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乔治亚•欧姬芙:流浪的花朵
乔治亚•欧姬芙:流浪的花朵


乔治亚•欧姬芙:流浪的花朵

作  者:[美]艾莉西亚·伊内兹·古兹曼

译  者:夏莹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定  价:78.00

I S B N :978755983076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文艺体育  >  艺术家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乔治亚.欧姬芙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之一,被公认为美国现代主义之母,是美国偶像级艺术家,她创作的具有隐含意义的花朵、风景及动物骨骼成为其典型的艺术符号。本书以欧姬芙不同时期的作品为章节,讲述她在不同的家——实际的家庭、精神的家园的经历,以及这些“家”给予她创作的灵感。除了她的艺术作品,她的穿着、她的特立独行,不但成为一个时代的艺术与时尚偶像,也反映了20世纪乃至当今女性精神与个体独立的风貌。书中附有大量精美作品图片,使读者在了解艺术家生平经历的同时,感受艺术的魅力。

TOP作者简介

(美)艾莉西亚.伊内兹.古兹曼

艾莉西亚.伊内兹.古兹曼在新墨西哥大学学习艺术史,并在罗切斯特大学获得视觉和文化研究博士学位。她的作品发表在《现代画家》《每日服务》《杂志》《后记》《风景》等。她是一名独立学者、作家和编辑,常驻圣达菲。

 

TOP目录

简介 1

《夜间沙漠里的火车》:一位艺术家的蜕变 5

《来自远方、近在咫尺》:来自远方的纪念品 45

《平顶山东侧道路2号》:荒原及荒原之外 95

《云上天空 1号》:家在途中 137

尾声 169

尾注 180

原版书参考文献 189

原版书版权和图片出处说明 191

致谢 193

TOP书摘

一位艺术家的蜕变

 

 

导读:乔治亚.欧姬芙现在被公认为美国现代主义之母,她以描绘鲜花、摩天大楼、动物头骨,以及风景而闻名。本书完整地记录了她的绘画生涯,并展示了她的家庭、朋友的图像档案。这些珍贵的记忆和影像资料均来自圣达菲的乔治亚.欧姬芙博物馆,部分材料为首次披露。今天的选文摘自《流浪的花朵》第一章《〈夜间沙漠里的火车〉:一位艺术家的蜕变》,通过《夜间沙漠里的火车》这幅作品,展开欧姬芙从一名游历艺术家、学生和教师蜕变为一位纽约名声显赫的油画家的过程。

 

“现代主义是一个包容性极大的名词, 适用于对多种公认的、传统的形式的反叛。”

在作品《夜间沙漠里的火车》(Train at Night in the Desert) 中,跃动的火车头灯光牵引出白色的蒸汽团。背景中,漆黑的天空和虚无的大地融汇交织,没有地平线,唯有柔和的色调渐变。欧姬芙在接受《纽约客》杂志卡尔文.汤姆金斯的专栏采访时回忆道,她是在西得克萨斯的乡村创作出《夜间沙漠里的火车》的,那里“有一些小洼地”,因此“早班火车从远处开来时,时隐时见”。观众在这幅水彩画中可以感受到,火车只是暂时消失在缓坡后,很快会再次出现。我们通过欧姬芙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个瞬间,正如她本人所见,火车头沿着淡绿色轨道线蜿蜒而来,轨道线表明了火车的轨迹。欧姬芙居住于得克萨斯期间,在给丈夫的信中,她这样描述火车:“很高兴看到那个活生生的黑色物体在宁静中向我驶来,它喷出的蒸汽多么美妙。当我转过身时,太阳就在天边,一道细细的亮光瞬间光芒四射,万物皆变得耀眼夺目。我想你。”

1916年,欧姬芙在西得克萨斯州立师范学院(现得克萨斯A&M大学)任教期间,在大峡谷创作了《夜间沙漠里的火车》。作品名中的“夜间”将画中的景色定义为夜景,不过,这个名字并非欧姬芙本人所起,而是其他人命名的。实际上,我们并不清楚这幅作品是在夜间还是在清晨绘制的。欧姬芙被黄昏和黎明时分似乎要融化于天空的光线渐变吸引,因而这类场景频繁出现在她同时期的作品中。太阳跃上地平线时的光线,是欧姬芙这一时期作品的主题。在她同年创作的《清晨的天空》 (Morning Sky)中,一条浅黄色的光带横亘在肥沃的紫红色大地上。一道亮光打破夜晚的天空,将其渲染成橙色、血红色和靛蓝色,构 成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混合色彩。欧姬芙运用水彩来描绘光线变化的能力,不仅表现了她和周围环境的融会贯通,也展现了她对水彩颜料的运用自如。在《夜间沙漠里的火车》中,她通过水彩颜料和纸张留白来创作,成功地表达出一种模糊感。作品中,火车头喷出的大部分蒸汽并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纸张的留白。欧姬芙用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蒸汽的体积感,使其与黑色的背景反衬相映,可见她已经学会如何巧妙地运用白色为画面增添明亮感。

1917年,斯蒂格利茨在他位于纽约的291画廊出售《夜间沙漠里的火车》。在此之前,斯蒂格利茨和欧姬芙频繁地进行着专业上的交流沟通,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不久,两人便陷入爱河。《夜间沙漠里的火车》是欧姬芙生活中众多时刻的缩影。在从教期间,伴随着年龄、专业度和游历经验的增长,她作为艺术家的实践水平相应提升。和当时的其他旅行者一样,欧姬芙熟悉铁路交通。她看着火车穿梭于乡间和城市近郊,乘坐火车隆隆前行,在车厢里给亲密的朋友和熟人写信,翻看火车的照片,并将火车作为自己的绘画主题。在她的画作中,火车成了一种现代化的象征、一种时代变革的象征,也是她一生居无定所的 象征。欧姬芙早年游历广泛,1911~1918年,她曾先后在近十个城镇生 活。她乘坐火车旅行,从美国中西部到东海岸,最后又乘着火车去西南部追求自己的艺术,可以说,火车在她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和大峡谷中的其他事物一样,火车极具视觉冲击力,在绘画中可以被转化为近乎抽象的形式。和她同时期的其他水彩画一样,欧姬芙在《夜间沙漠里的火车》中仅捕捉了火车头最基本的特征。画面由几种简单的形式构成,每个元素都暗示着火车头的意象。欧姬芙并没有写实地画出火车,而是用自己擅长的线条、色彩及抽象元素的组合来表现火车。

《夜间沙漠里的火车》是本章的起点,也是回顾和展望的平台,记录了欧姬芙逐渐成长为成熟艺术家的过程,1916~1918年,欧姬芙在峡谷共创作了72幅水彩画(现存),《夜间沙漠里的火车》是其中之一。这些早期的水彩画是一条分界线,见证了一位女画家的蜕变,此前欧姬芙只是一名游历艺术家、学生和教师,不久后她便成了纽约名声显赫的油画家。如果说导师们塑造了欧姬芙观察世界的独特角度,那么她所处的环境则给她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摘自第一章:《〈夜间沙漠里的火车〉:一位艺术家的蜕变》

 


 

 

来自远方的纪念品

 

 

 

导读:20世纪30年代初,为欧姬芙的人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艺术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也是美国艺术家们背离欧洲和欧洲美学根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艺术家们开始寻求创作具有独特美国特色的作品。一些艺术家从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和西班牙裔(墨西哥混血儿)的文化中寻找灵感,另一些艺术家则将目光投向美国乡村的绿色景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欧姬芙为美国现代主义艺术贡献了一己之力,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美国西南部印象,那是一处充满矛盾的地方……

 

“我到达乔治湖后,画了一张马头骨的画,接着画了一张马头骨,然后又是一张马头骨。牛是阿马里洛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至于我无法想象那里没有牛将会变成怎样。我在画画时会想到在美国东部看到的城里人,他们总是高谈阔论,说要写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伟大的美国戏剧或伟大的美国诗歌。我不太确定他们是否会向往伟大的美国绘画,他们一直在谈论塞尚的作品,这让我觉得伟大的美国绘画甚至不像是一个可能的梦想……我对国家一腔热血,但当时,几乎所有名人贤士都会选择在欧洲生活,他们甚至不愿意住在纽约,那又如何诞生伟大的美国绘画呢?所以,在画牛骨时,我将背景涂成蓝色,并告诉自己:“我要画一幅美国绘画。他们可能认为画面两侧的红色条纹不怎么样——红、白、蓝——但他们会注意到这一点。”

[……]

几十年来,艺术家们一直将西南部描绘成美国的边疆,最后融入美国的土地。实际上,新墨西哥这块由西班牙裔人、土著人和盎格鲁人占领的土地争议度很高,直到1912年才成为美国的一个州,仅早于欧姬芙的画作约19年。因此,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语言(继续使用西班牙语和多种土著语言),在很多方面,西南部仍处于美国化的进程之中。在西南部,成为美国人并非易事,因为种族、殖民主义和民族的历史迭代深刻地定义了这里的地域性特征。1880年,艾奇逊、托皮卡和圣塔菲铁路 (后简称ATSF铁路)建成,为游客和移民在东西海岸及西南部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使他们得以熟悉这片充满异域风情的土地和人民。新墨西哥州和当地人依然保留着这里的地域特征,美国化为这一区域带来了新的观众,包括波希米亚艺术家们和富有的实业家们。

从更加个人化的角度来看,这些画作暗示了欧姬芙在西南部和东海岸之间的季节性旅行,以及由这种旅行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欧姬芙的生活都是这样一分为二的。众所周知,自1918年后,欧姬芙都是冬天待在纽约,夏天待在乔治湖畔,到了1930年,在欧姬芙与斯蒂格利茨结婚的六年后,她开始在新墨西哥州度夏。在欧姬芙宏大的人生地图中有着许多停靠站。显然,《牛头骨:红、白、蓝》是对新墨西哥州的一种暗示,但正如她所说,这幅作品是以她在旅行中收集的骨头为灵感,在乔治湖畔创作的。欧姬芙通过货运火车将“成桶的骨头”运往东部,并将这些新墨西哥州的纪念物收藏了起来。借由这些纪念物,她精心创作了能够证明她曾经多次涉足那片土地 的画作。这种对西南部的独特观察视角由来已久。

欧姬芙成为美国现代主义艺术家,因其对周围直接环境的描写和对所处之地的思考而闻名。她和西南部的连接显而易见,这种连接在后来的岁月中变得更加深刻。不过,目前欧姬芙对当地的看法,就像在《牛头骨:红、白、蓝》中一样,来自距离感。在乔治湖畔,她以运回的骨头纪念品为灵感作画,体现了她对一个地方的反思,这个地方也因旅行而变得弥足珍贵。这幅作品在形式和概念上都早于另外一幅名字充满诗意的骨头画——《来自远方、近在咫尺》(From the Faraway, Nearby)。在这幅1937年的作品中,一个羚羊头骨悬浮在由条状山丘构成的景观中心,鹿角在淡粉色的天空中层层叠叠。这幅作品营造出一种近乎神秘的氛围,因为它展示了一个尺寸远大于风景的头骨,这是对空间的一种调控。在这幅作品的空间安排中,头骨近在咫尺,而风景则来自远方,这无疑是作品名的来源。就欧姬芙而言,“远方”描述了她面对广阔原野时产生的特别的孤独情绪。从另一个角度看,《来自远方、近在咫尺》表达了欧姬芙对多个如家一般的地方的真实情感,从纽约到新墨西哥。当某一处家或者地方近在咫尺时,另一处却在远方被牵挂。这种近与远之间的张力在这幅画和其他画作中成为一种含蓄的主题,反映了欧姬芙作为一个旅行者的视角和生活方式。

每一幅作品都是欧姬芙人生新阶段的象征,比如《夜间沙漠里的火车》,这些画作为我们了解欧姬芙的一生提供了有利的视角。 在这一时期,斯蒂格利茨将欧姬芙引入了自己在画廊培育的艺术家和文人的圈子里。欧姬芙举办了第一场个人画展,并继续发展自己的风格,从水彩画转向油画。她依旧实践着道的理论,从周围环境中汲取灵感,从摩天大楼到花朵。欧姬芙的画作主题宽泛,但总体上显示出一种趋势,即挑战观众的思维定式,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平凡和非凡的事物。她关注盛开的和即将凋谢的花朵,也同样要求别人这样做。她说,自己的绘画实践就是让不为人知的为人所知。可以说,欧姬芙人生的这一篇章见证了她如何成长为完全成熟的艺术家——从她与斯蒂格利茨的合作到逐渐分离,再到她对完全自主的渴望。

 

——摘自第二章:《〈来自远方、近在咫尺〉:来自远方的纪念品》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00

开  本:32

加载页面用时:46.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