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中外5000年文明互鉴
中外5000年文明互鉴


中外5000年文明互鉴

作  者:王其钧 编著

出 版 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定  价:298.00

I S B N :978751461873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中外5000年文明互鉴》是一本便于阅读、信息量庞大的人类文明史册。从史前文明时期到鸦片战争爆发前的近代世界,贯穿全书的时间轴将本书分为中国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两部分,展现了人类文明和而不同的发展脉络。“经折装”连续不断的展现形式,配以大量精美的手绘图片,带你博览人类文明发展长河中的吉光片羽。

TOP作者简介

  王其钧,1957年生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本科、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硕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人文社科中心主任。其绘画作品多次获奖并在国外展出,艺术理论书籍多次获奖并被翻译成英、法、德、日、韩等多国语言。被多家媒体誉为“学者型画家”。

TOP书摘

徜徉在人类智慧的长河里

《中外5000 年文明互鉴》是一本便于阅读,信息量庞大的“视觉书”。它以时间为轴,通过巧妙的

时空融合与结构设计,丰富的图片与形象的讲述方式,向读者生动再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与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既是展示人类文明的综合图册,又具有工具书的参考查询价值。为方便读者更好地使用本书,我们特设计本导读示意图,为您一一解析本书的构成元素,使您能够更加自如地畅游人类文明的长河。

贯穿全书的时间轴线为您轻松定位文明的瞬间

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采用连续不断的“奏折式”版面设计,以时间轴线为核心。该轴线采用公元纪年法,从始至终贯穿全书,历史年表、大事记、图片以及图片说明都围绕它依次展开。它不是死板的时间单元的堆砌,而是依据历史的发展,采用一种前宽后紧的布局,越往后发展,时间区间越紧凑,体现出人类文明日益递增的发展速度与丰富的文明成果。这一轴线还将全书自然分割为上下两个部分,上方是中华文明,下方则是世界文明,从而体现出空间的概念。无论您流连于人类文明的何处,都能随时通过这条轴线,获得清晰的时空定位。

中外对照的形式架构凸显和而不同的文明历程

本书最大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单独或孤立地向读者讲述某一文明的发展,而是以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照为形式架构,通过集中展示同时却不同地的文明,不仅让读者了解中外文明各自的演变,更凸显出文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发展历程,进而揭示出人类历史和而不同的发展大势。这种对照讲述的方式,有助于读者建立全球视野和博大胸襟,在对伟大文明产生更深共鸣的同时,也更加珍视这些人类共同的遗产。

简洁清晰的历史年表再现中外历史的发展轨迹

紧接时间轴线的两侧,分别是中外历史年表。其中,中国历史年表主要介绍不同朝代的更替,而外国历史年表则将中国以外人类历史上的帝国、王朝、国家等信息,按照兴起的时间排列在对应的时间节点下方。这种布局方式,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各大洲历史演变轨迹的了解,同时,也使读者得以在中外历史之间任意穿梭,并为读者理解各大文明的成就提供对照性的时代背景。

详尽系统的大事年表具有工具书的查询价值

在中外历史年表的外侧,是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该大事年表从人类文明的初始,一直记叙到鸦片战争爆发前的近代世界,重点罗列出中外历史进程中深具意义的大事。其中,世界历史部分的大事更以不同小色块界定所属大洲。对意欲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读者来说,本书的大事年表具有独立的使用价值。通过时间查询,读者可以轻松了解中外各历史时期或时间点上的历史真貌。同时,这些历史大事也与本书的图片、图片说明形成了良好的呼应。

手绘图的大量使用带给您全新的视觉体验

与过去图册里大量使用照片不同,本书主要采用了手绘图这一新颖的形式。这种形式不仅使历史对象的再现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也更有助于表现对象的细节,尤其在描绘建筑物时,能克服照片的缺陷,极为清晰地刻画建筑的形制和细部,甚至再现出相机无法拍摄的内部结构。相信这些精美的手绘图片,必将给您带来独特的审美角度和全新的视觉体验。图片说明构成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知识板块本书图片配有丰富的文字说明,这些文字说明构成本书大事记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知识板块。它们不仅丰富图片的内涵,引导读者对图片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展现人类建筑史、绘画史、雕塑史。与世界历史年表和大事年表相呼应,世界历史部分的图片说明也以不同色块标明所属地区,既分别描绘各大洲人类文明的各自成果,又在这种混合排列中,勾勒出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形象画面。

《中外5000 年文明互鉴》以丰富的图片内容、密集的知识信息和一目了然的排版布局,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演绎得生动而又传神,可以说是表现中华与世界文明的一次视觉盛宴。现在,就用这张导读图,来陪伴您漫步人类历史的长河之边吧。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前言

从古至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或民族的历史都不是孤立发展的。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世界文明史离不开中华文明史,而了解世界文明史也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华文明。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建立全球视野,培养更加广博的历史观。通过编写《中外5000 年文明互鉴》一书,我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次直观地感受和比较研究中华文明史与世界文明史的机会。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回顾历史,可以对照当下社会的文明,同时更好地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人类的技术在不断进步,文明也在一直发展。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艺术与社会深层联系的规律却没有太大的改变。这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区别。要想了解人类文明就应该同时了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这两个方面。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一些文明已经消失了,一些文明正在慢慢消失,还有一些文明尚在延续中。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到今天,今后又将发展到何处去?这是本书留给读者的思考。

这本书使用“墙书”的形式,也就是一个长卷,可以在一个教室的墙面上展开陈列。当然,为了携带和保存方便,我们做成了可以折叠的书,并且单面印刷,以保留墙书的特点。用文字阐述历史当然可以在条理上描述清晰,但是在具体形象上却难以让人产生印象。以图像解释历史,可以事半功倍,让读者用较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历史信息。

本书采用前宽后紧的布局形式,前面部分一页就是几千年的跨度,逐渐过渡到一页一千年、一百年甚至五十年的跨度。这条时间轴线贯穿本书,方便读者在阅读时准确定位每一个知识点所属的时空。这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历史上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予以呈现的模式,能够让读者对繁杂的信息一目了然。

本书在展示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时,使用了六种不同的颜色来做标记。这些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中国、欧洲、非洲、亚洲(除中国外的其他亚洲国家)、美洲和大洋洲。读者只要了解了色彩标注的规律就能很容易地把知识点和相关文明所在地域联系起来。

处处为读者考虑是本书的主要特点,希望你能喜欢这本书。

王其钧 博士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140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8开

纸  张:铜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9.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