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科学家之梦”丛书(全四册)
“科学家之梦”丛书(全四册)


“科学家之梦”丛书(全四册)

作  者:邢志忠 李辉 金雯俐 杨雄里 肖晓 欧阳自远 王乔琦

出 版 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定  价:155.00

I S B N :3688213

所属分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中微子振荡之谜:中微子是自然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中微子研究是当前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与宇宙学研究中的热门交叉研究方向,而中微子振荡是当前中微子研究的热点。本书遵循中微子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介绍了中微子振荡的唯象学和物质效应,生动描述了大气中微子振荡现象及其发现过程、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和破解这一谜题的相关振荡实验,特别是在中国本土完成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大亚湾反应堆反中微子振荡实验,还简要概括了一些与中微子相关的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希望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并激发广大青年学子和科普爱好者的兴趣。

人类起源和迁徙之谜:人类自诩为万物灵长,然而真是如此吗?我们的星球上只有我们这种智慧生命吗?远古的猿如何演化成人,又如何走出非洲、步向全世界、分化成众多亚种?世界各地的人种如何诞生,不同地区的人们如何迁徙、分离、对抗、交流,甚至融合?中华大地上,文明如何起源、族群如何变迁?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能否找回自己家族数千年前的先人?如今,人类起源和迁徙方面还有哪些谜团尚未解开?科学家有没有解谜的思路?……本书综合化石、DNA、考古、语言、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带领读者跨越生命历史和人类文明的长河,探索人类起源与迁徙,特别是中华文明中的族群演化与文明肇始之谜。

探索脑的奥秘:近年来科学家对大脑奥秘的探索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同时也面临着强劲的挑战。本书的两位作者在神经科学领域有多年工作经验,基于对这一领域发展趋势的分析,扼要介绍了其中的几个重要分支——感知、记忆、意识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由此引出若干重要问题的讨论,如感知机制的新认识对哲学观念的深刻影响、对记忆痕迹研究的曲折道路引出的启示、世界之结——意识探究的困难,也指出了明日脑科学的主题将是破译心智活动的本质。本书还以相当的篇幅,讨论了公众关心的脑疾患诊治、类脑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对社会有深远影响的重大话题。

地外生命寻踪:地球之外是否还有生命?若有,他们在哪儿?是否具备了同人类相当,甚至更高的智能?有朝一日,我们能否与他们建立联系?古往今来,人类对地外生命的思考与探索从未停息。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科学家们对这些问题的不断认知,以地球生命为模板,生动介绍了人类探寻地外生命的方法及历程,并在最后对未来中国深空探测提出更高的期许。尽管地外生命的众多问题至今仍无答案,但通过人类的不断努力,答案已离我们越来越近,让我们翘首以盼。


TOP作者简介

邢志忠,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岗位教授。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中科院高能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物理系(1993年10月至1996年3月以及1998年4月至2001年3月)与日本名古屋大学物理系(1996年4月至1998年3月)从事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理论研究;2001年春回国。邢志忠在中微子物理学的唯象研究领域做出过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始创新工作,业余时间乐衷于科学普及和传播。他也是中国科学家“博客”写作的先行者,“科学网博客、所谓江湖”的博主。

李辉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大同市中华民族寻根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上海人类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亚洲人文与自然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分子人类学,从DNA 探索人类起源与文明肇始,获多项科技成果奖,其成果被《科学》以“复活传奇”为题作专版报道。在《科学》《自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60 多篇。撰写《Y 染色体与东亚族群演化》《来自猩猩的你》《偒傣话:世界上元音最多的语言》《复旦校园植物图志》《极简人类进化图解》《Languages & Genes in NW China & Adjacent Regions》等科技著作,《岭南民族源流史》《我们是谁》《人类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风采录》等史学著作,《道德经古本合订》《茶道经》等哲学著作,曾翻译《夏娃的七个女儿》《我的美丽基因组》等科普名著,有诗集《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皎皎明月光》《谷雨》《紫晨词》《茶多语》《十二山》《二十四节气茶事》等,译梵诗集《德州菩提集》。

金雯俐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教育运行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2005 年起开展科普教育工作,致力于原创科学普及、拓展性教育项目策划、展览教育效果评估、科学性观众行为研究、科学教育人才培育等。曾被科技部授予“全国十佳科普使者”荣誉称号,获得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最佳口才奖、全国科学表演大赛一等奖、上海市科普讲解大赛金奖、“谁是王牌诠释者”总冠军等。发表《科普场馆如何转化高新科研技术成果》《智人与现代人名词混用及其对科学传播的影响》《节气系列互动科普剧开发与研究》等论著,参与编著《自然科学博物馆科普讲解理论与实践》《神奇的大自然物种》等教材和科普读物。

杨雄里  复旦大学教授,脑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辞海》副主编。1963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1980—1982年在日本国立生理学研究所进修期间,获日本学术博士学位。1985—1987年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和贝勒医学院工作。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6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神经科学研究,特别是视网膜神经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若干重要成果,曾获中科院、教育部、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精英。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生理学报》主编、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等国际学术杂志编委等。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神经科学科研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等)。

肖晓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认知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民建上海市委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200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12年获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耶鲁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及工作。2018年作为引进人才回国后,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美国心脏学会FDA项目等多项研究资助。近年来,应用多学科手段,对情感障碍和认知缺陷的环路和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在神经科学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现任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等3种国际学术杂志编委。

欧阳自远   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60 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长期从事各类地外物质、月球科学、比较行星学和天体化学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是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近20 多年来,主要从事中国月球探测与太阳系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研究,是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的首任首席科学家,现为月球探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曾获国家科学大会奖、中科院及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奖项。

王乔琦   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译著有《发现天王星》《万物发明指南》《物理世界的数学奇迹》等。


TOP书摘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54.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