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伦敦的25封来信:英国现场观察
伦敦的25封来信:英国现场观察


伦敦的25封来信:英国现场观察

作  者:杨猛 著

出 版 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定  价:45.00

I S B N :9787532784004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随笔/散文  >  中国现当代随笔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伦敦的25封来信》记录了非虚构写作者杨猛对英国社会的观察和所思所悟,特别从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反观自身、反求诸己。《伦敦的25封来信》涉及英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伦敦的25封来信》记录了被主流叙事遗忘的一战华工,也写了那些在今日英国“宁愿受苦也沉默”的华人群体;杨猛写在英国追逐精英教育的中国人家庭,这是竞争激烈的中国社会的焦虑情绪的延续;也写几个经历迥异的华人故事,讲述身处异国的他们如何给“中国人”的标签赋予新的定义;他还记录了那些引起英国社会震动的事件,探究英国社会如何与历史和解,面向未来。

  杨猛希望借助这些异乡故事,去审视中国人背负的文化烙印,反思我们的文化视野是否限制了进一步成长。这种文化格局如何定义了中国人跟世界的关系?反过来又如何塑造了今时今日的中国人形象?他山之石以攻玉,他乡故事以观吾土吾民。


TOP作者简介

  杨猛,资深记者,非虚构作家。

  曾两次入围“开发亚洲新闻奖”,2010年荣获日本举办的“开发亚洲新闻奖”一等奖。2013年获得“中外对话”和英国《卫报》主办的“最佳环境报道奖”。从1995年起开始记者工作,迄今为止,专注非虚构写作。


TOP目录

第 1 封 龙潜欧洲

第 2 封 在剑桥追寻诗和远方

第 3 封 宁愿受苦也沉默

第 4 封 辱华片和玻璃心

第 5 封 免税店的歧视风波

第 6 封 何处是我家

第 7 封 拼爹记

第 8 封 择校大战

第 9 封 虎妈育儿经

第 10 封 天才儿童是怎么炼成的?

第 11 封 他为库尔德而战

第 12 封 人妻先生的故事

第 13 封 罢课女孩

第 14 封 消失的唐人街毒枭

第 15 封 正义运动尚未终结

第 16 封 少女之死与社交媒体管制风波

第 17 封 一桩难以忘怀的谋杀案

第 18 封 追捕杀手的键盘侠

第 19 封 辛普森一家的战斗

第 20 封 高街书店悲歌

第 21 封 拜见蓉儿

第 22 封 寻找周峰

第 23 封 中国通、老人头、广场舞

第 24 封 马克思墓前的中国人

第 25 封 手艺人的最后荣光


TOP书摘

  收入本书的二十五篇文章,是我居住在伦敦的三年间写就的,记录了我对英国社会的观察和所思所悟,特别从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反观自身、反求诸己。

  有人曾这样形象比喻:中国人不光站起来和富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也“动”了起来,世界各个角落都有中国人的活跃身影。2016年我告别记者生涯,也告别北京,一家三口搬到英国。伦敦南部的一栋维多利亚式排屋里,全新的异国生活就此开启。

  我的迁徙是中国人国际化流动的缩影。最近二十年,中国人在世界上日趋活跃。中国人去地球各个角落旅行、工作、定居,这已司空见惯;我们了解和使用几乎所有的国际品牌产品,中国本身就是最大的世界制造工厂;中国人熟练地跟不同国家打交道做生意,很多人的子女选择到海外留学,以便学成回到竞争激烈的祖国谋一席之地。我们享受作为世界公民的便利,曾经以为生逢一个全球化时代,这浪潮无可阻挡。

  然而世事难料,就在我刚到英国的2016年,英国举行公投宣布脱欧,与此同时,欧洲多个国家的右翼政党和组织崛起,排外、反移民甚嚣尘上。在美国,特朗普高喊美国优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粹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回潮。我曾对英国这个诞生了大宪章、绅士文化、精英教育乃至幽默深邃的影视剧的国度充满向往。时过境迁,今日英国被脱欧搅得鸡飞狗跳,折腾三年没有结果,两位首相先后下台,权斗充斥政坛,民心四分五裂。

  全球化的一个副产物是,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外移、蓝领收入缩水、锈带丛生,加上金融危机和对精英政治的失望,令西方人民对全球化体系产生了普遍怀疑,民粹思潮由此泛起。而硬币的另一面,作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动机,人民生活水准大幅提高,同时也面临空气污染、贫富差距等挑战,民族主义情绪时常涌动。

  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即便身居伦敦西南一隅,我也能感到世界这艘大船的诡异波动。接下来,该如何寻找航向,船向哪儿开?

  三年来,我记录下被主流叙事遗忘的一战华工,也写那些在今日英国“宁愿受苦也沉默”的华人群体。某种意义上,中国人从未改变沉默隐忍的精神气质。我写在英国追逐精英教育的中国人家庭,这是竞争激烈的中国社会的焦虑情绪的延续。我写了几个经历迥异的华人故事,讲述身处异国的他们如何给“中国人”的标签赋予新的定义。我也记录那些引起英国社会震动的事件,探究英国社会如何与历史和解,面向未来。

  二十五篇文章发表于腾讯大家等国内媒体,收入时重新做了修订。归根结底,我希望借助这些异乡故事,去审视中国人背负的文化烙印,反思我们的文化视野是否限制了进一步成长。这种文化格局如何定义了中国人跟世界的关系?反过来又如何塑造了今时今日的中国人形象?

  他山之石以攻玉,他乡故事以观吾土吾民。是为序。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95.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