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牛津通识课:黑洞、光、行星、引力(套装全4册)
牛津通识课:黑洞、光、行星、引力(套装全4册)


牛津通识课:黑洞、光、行星、引力(套装全4册)

作  者:[英]凯瑟琳·玛丽·布伦德尔,[英]伊恩·沃尔姆斯利,[英]戴维·罗瑟里,[英]蒂莫西·克利夫顿

译  者:张建东 叶昊扬 周应秋 刘悦 颜子昂

出 版 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定  价:108.00

I S B N :9787544392730

所属分类: 大众新知(科普)  >  宇宙科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牛津通识课》系列丛书 ,是牛津大学出版社镇社之宝。自1995年出版以来,该系列已经涉及数十种学科,包含近700本读物,全球销量过1000万册。《牛津通识课》的特点在于,每一本书对应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由该领域的权威专家撰写。确保读者能在三小时内读完一本,并在读完之后搭建起一门关于该主题的专业级知识框架。 目前,该丛书中的大部分已被世界各大知名高校选为专业入门教材。牛津出版社曾这样描述他们的野心:“《牛津通识课》将会涵盖所有主要学科, 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个可读性强且包罗万千的工具书图书馆。”

    《引力》是支配宇宙的四大基本力之一。在本书中你会读到那些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的工作真正是什么,了解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开始从专业角度真正认识这个宇宙的“主宰者”——引力,了解20世界“最伟大的”发现——引力波。

    《黑洞》是宇宙学最热门的的话题,但黑洞究竟是什么?是时空瓦解之地?是所有恒星都无法避免的终极命运吗?将科学事实与科幻小说分开,将黑洞的知识全面、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向读者展示黑洞在宇宙中扮演的真正角色。用看似矛盾、神秘且有趣的黑洞现象,概述黑洞的性质和特征,讲述了包括大恒星的壮观崩溃和星系中心发现的巨大黑洞等天文现象。

    《光》是宇宙的信使。因为有光,万物的轮廓才在我们眼中显现。但肉眼可见的光只占整个光谱的一小部分,大量不可见光携带着来自宇宙诞生之初的信息,穿越遥远时空,为我们送来了世界运行的奥秘。光是宇宙自己书写的私人日记,了解光,就是了解宇宙的秘密。

    《行星》我们是空旷宇宙仅有的智慧生物吗?除了孤独,还有生存的焦虑困扰着人类:除了地球,我们是否真的无处可去?而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我们头顶上数以亿计的行星里。行星科学相关的知识爆炸性增长,但人类对其他世界的迷恋从未停止,也许头顶的某片星空中,会有我们未来的朋友,甚至未来的家乡。

 

TOP作者简介

 

    【英】凯瑟琳·玛丽·布伦德尔(Katherine Mary Blundell),英国牛津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牛津圣约翰学院高级研究员。

    【英】伊恩·沃尔姆斯利(Ian Walmsley),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务长,也是该学院实验物理系主任,曾担任牛津大学副校长和胡克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

    【英】戴维·罗瑟里(David A. Rothery),英国开放大学的行星地质学教授,曾担任欧洲航天局/JAXA联合水星探测任务MIXS的英国首席科学家。

    【英】蒂莫西·克利夫顿(Timothy Clifton)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任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讲师

 

TOP书摘

 

    《黑洞是什么 | What Is a Black Hole?》

    黑洞就是一个引力很强的空间区域。任何东西——甚至连光——都因为不够快,不能从其内部逃离。虽然这一概念最初是在理论物理学家丰富的想象中被构思出来的,但现在我们已经在宇宙中发现了数百个黑洞,并且它们以百万计。尽管这些黑洞是不可见的,但它们以一种很容易被探测到的方式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并对其产生影响。确切地说,这种相互作用的性质取决于相对黑洞的距离: 太近的话是不能逃脱的,但更远的地方就会出现一些戏剧性的壮观现象。1964 年,安·尤因(Ann Ewing)在一篇报道1963 年于得克萨斯州举办的一个研讨会的文章中首次提到了“黑洞”一词,然而她从未说明是谁发明了这个词。1967 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需要一个词作为“引力坍缩彻底的恒星”的简写,于是开始推广这个术语—— 不过坍缩的恒星这一概念早在1939 年就由他的美国同事罗伯特·奥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 和哈特兰·斯奈德(Hartland Snyder)提出来了。事实上,关于现代黑洞概念的数学基础在1915 年就已经诞生了。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在空间中有孤立无转动的质量的条件下解出了爱因斯坦的重要方程(在他的广义相对论中被称为场方程)。

    在此之后过了20 年,印度物理学家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 研究了恒星死亡时会发生什么。以此为基础,英国的亚瑟·爱丁顿爵士(Sir Arthur Eddington)解决了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比奥本海默和斯奈德的工作稍早一点。爱丁顿的计算表明,当大质量恒星耗尽所有燃料时会坍缩形成黑洞,不过爱丁顿自己在1935 年向皇家天文学会宣称其物理含义是“荒谬的”。尽管这个概念看起来荒谬,但黑洞无疑是我们的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物理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1958 年,美国的大卫·芬克尔斯坦(David Finkelstein)取得了更进一步的进展,他明确了黑洞周围存在一个单向表面。这对于我们将在下一章中讨论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表面的存在不允许光从黑洞内部强大的引力中脱离,而这也是黑洞是黑色的原因。要理解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首先要理解物理世界的一个深刻的特性:任何运动的粒子或物体都存在一个最大速度。

快是有多快

    丛林法则之一是:不想死得快,就得跑得快。除非你异常狡猾或者善于伪装,否则只有足够敏捷才能存活下来。哺乳动物摆脱劣势的最大速度取决于其质量、肌肉力量和新陈代谢之间复杂的生化关系。宇宙中运动最快的实体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由完全没有质量的粒子所呈现的,例如光的粒子(被称为光子)。这个最大速度被精确地定为每秒299 792 458 米,相当于每秒186 282 英里,几乎比空气中的音速快100 万倍。如果能以光速旅行,我将能够在十四分之一秒内从我在英国的家中到达澳大利亚,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从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也就是太阳出发的光只需要8 分钟就可以到达我们这里。而从太阳系最外层的行星海王星出发,光子到地球的行程时间也只有几个小时。我们说太阳离地球有8 光分,而海王星离我们有几光时。这会导致一个有趣的后果,如果太阳停止发光或海王星突然变成紫色,地球上的任何人发现这些重要信息都分别需要花上8 分钟或几小时。

    现在让我们来考虑光线从太空中更加遥远的地方传回地球的时间有多长。我们的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是一个长达几十万光年的星系。这意味着光从银河系的一侧行进到另一侧需要几十万年。离本星系群(银河系是其中的重要成员)最近的星系团, 也就是天炉座星系团,离我们有几亿光年。因此, 在围绕天炉座星系团中的某颗恒星运行的行星上如果有一位观察者,手头配备了恰当的仪器回看地球,可能会看到恐龙在地球上徘徊。不过这只是由于宇宙浩瀚得令人难以置信,才使得光的运动看起来迟缓且费时。但当我们开始考虑如何将火箭发射到太空时,宇宙规定光速是上限这一点就会带来一种有趣的效应。

 

    《光是什么 | What is Light?》

 

    光使我们看到周围的世界。我们通过对光的感知来收集物理世界的第一手信息,并观察它们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光的这种承载与传递信息的能力,也许就是它最重要也是最显著的特征。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6.8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