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T.S.艾略特的诗学世界
T.S.艾略特的诗学世界


T.S.艾略特的诗学世界

作  者:虞又铭

出 版 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552033052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诗歌  >  外国诗歌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T. S.艾略特的诗学思想与建树展开多维度分析,主要特点有三:一是从动态角度勘察艾略特诗学理念的前后变化,关注“非个人化” “客观对应物” “诗歌戏剧化”等观念在其诗学思考中的自我更新;二是结合艾略特对民主制度、法西斯主义的复杂态度,通过对其社会批评与诗学批评的相互参照,理解其立场;三是将艾略特的诗学探索置于西方诗学与中国诗学的双重坐标中,在多元比较中辨析其成就与局限。


TOP作者简介

虞又铭,江苏南京人,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语系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英语诗学、比较文学、戏剧学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文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戏剧艺术》等学术刊物,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课题等,并多次参与学术主编、译介等工作。


TOP目录

第一章 艾略特诗学思想的本体立场/1

第一节 文学自律性的多重辨析/2

第二节 非个人化追求与作品独立/18

第三节 理想的文学品质:统一的感受/42

第二章 艾略特诗学思想的内在发展/50

第一节 个性化的逐步强调与反法西斯之辨/51

第二节 “客观对应物”的层层消解/80

第三节 复调性的弱化与音乐性的增强

——以后期剧作为例/90

第四节 哲性诗学:“瞬时性”与“当下性”/103

第三章 艾略特诗学思想的渊源构成/116

第一节 文学长河中的诗学渊源/116

第二节 人文主义与宗教节制:艾略特与欧文·白璧德/130

第三节 终极实在与个人视角:艾略特与F. H.布拉德雷/142

第四节 此岸与彼岸相贯通的基督教信仰/152

第四章 艾略特与西方诗学思潮/164

第一节 批评与解释:艾略特与新批评派的交锋/165

第二节 文学是什么:艾略特与解构诗学的响应及间距/175

第三节 “客体派”诗学对艾略特的分庭抗礼/187

第五章 艾略特诗学的中国回响/220

第一节 九叶诗人对艾略特的诗学接受与主题变奏/220

第二节 城市“荒原”与悬置的反讽

——当代上海诗人与艾略特的共鸣/237

第三节 “旋转的世界的静点”与“般若波罗蜜”

——艾略特与禅宗思想的契合/251

结语/268

主要参考文献/271


TOP书摘

要对艾略特的诗学思想作一个明确的结语并不容易。在《玄学派诗人》中艾略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文明涵容着如此巨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作用于精细的感受力,必然会产生多样而复杂的结果。诗人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具涵容性、暗示性和间接性,以便强使——如果需要可以打乱——语言以适合自己的意思。”通过正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复杂且涵容的不仅仅是他的诗歌语言,更是他的诗学思想。在多侧面的交互一体中,在多维度的辩证统一中,艾略特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诗学空间。

在对传统的推崇与吸收中,他强调着当下的意义、个人的作用,这并不是一种矛盾性的夸夸其谈,其诗歌创作就给出了对这一诗学观的最好的印证。比如《荒原》对文学传统的吸收是史无前例的,但它却成就了艾略特卓越不群的个性风格,并扭转了一代诗风。在反对浪漫主义情感泛滥的过程中,他又恰当地保留了文学世界所不应该缺少的感性因素:“客观对应物”说通过对艺术形式的强调含蓄地肯定了个人情感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统一的感受力”说则以每个个体的感觉和感知去统领思想与信仰,鼓励人们在真切的、当下的直觉中感悟真理、体验永恒。这足以让我们认识到艾略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知性主义者,感性体验同样是他诗学追求不可分割的内核。

当然,一个绝对主义者根本无法建构出这样一种矛盾统一的思想体系。当他在1916年就断言“所有重要的真理都是个人性的真理”,就连上帝这永恒世界的象征也总是“需要重新被阐释”时,我们应该明了这种相对论倾向不会在其思想发展中轻易消失。相反,这一倾向几乎渗透在其诗学思想的方方面面。除了传统与个人、过去与现在、理性与感性、形式与情感之间的统一,艾略特关于文学本体的认识更是其相对主义精神的出色注解。

艾略特对文学自律性的强调令人印象深刻,文学不同于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伦理学,也不同于宗教宣传。他竭力反对文学与他者之间的混淆。这对后来英美诗学思想的发展意义重大。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强调文学自身合法性的同时,艾略特从来不对“文学是什么”这一问题作出明确的解答,事实上,他从根本上反对任何一种对文学的简单界定。在关于他与新批评的争论中,在关于他与解构主义诗学的相似中,艾略特对“文学性”、文学本质的质疑已经明确无疑。这不是说他不关注文学本身,而是说他拒绝用某种框架、某一定义把文学限制住,他宁愿在文学自律的同时保持着它的开放性。历史的视角、多元的把握,才是他接近文学的真正途径。

艾略特在宗教上对“绝对”的追求,也体现出相对主义倾向。《F.H.布拉德雷哲学中的知识与经验》《什么是基督教社会》《四个四重奏》等作品无不体现出这一点。艾略特主张以个人的感性体验来表达对无限的感悟,以“瞬间”和“当下”这两个时间维度来沟通永恒,这都是要在绝对和相对之间进行整合。他反对任何意义上的抽象理念,包括信仰。所以,绝对与相对的调和对于艾略特来说,并不只是宗教思想问题,同时也正是他亲自践行的诗学理念。或者我们应该说,哲学探索、宗教关怀与其诗学实践内在地形成了相互影响与牵引,共同成就了艾略特在绝对与相对之间所作的精深的探索。

总之,对于这样一位开创文学新时代的大家,我们应该秉持一种辩证多元的视角,以便尽可能地全面展现其思想的宽度与复杂。每一次对艾略特诗学思想的探索,或许只是对他的另一次接近。他的深刻与开放,值得我们继续作出各种辨析与梳理,正如他自己在谈到作品阅读时所鼓励的那样。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04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83.4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