员奠定了教师权益的法律地位

第四节 教师职业生活状态扫描

一、 教师工作时长统计

二、 教师工作和生活状况

三、 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第五节 芬兰与我国香港地区的经验

一、 芬兰: 择优为师,以专业自主提升职业归属感

二、 中国香港: 高收入、高门槛维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第六节 新时代教师队伍培养、管理和改革——专家观点

一、 教师队伍怎么培养

二、 教师队伍怎么管理

三、 教师队伍怎么改革

第七节 观察与思考

一、 师范高校需要探索大众化时代成功的办学和发展路径

二、 研究教师的情绪劳动,纾解教师的身份倦怠

三、 有机整合对教师的赋权与增能

第八节 教师体制机制改革新思路

一、 “职业”与“专业”合一: 令人羡慕之职业内涵

二、 国家使命和公共属性: 令人羡慕之职业特质

三、 制度支撑与经费支持: 令人羡慕之政策保障

第三章 “双一流”能否五年建成: 高等教育体制机制问题

第一节 “双一流”政策解读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历程与问题

一、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历程

二、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问题

第三节 “双一流”舆情态势

一、 各方观点呈现

二、 舆情启示

第四节 国际借鉴与启示

一、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验

二、 国外一流学科建设经验

第五节 “双一流”建设新思考

一、 高校应如何落实“双一流”建设

二、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展望

第四章 牵一发如何动全身: 聚焦新高考改革

第一节 高考的定位与功能

一、 以评价实现人才选拔和引导素质教育的实施目标

二、 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

第二节 历次高考改革及目标

一、 不同时期的高考改革

二、 高考改革背后的利益博弈

三、 历次高考改革目标偏离的原因

第三节 新高考改革之新

一、 新高考改革改什么

二、 浙沪新高考改革问题审视

第四节 韩国与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一、 韩国与美国大学入学制度的演进逻辑

二、 不同群体间的博弈

第五节 高考改革新思考

一、 正确处理高考的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二、 深化招考分离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三、 厘清政府、高校、考试机构的权责关系,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

四、 研判考试测评环节,提高考评的科学性

五、 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特色办学

六、 提高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做好改革的基本保障

第五章 另一种类型的教育: 职业教育如何发展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功能

一、 教育的一般功能

二、 职业教育的特有功能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演变的经验与启示

一、 经济、政治等因素对不同历史阶段职业教育层次的影响程度

二、 政策是调控职业教育层次与规模的直接手段

三、 技术水平决定职业教育层次高低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与美国的经验借鉴

一、 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与启示

二、 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第四节 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 职业教育层次划分依据不合理,各层次培养目标不清晰

二、 职业教育层次衔接不畅,衔接重形式轻内涵

三、 专业结构比例失衡,难以满足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

四、 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完善,难以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

五、 各类各层职业教育管理不统一,难以形成系统化管理机制

第五节 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 依据人才类型与职业资格标准划分职业教育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二、 职业教育重心高移至专科层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 统筹专业设置

第六章 抬高底部:“三区三州”教育精准扶贫脱贫

第一节 “三区三州”人员和社会状况

一、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制约教育发展

二、 交通信息不畅,阻碍教育发展

三、 民族文化发展“断档”,影响当地教育发展

四、 幼儿园和小学数量基本达标,初高中设点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 教师数量结构性短缺,师资质量水平低

六、 双语教学逐步推进,发展势态较为乐观

第二节 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形式和内容

一、 政策资助型

二、 经费和基金资助型

三、 “结对”资助型

第三节 当前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 事权、财权的分离影响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二、 现有扶贫模式精确性不高

三、 市场机制培育不成熟,未能有效参与到扶贫进程中

四、 政策、工作措施及工作机制不够精准

五、 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降低了开发式扶贫的意义

第四节 教育扶贫的历史经验和国外实践

一、 扫盲教育的经验

二、 美国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经验

三、 澳大利亚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经验

第五节 教育精准扶贫脱贫的对策建议

一、 完善教育扶贫体制机制,提升政府统筹教育扶贫水平

二、 吸引稳住一批优秀教师,加强连片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三、 用学校作为扶贫抓手,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 切实加强教育扶贫专项督查,适时引入教育扶贫问责机制

第七章 国际视野: 探寻全球教育变革中教育政策之方向

第一节 当今全球教育发展面临的变革

一、 教育普及——数量之外的困境

二、 教师队伍建设——学习成效的关键

三、 新科技发展——社会的动态流变

第二节 中国教育改革进展与经验

一、 教育普及的中国举措

二、 师范教育的中国体系

三、 坚守特色的中国优势

第三节 贯通中外的教育趋势与前瞻

一、 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提升教育水平

二、 以学习为核心概念推动教育理念革新

三、 以全球化视野定调教育及科研

第八章 改革开放40年高等教育政策回顾与解读

第一节 导向与举措

一、 以“工程”“计划”模式重点发展高等教育

二、 加快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进程

三、 注重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

第二节 承续与变革

一、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是政策变迁的塑型者

二、 国家和社会利益是政策变迁的动力基础

三、 渐进型政府主导的政策路径特征

第三节 特点与问题

一、 高等教育是否已形成中国模式引发关注

二、 历史辩证地评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奇迹

第四节 观察与思考

一、 寻找中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创造性主体和关键变量

二、 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典范

第九章 改革开放40年基础教育政策回顾与解读

第一节 导向与举措: 相关政策的梳理解读

一、 恢复秩序阶段

二、 义务教育普及阶段

三、 素质教育发展阶段

四、 课程改革与实践阶段

第二节 发展与成就: 基础教育发展的成果彰显

一、 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的世界性难题

二、 用25年时间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壮举

三、 义务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正逐步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三节 问题与瓶颈: 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短板

一、 教育目标偏离,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依然存在

二、 教学内容僵化,难以平衡知识的传统性和现代性

三、 培养模式僵化,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多样化发展

四、 教育评价单一,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第四节 模式与驱动力: 基础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

一、 政府主导,分级管理

二、 协同一致,合力攻坚

三、 分类指导,稳步发展

第五节 观察与思考: 政策展望及建议

一、 继续将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 研究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战略,关注教师质量提升

三、 注重发展性,促使传统性与现代性内容协调兼容

四、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第十章 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政策回顾与解读

第一节 导向与举措: 相关政策的梳理解读

一、 恢复重建阶段(1978—1984)

二、 迅速发展阶段(1985—1997)

三、 内涵发展阶段(1998至今)

第二节 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 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缺失,中高职定位模糊

二、 缺乏纵向衔接与横向通融,职前职后协调不一

三、 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产教融合不够深入

四、 人才培养难以满足需求,专业与产业脱节

五、 职业教育质量不高,亟待由量到质的跨越

六、 东西部发展差异较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国际经验

一、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二、 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体系

三、 英国现代学徒制

四、 国际上成功的职教模式带来的启示

第四节 观察与思考

一、 加快产业升级,发挥高端产业对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

二、 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三、 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带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四、 建立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TOP书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先后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使我国教育迈进世界中上行列,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促进了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大国的转变,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教育还明显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相对滞后于教育规模的扩张,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完善,教育结构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些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明显存在,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办学的水平有待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区域、城乡、校际、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还比较明显,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等等。总体上看,我国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尽管我国与世界教育强国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大而不强是我国教育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只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支持。“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了光明前景,指明了前进方向。“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

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新时代我国教育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迫切需要“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又名教育经济宏观政策研究院,以下简称宏观院)以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促进中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促进国家现代化进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价值追求;以国家宏观政策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为重点;以教育整体规划与综合改革为突破口;以战略问题和教育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结合国家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高质量的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和集贤育人等教育智库功能,着力打造服务国家宏观决策的思想高地和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智库品牌。

宏观院“教育智库建设成果”书系遵循“直面问题、贴近实践、服务政策、深度透析”的基本原则,把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以政策分析的视野集中审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所呈现的新现象与新问题。“新时代中国教育战略研究丛书”是宏观院“教育智库建设成果”书系第二辑,由《新时代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上海教育2035战略规划研究》等八本书构成。宏观院组织教育领域专家,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部分重要教育命题开展系统论述和科学解读,并在此基础上编写本套丛书,丛书旨在引导全社会更好地学习十九大关于教育的论述,为政府教育决策提供可选择的观点与建议,为推进教育政策研究提供参考。“新时代中国教育战略研究丛书”的编写原则为:体现学习十九大报告的成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为理论指导;重点关注宏观性和战略性教育议题,关注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注重解决问题的观点与建议的阐述。

本套丛书立足国情,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决策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政策研究,提出了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宏观院将始终站在国家宏观战略的高度,以国家重大需要为导向,从经济、产业、区域、社会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教育问题开展系统研究、跟踪研究、长期研究、深入研究,不断拓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对接国家和经济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求,为国家宏观和全局教育决策提供支持,为国家教育决策科学化和治理现代化提供专业支撑。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28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126.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