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中国祠堂(精装)
中国祠堂(精装)


中国祠堂(精装)

作  者:[德]恩斯特·伯施曼 著

译  者:贾金明

出 版 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定  价:118.00

I S B N :9787229135751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文化理论与研究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西方最早系统研究中国祠堂建筑的著作,初版于1914 年,共收录250余幅插图和照片、数十万字的文字描述和阐释。作者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考察了众多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的祠堂建筑,从历史、民俗、宗教和建筑等角度,对其整体设计规划和各种陈设作了细致的描述。由于战乱以及外国人对中国文物的掠夺等因素,书中呈现的很多祠堂建筑实物已经不复存在,伯施曼的一系列著作因而成为中国古建筑史领域极具史料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TOP作者简介

  恩斯特·伯施曼 (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德国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柏林工业大学前身)教授,中国建筑摄影鼻祖,全面考察和记录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人。1906 年至 1909 年间,在德意志帝国皇家基金会的支持下,伯施曼跨越 14 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的皇家建筑、寺庙、祠堂、民居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留下了 8000 张照片、2500 张草图、2000张拓片和1000页测绘记录。1932年,伯施曼受邀成为中国营造学社的通讯研究员。1933年至1935年间,被特聘为中国传统建筑遗产顾问。出版有《中国建筑》《中国祠堂》《塔》《普陀山》等作品。

TOP目录

01 中国建筑艺术研究之先驱——伯施曼

008 前言

第一章 上古时期的祠堂

002 1. 综述

003 2. 上古时期

005 3. 山西省蒙城黄帝祠

008 4. 山西省平阳府尧王庙

021 5. 山西省介休县周代介之推庙

第二章 三国人物祠堂

030 1. 汉代历史与著名人物简介

031 2. 历史事件

035 3. 陕西至四川官道两侧山中的三国英雄祠堂

044 4. 四川省绵州罗江县白马关庞统祠

0505. 武侯祠,四川省成都府诸葛亮丞相祠堂

057 6. 四川省邛州大邑县赵子龙将军祠

060 7. 老爷庙,武圣关帝庙

078 8. 张飞祠

083 9. 长江峡谷与激流处的三国英雄遗迹


TOP书摘

  张良庙位于紫柏山主峰的山坡 上,地处山谷之间,倚靠顶端有一殿宇的山崖。山崖平地而起,仅有一处缓坡与 山脉相连。现在我先简述下张良庙的大致结构,之后再对各个部分进行详述。

张良庙主体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又各有一根主轴线。第 一部分建筑群围绕1号主庭,第二部分建筑群围绕着前庭以及2号主庭。两处楼群 呈直角相对,1号主庭中侧楼11(东华殿)、侧楼18(包括菩萨堂、二山门和送 生堂)的横轴,位于拜殿、留侯殿两座建筑及远处山谷上殿宇授书楼所在的第二 部分的轴线方向,因此也使得两处院落相连贯穿。侧楼18正好位于第二部分的入 口,而它对面的侧楼11和里面供奉的神灵则起到影壁的效果。

  祠堂两大部分相互穿插的形式是由整座祠堂的既定用途和思想主题所决定 的。祠堂为纪念圣贤张良而建,他死后英灵位列仙班,反映出的是一种特定的、有历史感的自然之力,是这股力量创造并不断改造着我们的世界。张良化身成为 道家诸神之一,通过这一形式,中国民众可能更容易地理解形而上学与哲学。

  想要理解张良起的作用,就必须将他摆在众神之中,为介绍2号主庭做准备和 打基础。1号主庭中有众多道家神灵,通过他们,我们可以了解张良。在横向结构 末端的留侯殿,张良被作为神灵供奉。此处位于授书楼山丘的阴面,正是观望张 良庙的绝佳位置。正是在这座山丘上,少年张良从神人黄石公手中接过了那本名 书。张良的深刻思想和深远的影响力就来源于这本书中的学问。

  张良与神祠,两者缺一不可,二者在思想上相互联系,而且张良庙的两部分 在结构上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普遍意义上标准的中国寺庙平面图中,寺庙应该 只有一条轴线,所有楼宇应环其而建。据此,为供奉当地的主神(张良)而修建 的祠堂,应该位于一般祠堂的后方或前方。但是在张良庙中,由于受峡谷范围限 制,祠内各朝向的面积都不会很大。平面图的设计需要考虑从古老山口(柴关 岭)过来的主道,还要符合一般寺庙建筑的思想,将庙宇与位于山崖顶端的殿宇 (授书楼)完美融合,于是设计出了与一般设计不同的独特平面图。在建筑风格 上受到的阻碍、限制以及内部的矛盾,反而成就了最完美的结构。张良庙的平面 结构非常宏伟,不仅考虑了当地的情况,而且比其他任何可能性都更能确保对宗 教思想的展现、对细节的精心设计,以及与自然鬼斧神工所留下的美景的完美 融合。

  一般中国寺庙中常见的坐北朝南的要求,在这里却行不通。1号主庭甚至与之 相反,是坐南朝北。主入口紧挨着道路,这条路被门楼1、门楼2分段,两扇门给 张良庙外徒步的行人以出世之感,又让人觉得它们是侧边孔庙入口建筑的母题。 入口道路两旁都是一些做游人、香客生意的客栈和小店,这些小店的存在使这里 像一座小村庄。小店的聚集处与入口间有一片净区,这为祠堂的前区和影壁的设 立提供了空间。进入入口后,穿过一座大型拱门,经过一座小桥再进大山门,就 来到了祠堂的1号主庭。庭中有上文提到的供奉着道教神灵的庙堂。庭的左右各有一座六角飞檐的建筑,即钟楼与鼓楼,而两楼中间就是八角飞檐的方正殿宇。殿 中置一双位祭台,上有两尊神像倚背而立,一尊朝南,一尊向北。

  在一张从当地获得的旧平面图上并没有这座殿宇,可见它是后来建造的,但具体建造时间无法断定。如果把这座殿宇建在两条主轴线 的相交处会更加便捷,同时也置于2号院落的轴线上。可建造者非但没有这么做, 还把这座殿宇的位置向北移了一些。这样设计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将殿宇 置于两轴线相交处,殿内神像的肩部就会横穿主轴线 Ⅱ,这样既会模糊整个布局, 破坏现在东华殿作为横轴起点的作用,又会打破它与山崖上的殿宇50(授书楼) 间的均衡之势。

  灵官殿大部分都位于横轴线上,对于其外部的布局设计需要仔细观察。一座 成规模的庙宇屋顶通常为带有山花的双坡屋顶,屋脊与主轴线垂直,山花朝向侧 面。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修建此殿,山花就会位于主轴线 Ⅱ 上。这个方案在中国 人看来并不可行。在中国建筑中,山花朝向道路,或者绕过山花所在侧墙进入屋 内的情形非常少见。

  这里体现了中国与希腊庙宇的建造标准不同,在希腊庙宇中可以通过这面墙 进出。这种不同就是中国建筑富有独特性的原因之一,不过这是题外话了。如果 山花直接对着道路另一侧房屋的大门,那就像在门上贴驱邪避灾符一样会让人感 觉不舒服。因此,建造张良庙这座殿宇的时候没有选用带山花的屋顶,而是选择 了帐篷式的盔顶。

  二山门是2号院落的入口。进入入口后首先来到前庭,随后到达开放式的拜 殿。从拜殿望向主庭,可以看见留侯殿的阶梯和殿内的张良神像。两庭侧面均有 供游人、香客居住和待客的寮房与客堂,这些房屋面积比较大。侧楼18原是三轴 线建筑,与菩萨堂、送生堂合并在一起便扩大为五轴线,并与两旁的客房组成建 筑群,成为张良庙原本的起始处。张良庙的完整性与艺术性,让我想起了欧洲的 教堂,只不过这里庭院是露天的罢了。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412页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纯质纸

加载页面用时:85.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