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犹太人三千年简史
犹太人三千年简史


犹太人三千年简史

作  者:[美] 雷蒙德·P.谢德林

译  者:张鋆良 宋立宏

出 版 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21309442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犹太人从哪里来?

  他们如何在几个世纪的颠沛流离中维系强烈的社群意识?

  当代犹太人为何在饱受蹂躏的历史阴影下仍然对民族身份感到自豪,并将他们的民族家园发展得蒸蒸日上?

  全书涉及面广、信息量大,通过追溯犹太人从传说时代直到当前中东和谈的历程,既展现了决定犹太历史进程的主要地理、文化、政治因素,又介绍了形形色色的犹太人,他们塑造出犹太人的性格、心态和愿景。为了使这一综述具有国际视野且合乎时宜,作者聚焦于每个历史时期的关键事件和占主导地位的犹太社群。

  作者是受人尊敬的希伯来研究学者、文化史学家、著名作家兼拉比。在他笔下,一个在多元文化生存环境中卓然自立的民族的事迹被娓娓道来。书中包括实用的地图、生动的图片、大事年表和补充素材,将这些资源集于一册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对犹太人感兴趣的读者打开了方便之门。


TOP作者简介

  雷蒙德P.谢德林,著名学者,美国犹太神学院中世纪希伯来语文学教授。著有《葡萄酒、女人和死亡:中世纪希伯来语诗歌论美好生活》(犹太出版社1986年版)等多部专著,并译有多种中世纪希伯来语诗集和《约伯记》。2004年荣获美国国家犹太文化基金会所颁发的文化成就奖。

 

  张鋆良,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东方哲学与宗教专业博士生。主要从事犹太和以色列研究,已出版译著《失追鸟》等。

  宋立宏,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犹太-以色列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犹太文明研究,已出版多部专著、编著和译著。


TOP目录

什么构成犹太史的连续性——中译本导读

引言

第一章 古以色列人的起源和王国:公元前1220年以前至公元前587年

第二章 犹地亚和流散的起源:公元前587年至公元70年

第三章 罗马治下的巴勒斯坦和萨珊治下的巴比伦:70—632年

第四章 伊斯兰世界的犹太人:632—1500年

第五章 中世纪基督教欧洲的犹太人:9世纪至1500年

第六章 奥斯曼帝国和中东的犹太人:1453—1948年

第七章 西欧犹太人:1500—1900年

第八章 东欧犹太人和美国犹太人:1770—1940年

第九章 纳粹屠犹

第十章 犹太复国主义和以色列国的起源

第十一章 1948年后的犹太人

跋语 犹太人的前景

致谢

犹太史书目

索引

译后记


TOP书摘

第九章 纳粹屠犹

  通向奥斯威辛的最后一段铁轨。照片,版权方为莎莉·索姆斯,由约翰·帕内尔为本书翻拍。纽约犹太博物馆提供。

  1938—1945年间,欧洲大陆上的千年犹太史以大屠杀告终。这场浩劫的规模超出人类想象,永久改变了全世界犹太人的面貌。

  19世纪,德国犹太人被赋予公民权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欣然接受德国的公民身份与文化认同。文化适应所提供的机遇几乎不可抗拒。就连情愿与犹太过去保留联系的人,也看到德国文化与德国经济体系的优越,遂采纳西欧生活方式,将德国文化视为自己的文化。1870—1871年,在普鲁士和法国交战期间,犹太人与其他德国人并肩战斗,对自己的德国公民身份倍感自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德国犹太士兵荣获铁十字勋章,对他们个人和家族来说,这不仅是对英勇作战的认可,更是忠于祖国的证据。

  然而,如果说犹太人对更大社会的态度有了深刻变化,这个社会对他们的态度却鲜有起色。

  多个世纪以来,基督教世界疑心重重地视犹太人为异类,基督教神职人员在布道中反反复复说他们是杀害救世主的凶手,他们还被当作恶棍,要为所有不幸负责。人们没有特别的理由去消除这份根深蒂固的遗俗,遂听之任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社会面临战败国的压力,欧洲基督徒对犹太人一贯以来的厌恶又浮出水面,其方式和强度是德国犹太人完全始料未及的,他们自以为已经很好地融入了德国社会。

  一战后德国的环境有助于极端民族主义思想抬头。战败蒙羞以及获胜协约国的索赔压榨造成的经济危机,使许多德国人敌视外部世界。战后的政治动荡和经济萧条也致使人心惶惶,许多人担心不久前刚推翻俄国政权的共产主义革命会出现在德国。为了回应这些态度,一些极端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开始出现。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年)组织和领导的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通常简称“纳粹”)脱颖而出,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政治运动。

  在希特勒职业生涯初期,犹太人就在他的政治思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声称,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不是德国人民的过错,而是因为犹太人背信弃义。他还指责犹太人掀起俄国的共产主义革命,称他们正在德国谋划一场类似的革命。除了这些政治观点,他还散布一种伪科学的种族理论。按照这一理论,德国人及其他北欧人属于高级人种“雅利安人”,在容貌、体力、智力上都出类拔萃,堪称优等种族。其他民族属于劣等种族,可按等级排列:雅利安人之下是地中海人,地中海人之下是斯拉夫人,而处在最底部的,是排在黑人之后的犹太人,他们天生就是腐蚀和摧毁文明的犯罪种族。希特勒声称,犹太人和德国人通婚是为了削弱雅利安人的种族优越性,犹太人参军是为了当内奸,犹太人写书是为了腐蚀德国的智力生活,犹太人当艺术家是为了用颓废的污秽污染德国,犹太人渗透进商业公司是为了摧毁这些公司和德国工人。最重要的是,犹太人策划了这场经济危机。不过,希特勒说日耳曼人终究不可战胜,因为他们在基因上比其他人种优越,生来就注定统治世界。

  希特勒在他早期政治宣言《我的奋斗》(1925—1927年)中写道:只有摧毁犹太人,才能迎来德国的复兴。因此,从一开始,消灭犹太人就是希特勒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他能够吸引德国大众的原因之一。他的口号是“犹太人是我们的灾星”。在一种非常真实的意义上,把希特勒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称为“对犹太人的战争”,是不无道理的。

  纳粹党不是通过革命或政变上台的,希特勒也没有“夺取政权”。希特勒能赢得大批追随者,是因为他所散布的包括威胁犹太人在内的暴力言论广受欢迎,而这些追随者够多够强,足以使他成为在1919—1933年间统治德国的民主政体(一般称为魏玛共和国)中的玩家。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通过合乎宪法的途径成为总理,在同年3月5日举行的选举中,纳粹党又以44%的选票获得对政府的控制权,得以贯彻他的政治纲领。

  在纳粹执政的最初几年,政府的政策是破坏犹太人的生计,逼迫他们离开德国。选举刚结束,在1933年4月1日,该政策就以全国抵制犹太商业和专业机构的形式生效,这项政策对政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4月7日,犹太人被清除出公务员队伍。4月11日,“非雅利安人”(定义是至少有一位犹太祖父母的人)的法律范畴设立,这是为了加速犹太人与德国社会其他成员的隔离。随着时间推移,适用于“非雅利安人”的法律纷纷获得通过。各行各业的就业大门对“非雅利安人”一扇扇关上。最后,犹太儿童也被赶出学校。

  犹太人很快成为纳粹民兵和政府官员任意施暴、胡乱逮捕和当众羞辱的对象。“犹太人免进”的警示牌出现在工商企业、咖啡馆、体育场馆和旅游度假地,甚至公园长椅也分设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专座。战争纪念碑上的犹太人名字被抹去,威胁犹太人的海报随处可见。这一阶段迫害的顶点是1935年《纽伦堡法案》的通过,该法案剥夺犹太人的德国公民身份,禁止犹太人与非犹太人通婚,还强制推行其他限制与规定。

  与此同时,集中营开始建造。1933年建在达豪的集中营是最早的一批之一。它最初用来关押“政治犯”或“危险分子”,如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工会成员、耶和华见证会成员、同性恋者,以及一些被认为具有潜在危险的犹太人,如作家、记者和律师。1936年,盖世太保(秘密警察)接管集中营,他们有权拘留任何人。随后,萨克森豪森和布痕瓦尔德又新建起两座集中营。次年,犹太人开始被关进集中营,仅仅因为他们是犹太人。

  在这些压迫之下,许多犹太人离开德国,但还没有发生大规模外流。并非所有德国犹太人都有国外关系,允许他们进入另一个国家,也并非所有犹太人都有移民的经济条件,而且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对移民有严格限制。此外,大多数犹太人难以相信反犹政策能够持续,或者希特勒这样的怪物能够长期控制一个现代而先进的国家。大多数犹太人觉得自己完全是德国人,以为德国同胞迟早会清醒,要么推翻纳粹政府,要么逼其改弦更张。令他们灰心的是,他们发觉大多数德国人对犹太人的困境无动于衷,不愿冒险反对官方政策,或者他们实际上赞同政府的反犹政策,尽管和犹太人有个人友谊或长期交往。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许多受反犹法律影响的人甚至都算不上是犹太人。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德国犹太人已完全同化,他们与非犹太人通婚,改信基督教,放弃与有组织的犹太社群的一切联系。更多犹太人虽然没这么极端,但也试图将生活中的犹太成分降到最低限度。但对非雅利安人的严格定义意味着,皈依基督教的犹太人的孙辈也被算作犹太人,哪怕他们几乎不知道自己有犹太血统。在中世纪,犹太人一般可以通过改宗自救,但《纽伦堡法案》逼迫犹太人移民,否则无法自保。

  1938年3月,当德国吞并奥地利时,在德奥两国民众势不可挡的热情之下,奥地利基督徒自发攻击和羞辱奥地利犹太人。此外,新的官方措施也被用来对付犹太人;德国在当年晚些时候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西部并于1939年占领整个捷克,之后也采取了类似做法。但是,真正为犹太人在德国的生活敲响丧钟的事件发生在1938年11月9日至10日的夜晚,史称“碎玻璃之夜”。是夜,德国全境的犹太商户和会堂遭到打砸破坏,许多犹太人沦为一场全国范围的集体迫害的受害者。政府声称,这次事件系民众自发,目的是报复一名犹太人在巴黎谋杀一名德国政府官员,但它实际上由政府特工周密策划和协调实施。政府处理得好像是犹太人自己引起破坏的一样。德国犹太社群被处以10亿马克的罚款,新反犹法规被强制实施,犹太儿童遭学校开除,大批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不过,在这一阶段,如果犹太人能拿到签证,获准进入其他国家,仍可以从集中营获释。

  “碎玻璃之夜”事件后,德国犹太人的文化与经济生活彻底走到尽头。现在没有人再怀疑逃离德国的必要性。许多犹太人匆忙廉价抛售产业,外国领事馆前排起申请签证的长队。为了尽快驱逐犹太人,德国政府先在维也纳,后在布拉格和柏林设立移民中心,简化移民手续,加速犹太人外迁和对犹太人财产的侵占。政府想用大量犹太移民压垮邻国,从而激发邻国的反犹情绪。可是即使犹太人已经陷入绝境,几乎没有国家愿意放松移民限制,控制巴勒斯坦的英国还在此时减少了那里接收移民的配额(见第十章)。可怕的情景出现了,不少船只满载着有时甚至带着合法移民证件的犹太难民,从一个又一个港口被遣返,不得不驶回欧洲的犹太人屠场。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犹太人从此无法再逃离欧洲,但德国试图将犹太人驱逐到邻国的政策一直持续到1941年末,那时已禁止向外移民,对德国犹太人的政策已变成谋杀。

  但在东欧,对犹太人的蓄意谋杀已经开始。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时,波兰是世界上犹太人口最集中的国家,也是犹太宗教与文化生活的主要中心。占领波兰后,德国人实施适用于德国境内的反犹规定与限制,但实施力度要大很多。犹太人被不分青红皂白地折磨和枪杀,到1939年底,超过25万犹太人被害身亡。德国人高度重视对波兰犹太人的镇压和毁灭,有时甚至将其看得比军事利益更重要。在铁路交通发达的城市,比如罗兹、华沙、克拉科夫和卢布林,他们建立隔都,把这些城市和数千个村庄中的犹太人塞进隔都;在隔都外非法逗留的犹太人一经发现,即遭处决。德国人命令犹太人佩戴黄色六芒星,以便于辨认。他们侵占犹太人的产业,强迫隔都居民做苦力,特别是干诸如修路之类与战事有关的重活,还让他们挨饿和受虐待。

  犹太隔都由听命于德国人的犹太理事会(Jewish councils)管理,这种安排表面上延续了犹太人半自治的传统模式,也因此有助于制造一切如常的假象。但是,德国人设立犹太理事会,最终目的是要实施自己的计划。随着战争的进行,犹太理事会的真实目的昭然若揭,它们并不是为绝望的隔都居民提供组织援助,而是满足德国人的需求。这些需求变本加厉,让理事会的理事进退两难。

  在战争初期,隔都内的犹太人尚能得到国外犹太救济组织的援助,被征召的犹太劳工还能拿到配给。较大的隔都有时组织得相当好,在拥挤、贫穷、疾病和普遍的虚幻气氛中,慈善组织、学校、医疗服务机构尽可能地发挥作用。个别犹太人有时发现,通过贿赂和合作能获得德国警卫的特殊照顾。但是,管理隔都生活的规定不断收紧,德国人的要求不断增加,到1941年底,从外界接收食物包裹遭到禁止,饥饿、疾病和死亡率于是便显著攀升。官方规定的食物配给每天只有1100卡路里,隔都里的犹太居民饿得奄奄一息。

  随着战争的开始,集中营的功能发生变化。以前只是用它们关押威胁政权的敌对分子或敌对嫌疑人,现在则用它们剥削囚犯的劳动力。集中营还用来执行集体灭绝:有项安乐死计划是杀害精神病人和慢性病患者的;在拉文斯布吕克(Ravensbrück)女子集中营,还有一项计划是将怀孕的犹太妇女用毒气毒死。因此,抓进集中营的犯人越来越多,波兰的奥斯威辛、特雷布林卡(Treblinka)、马伊达内克(Majdanek)和索比堡(Sobibor)建造了新的集中营。从1941年开始,几座集中营增设焚尸炉,处理囚犯尸体,操作焚尸炉的也是囚犯,他们遭定期处决,以防焚尸炉的内幕外泄。

  德国人在1940年入侵法国后,把非法国籍犹太难民从德占区驱逐到维希傀儡政府所控制的地区。维希政府配合贯彻反犹政策的力度超出纳粹的期望。它禁止犹太人参与公开活动,剥夺他们的公民权利,还设立由法国人管理的集中营,非法国籍犹太人从这里被运到东部杀害,但法国籍犹太人受到保护,免于驱逐出境。相形之下,在法国沦陷区,巴黎附近的德朗西(Drancy)建有一座集中营,许多法国籍犹太人从那里被运往奥斯威辛。德国于1942年底占领法国南部大部分地区,犹太人便涌入由意大利占领的小块地区。德国人在1943年入侵意大利后,这些犹太人只能坐以待毙。

  在其他被占领的国家,对德国的反犹政策是否合作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合作,各国差异很大。在荷兰,对犹太人的迫害激怒了公众并引起总罢工,最后不得不出动军队镇压;教会领袖号召大家抵制,许多荷兰基督徒藏匿犹太人。但大多数荷兰犹太人还是被送往集中营。包括国王和政府官员在内的丹麦基督徒保护丹麦犹太人,设法将他们用渡轮运过海峡,送到瑞典,拯救了几乎整个丹麦犹太社群。保加利亚人也拒绝与德国人合作,保加利亚犹太人因此躲过一劫。

  意大利虽然是德国盟友,也处在一个官方反犹的法西斯政权的控制下,但在其整个参战期间都没有配合“对犹太人的战争”。它颁布反犹立法,也适时地设立了集中营,但在围捕犹太人方面只是敷衍了事,且意大利集中营里的待遇也比较人道。1943年9月,意大利向同盟国投降以后,意大利犹太人才真正开始遭受厄运。德国人占领意大利北部,那里居住着大多数当地犹太人,还有许多来自法国和南斯拉夫的犹太难民。德国人将他们围捕并送进死亡营。即便如此,许多犹太人还是得到非犹太朋友的保护。天主教的许多机构,如男、女修道院甚至梵蒂冈,都暗中抵制德国法令,藏匿犹太人。但是,教宗庇护十二世从未抗议德国对犹太人的所作所为。西方世界最有权势和影响力的宗教领袖在当时的缄默,直到今天仍被视为一大憾事。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85.8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