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女儿与父亲》(感动无数女性,“纯棉作家”赵婕情感疗愈美文。)
《女儿与父亲》(感动无数女性,“纯棉作家”赵婕情感疗愈美文。)


《女儿与父亲》(感动无数女性,“纯棉作家”赵婕情感疗愈美文。)

作  者:赵婕

出 版 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定  价:45.00

I S B N :9787540788919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随笔/散文  >  中国现当代随笔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女儿的爱情、婚姻、学业、事业、人生悲欣,与爸爸有怎样的关系?天生的血缘知己,是什么样子?爸爸生命永逝,其人生,却未盖棺论定。留在人间的女儿,细嚼慢咽爸爸留下的一切,提笔写信,与父亲共同叹息一世的缘分期待着来生。

与母亲的关系,影响着女性与自己的关系;与父亲的关系,决定着女性与世界的关系。本书中,作者回顾和梳理自己与父亲的生命交互,以及自己因父亲的情感滋养和能量给予,以纪实、半纪实的手法,再现并剖解个人成长过程中决定人生走向的、种种细微而关键的节点。


TOP作者简介

赵婕:四川人,北大中文系硕士,师从温儒敏教授,著有《女人的女朋友》《母亲的愿力》《纯棉婚姻》《纯棉母亲》《四周的亲爱》等“玫瑰岁月”“纯棉时代”系列情感散文以及《爱因斯坦传》《民国教育家小传》等人物传记作品10多本。曾就职于互联网实验室、中信出版社、北大出版社等,曾担任《启迪》《看历史》等杂志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语文素养读本》丛书副主编。个人公众号“赵婕读写”。


TOP目录

前言  玫瑰拂地红——父亲在女儿生命中


第一篇  父亲的深爱与女儿的童年

四月清晨

白梅孤意

牵牛之花

花朵印记

花木教养

猫呢猫呢

通车大会

山有多高

 

第二篇  父亲的情操与女儿的人生

人间温暖

旅途平安

终身乐趣

人生转折

朋友知己

恋爱婚姻

 

第三篇  父亲的人生与女儿的悲欣

镜子碎了

心有一人

绿萝绿萝

别后不知

还有母亲

 

 

后记  与世界,与你 …… 231


TOP书摘

*前言:玫瑰拂地红——父亲在女儿生命中*

心理学家眼中的父亲与女儿们

“父亲是女性生活中的第一位男人。……父女共处的经历确实持久地、深刻地影响着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求学、职业进取、交友觅偶、性爱等等。而这些方面出现的许多问题,大多可能根源于父女关系。遗憾的是,那些力图‘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女性,大多对此茫然无知。”这是“日常生活心理学丛书”《父亲与女儿》译者前言中的话。

《父亲与女儿》的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学的威廉教授,他是两个女儿的父亲。他在十多年的精神病学研究中,接触到“数以百计的敏感而聪明的女性”,倾听“她们对职业和与男性相处的失望之情”。又因为编辑杂志《世界主义者》,威廉教授还收到过许多女读者来信,描述她们“与伴侣相处的麻烦”。他诧异于这些女性“极少有人辨识出父亲是她们成年生活凄惨的一个促成因素”。

 

于是,作者“决定在业余采访八十一位女性,力求深入了解、集中探讨她们的父亲对她们成年生活的影响”。这一调研得到的结果是,对于这些女性,“毫无疑问,她们的职业和私人生活深深地打上了父亲影响的烙印”。对于父亲的重要影响,她们的确意识到了。但有些“年轻女性经常报告,在维持亲密关系、享受成功喜悦和在工作中满怀信心勃然进取等方面,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因为“她们未能成功地消除过去父亲施加的不良影响”。作者举例如下:

一位 45 岁的女性,我称她为卡罗·雅各,在生活中她对男性总是怒气冲冲。克服了防卫机制之后,她终于能够将她对遗弃家庭的父亲的怨恨联系起来。然而,只有当得知父亲奄奄一息后,她才回忆起童年时代他们共享的温馨和亲密。

另一位女性,我叫她琼·泰勒,她叙述了试图亲近她的男性的狂妄自大。离析防卫消退之后,她能够将与情侣问题的起源和独揽一切的父亲联系起来。很久以后,她才意识到,在世上她最佩服父亲的智慧。而与男性交往的困难,不是由

他们的独裁举措所引起的,而是导源于这样的事实,即谁也不如她父亲聪明,或者推而言之,谁也比不上她。恰是她自己鄙薄了她的情侣。

 

作者认为,女性要理解自己和父亲的关系与成年生活之间的联系,要从父亲的全副形象出发。“除了消除压抑和恢复记忆之外,她尚需开阔与父亲共度岁月的视野。”因为,“人的变化贯穿其一生。父亲不断成长,女儿更复如斯。那些开始说憎恨父亲,继而又说热爱他们的女性,实质是在叙说她们生活的不同时期……父亲扮演了多种角色,包括养家糊口者、纪律执行者、权威、男友、圣诞老人等。女儿通过童稚的眼光和需要来观察他,有时还很现实,但这种观察往往以歪曲的形式出现。他们同处的日子是双方成长和变化的时期”。

作者分析,“绝大多数女性无从克服与父亲共同生活的日子的不利影响,其原因与其归咎于对犯忌性欲的压抑,不如归咎于理解了他及她们内在变化后产生的罪恶感。在小女孩、青年和成人的眼中,父亲呈现为三种不同的形象。由于羞怯、太忙或者力图庇护她免入艰辛的现实,父亲在女儿面前经常躲躲闪闪。即便他空闲下来,而且态度和蔼,但她还是可能无力或不愿意去理解,因为她太幼小、太不现实、太害怕恼怒或太爱他了”。所以,“对一个女性而言,如果她想理解与父亲共同生活的历史如何影响她胜任工作的能力,等等,就必须彻底领悟他们共度的全部时光及其具有的后果。唯有懂得了自身需要的发展过程及其如何影响了她对男人的选择和行为之后,她才能着手改变任何觉得痛苦而不尽如人意的模式”。

 

例如,一位 34 岁的女性谈到,她父亲总是颐指气使、强令服从,垄断了所有家庭成员的思想观点。她自己抱怨男人总是妄自尊大,苦心谋求对女人的控制。她很快地意识到,这一认识导致她寻找自己能够支配的孱弱男性。她渐渐地看清自己是如何在发号施令中觅得乐趣。后来她还明白了,与父亲及其他男性(不包括她的情侣)比起来,她感到自己是何等的软弱、优柔寡断和无能。她也不可能尊敬那些徒劳无益的情侣。女性的苦恼往往来源于上述那一类隐晦的连锁反应,但她们很难看清内在情感和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只有理解了她当初所抱怨的那骄傲自大的父亲如何留给了她现在嫌恶一切的毛病时,这位女性才能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变感受形式。

同一天,三个女儿心中的父亲

万圣节前一天,傍晚,出去散步,看到穿着节日服装的大小孩子。我戴着耳机,在“喜马拉雅”平台听《柏拉图》原著朗读,听不见孩子们眉飞色舞地在说什么。

“赞美秋天,祭祀亡魂,祈福平安”,这是万圣节的节日意义?

“有意思”的事情,需要显得“有意义”?“有意义”的事情,需要变得“有意思”?

迈着小步,走在落叶小径上。我一边开小差,一边听书,一边看秋树秋草在近几日的变化。

“真好”,我深吸一口气。“可惜父亲不在了”,我呼出一口气。

父亲在我四十八岁生日前一天去世。这样的呼吸,布满我四十八岁以后的生活,尤其是独自散步,面对大自然的时候。

近日,顾不上下楼散步,任由美好短暂的秋天在户外逝去。我一天工作十七个小时,这是一种久违的工作方式。父亲去世后,我曾一蹶不振,以为自己再也没有体力和心力,以这种强度娱乐或工作。

我想,先休息两天,然后开始写《女儿与父亲》这本书。

万圣节上午,我散步三小时。往返走过京密引水渠边的大树林荫道,看黄叶飘洒飞舞。一路上在“罗辑思维”平台重听“精选书单”里的古希腊哲学经典专题:关于爱,关于生死,关于幸福。

“万圣节原本是赞美秋天的节日,就像五月节是赞美春天一样。”

想起最近四年,每个五月,父亲的生日月,气候最舒适的月份,我常常会在那林荫下流连四五个小时。走走停停,东张西望,听书,追忆父亲。

至亲逝去,我们到大自然和人文的怀抱中去追忆。

万圣节中午,联系女友庄婵。她正在开会,她的博导是会议主讲人之一,会议主题是“中国文化与中国道路”。我们约定等她会后通电话。午后,儿子同学的妈妈慧珠说,这个周六学校不上课,她送女儿心如到我家旁边的“海淀北部文化中心”图书馆上自习,她自己打算在附近逛逛,问我可有风景点推荐。我与她约定,第二天先在我家碰头。

我与庄婵改约电话时间。我要大扫除,并准备水果、茶点,以迎接慧珠母女。

在楼门外的细雨中,我认出慧珠母女。

心如去图书馆学习。我与慧珠去南山看红叶,然后再到我家继续喝茶。

不知不觉,慧珠谈到她去世二十七年的父亲,没有忍住泪水。她说:“母亲享了我的福,父亲没有。在十八岁那年,父亲去世后,我多次笃定地想,只要父亲能多活一年,我愿意减寿十年。”

慧珠要去图书馆陪女儿,与我告辞。我对她说,感谢她让我认识她的父亲。

慧珠白色的车,消失在金黄的树冠前面。我还在想,慧珠一直生活在她父亲优良的影响里。父爱,犹如父亲的遗传基因一样,时时刻刻都在女儿身上。父亲的优良之爱,让女儿有爱的能力,有活着的实力,让女儿像父亲一样,勤奋工作,踏实生活,喜欢学习,有像样的自我、幸福的

家庭、可爱的孩子……

不到十分钟,慧珠发给我微信说:“我一找到心如,她立刻递给我这本《影像中的生死课》,推荐我阅读。咱们今天还聊到死亡这个话题。”

同时,慧珠发给我她拍下的图书扉页。扉页正中,有三行字:

 

献给父亲

你离去得越久

我对你的思念越深

 

这个时候,我告诉慧珠,我正打算写《女儿与父亲》。

慧珠说,她希望读到这本书。

与慧珠初次见面,在交谈中,自然而然,“生活与生死”“女儿与父亲”的话题,就把我们的心灵默契地、深切地联系在一起。

慧珠母女还在“海淀北部文化中心”图书馆。我给庄婵回复昨天改约的电话。

庄婵先和我分享了一些昨天会议的内容。不知不觉,我们谈到童年。

我谈到 1976 年农历八月十六晚上的月亮。我八岁,在邻居家玩到很晚回家,蹦蹦跳跳从台阶下去,在如水的月光中,捡到几枚硬币。回到家,祖母对我说:“这,怎么办,毛主席去世了。”

庄婵谈到 1976 年秋天,她不满五岁,父亲病逝。她说,父亲在的时候,她是个特别幸福的女孩。牛车拉着父亲的棺材走了之后,黯淡就降临了。她那件高粱红的棉袄,被妈妈拿去染成了蓝色。童年的颜色,就那样变了。不过,父亲曾经给她的那五年幸福,成为她一生爱的底色。在深爱她的先生和儿子身上,她常常重温那种爱。

在一天之中,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地域,年龄、性格、经历有诸多不同的女儿,都同样深切地想到、谈到我们的父亲。

三个女儿与父亲的片段故事,飘落在一个雨雾蒙蒙的秋日。

玫瑰拂地红,鲜艳见天真

在父亲的深爱中长大的女儿,既天真又成熟。有一天,这样的女儿又会成为母亲,养育新一代天真又成熟的女孩。

澳大利亚著名家庭问题专家史蒂夫在《养育女孩》一书中说:“有朝一日,当你的女儿长大,你能看到她如今拥有的优秀品质,和你给她的美好童年之间有那么明显的关联。这令你感到无比地骄傲。即便你从她身边离开,你也相信这么一位优秀的女人会继续生活,并且把你教给她的一切再传给她的后代。”

女儿的学业、事业,女儿的爱情、婚姻,以及女儿整个人生的悲欢,与父亲有怎样的关系?在父亲的整个生命里,有多少次窥探命运的神色,为了女儿,独自隐忍不语,他自强不息,也力不从心。

在女儿的整个生命中,有多少现实无奈,以及命运的祸福恩威?想起父亲,女儿有多少遗憾、感激、敬畏?

2019 年 10 月 31 日万圣节于西山林语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56

开  本: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81.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