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索恩丛书•审判希特勒:啤酒馆政变和纳粹德国的崛起
索恩丛书•审判希特勒:啤酒馆政变和纳粹德国的崛起


索恩丛书•审判希特勒:啤酒馆政变和纳粹德国的崛起

作  者:[美] 大卫·金(David King) 著

译  者:经雷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定  价:92.00

I S B N :9787520163729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一段之前无人讲述的法庭对抗,为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崛起铺平道路。

  1923年11月8日晚上,34岁的阿道夫·希特勒冲进慕尼黑的一家啤酒馆,朝上空开了几枪,宣告革命开始。17个小时之后,他的勇敢举动带来的是一连串的毁灭。希特勒要逃离警察的追捕。他的事业似乎结束了。

  《审判希特勒》讲述了希特勒和其他9名嫌疑犯被以叛国罪指控之后所发生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审判过程。远及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的记者也涌入慕尼黑,见证这一重大的为期四周的审判。最终,希特勒将在啤酒馆里的惨败转变成了创立不久的纳粹党的惊人胜利。这是这场审判将希特勒带到聚光灯下,为他之后煽动群众提供了之前未有的舞台,也将他带到了几乎不可能的通往权力之路。

  依据审判记录、警察档案和其他新资料,包括近期发现的500份Landsberg监狱记录。

 

TOP作者简介

  大卫·金(David King)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著有四部历史和叙事非虚构作品,包括《光之城的死亡事件》(Death in the City of Light)和《审判希特勒》。作为一名拥有剑桥大学硕士学位的富布赖特学者,金曾在肯塔基大学教授欧洲史。他是美国-斯堪的纳维亚基金会(American-Scandinavian Foundation)会士、国际拿破仑学会(International Napoleonic Society)会士,被他的高中母校选入学校“名人堂”。他的书被译为十余种语言,两家好莱坞制片厂购买了电影改编权。他与妻子和孩子生活在肯塔基州列克星敦。

 

  经雷,2006 年取得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硕士学位,2006~2012年在中国电影出版社担任编辑,2013年至今为《纽约时报》中文网翻译编辑。翻译作品有亨特·汤普森的《惧恨拉斯维加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和安德鲁·斯卡尔(Andrew Scull)的《文明中的疯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等。

 

TOP目录

 

第一篇 啤酒馆

1. 贝格勃劳凯勒

2. 吃不饱饭的亿万富翁

3. 四发子弹

4. 德国尤利西斯

5. “聒噪、粗陋、刺耳”

6. 流光溢彩的都市

7. 哈佛的馈赠

8. 新政权

9. “安全送达”

10. 反政变

11. 主动权

12.野蛮之辈

13.午夜慕尼黑

14.第264号令

15.“我不是胆小鬼”

16.决断时刻

17.大院里

18.希特勒的外国军团

19. 浴血之地

20. 逃亡

21. 人质的劫难

22. 新十一月罪人

23.遗嘱

24. 绝境

25. 审判前的审判

 

第二篇 法庭

26. “我们不会害德国”

27. 被告人希特勒

28. 供认与曲解

29. 闭门审理

30. 辩方的攻势

31. 无知的杰作

32. 一杯苦酒

33. 弗里克博士

34. 第一证人

35. 检察官的霉运

36. 当务之急

37. “古怪的先生”

38. 危险的游戏

39. 逃脱毁灭的命运

40. 第十三天

41. 是政变,不是政变

42. 大爆发

43. 暗示

44. 希特勒保镖出庭

45. 大转变

46. “叛国者生正逢时”

47. 从慕尼黑到瓦尔哈拉

48. 最后的陈词

49. 结束与开始

50. 名字说明一切

 

第三篇 监狱

51. 7号牢房的恺撒

52. 面对面

53. 谎言、愚蠢与懦弱

54. “持续的威胁”

 

后记

 

TOP书摘

摘自本书序言部分

  慕尼黑市中心以西的布鲁登堡街(Blutenburgstrasse)原本是个僻静所在,此刻却聚集了一大群人。骑马的卫兵,便衣警察,还有两个营的邦警部队,在一座红砖建筑外巡逻。任何人不得入内,除非持有盖着相应印章的通行证及带照片的证件。建筑里面,沿着长长的走廊走到尽头的小房间,保安会检查包里有没有手榴弹,或是长筒袜里会不会有匕首。

  这一天是1924年2月26日,举国上下凝神屏气,期待着叛国案庭审的第一天。据慕尼黑警方获得的线报,一伙流氓歹徒打算冲进城内阻挠法庭审案,营救被告人,说不定还会再发起一场叛乱。

  上午快八点半,被告人阿道夫·希特勒走进挤满了人的法庭。他身着黑色套装,别着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和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他的头发整齐地拢向左边,胡子修得很短,方方正正的,也就是人们戏称的“鼻涕制动器”。

  他身高五英尺九英寸,体重达到了170磅,个人的最高纪录。不过在柏林《福斯日报》(Vossische Zeitung)的一位记者看来,他的瘦小身形仍然很不起眼——和已经被禁的国家社会主义党散发的那些照片比起来,他本人没那么威风。在走向前排座席的途中,希特勒停下来亲吻了观众席几位女士的手。大概就是奥地利人的礼数吧,一位巴黎《晨报》(Le Matin)记者写道。

  十名被告有九人和希特勒一样,是从这座建筑内的一个临时牢房押到这里出庭的。不过第十位,也就是最后一位被告,却是坐着豪华轿车而来。他就是埃里希·鲁登道夫将军,第一次世界大战取得东线胜利的功臣,他制定的大胆战略差一点赢下了西线战事。然而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说他在1918 年春的一系列冒险的攻势耗尽了德国本已不多的资源,将国家推向战败的结局。

  鲁登道夫的表情坚毅而肃穆,一头精心修剪的白发,看上去是典型的普鲁士人,傲慢而自负。合众社记者说他“趾高气昂,一脸轻蔑地”走进来,仿佛超然于世外。从高耸的衣领里冒出来的硕大双下巴被他稀落卷曲的胡须遮盖住。鲁登道夫走到前面,在希特勒身边坐下,德国民族主义者卢克·吕德克(Luke Lu¨decke)日后会说,他的样子就像“一座傲视这个世界的高塔”。

  以叛国罪审判这么一位武功彪炳的人物,势必是轰动事件。然而在那天早上的法庭里,很少有人想到,将在这场法律大戏里露脸的真正明星是他身边的那个一等兵。

  在审判之前,阿道夫·希特勒虽野心不小,但终归是个小人物,一个支持者不多的地方政党领袖。国际媒体时不时还会拼错他的名字,对他的背景介绍,就算有也很马虎,只是用开玩笑的口气说,他领导了一场被《纽约时报》称为“巴伐利亚滑稽歌剧”的运动。然而等到审判开始,这样的好日子也就没多少了。

  在法官们准备进入法庭时,房间的两扇侧门出于安全考虑都是关着的。来自美联社的外国记者看到希特勒和鲁登道夫握了手,进行了友好的交谈。鲁登道夫看上去很镇定。希特勒则有些烦乱,看得出情绪紧张。这可以理解。

  一旦罪名成立,刑法第81条规定最高可处终身监禁。不过对希特勒这种尚未取得德国国籍的奥地利人来说,还有另一条相关法律。《保卫共和国法》第9节第2款要求,犯有叛国罪的已决犯在刑满后需驱逐出境。

  希特勒会不会被定罪、入狱、驱逐,进而被世人遗忘呢?

  那天早上出庭时,他最担心的就是这样一个下场。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516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