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中国经济史的大分流与现代化:一种跨国比较视野
中国经济史的大分流与现代化:一种跨国比较视野


中国经济史的大分流与现代化:一种跨国比较视野

作  者:马德斌 著

译  者:徐毅、袁为鹏、乔士容

出 版 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丛 书:社会经济史译丛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定  价:72.00

I S B N :978730820044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经济学理论、研究与通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史的大分流与现代化:一种跨国比较视野》内容分为五篇,共计九章,另加导言与结语。

  第一篇包括四章,旨在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大分流问题作一个长时段的分析与诠释。第一章探讨中国的传统政治制度与朝代更替的历史演变,第二章分析清代的财政体系与国家能力的关系;第三章探讨中国传统的法律与政治体系及对中国传统商业与金融组织的影响;第四章是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检讨19世纪至20世纪间中国货币体系的特征。

  第二篇共有两章内容,是对大分流问题的实证分析,这两章内容都是根据实际工资、身高、计算能力以及识字率等众多指标及数据,运用计量方法,系统比较中国、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生活水平。此两章均与多位学者合作,在此致谢。

  第三篇则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个案,转而探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化问题。本篇从这一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估算出发,然后从历史的角度阐释了20世纪初现代上海成功崛起的制度因素。

  第四篇的两章内容集中探讨了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与日本在养蚕业与缫丝业方面的不同发展历程,以此透射中日两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不同命运。

  第五篇收入我的两篇书评,分别评论了两本有关大分流论述的著作。


TOP作者简介

  马德斌(Debin Ma),现为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并在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等研究机构兼职。1998年获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日本一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后分别就职于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分校、日本政策研究大学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2012—2015年,任国际经济史协会(International Economic History Association)秘书长和理事,也是亚洲经济史学会和国内量化历史研究的发起人之一。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与东亚经济的长期增长,制度与法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以及欧洲国家长期经济发展的比较,国际生活水平的比较等。


TOP目录

导言: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而不是中国?

第一篇 大分流的制度视野

 第一章 :石头,剪刀,布:传统中国朝代更替的制度逻辑

 第二章 :清朝的财政与国家能力分析

 第三章 :传统中国的法律与经济

 第四章 :近代中国货币与货币体系概观

第二篇 大分流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 :1738-1925年中国的工资、物价和生活水平

 第六章 :18-20世纪中国生活水平与人力资本的演变:来自实际工资与人体计量学的证据

第三篇 现代化:江南地区的案例研究

 第七章 :1911-1937年江南地区经济增长:一个数量与历史的分析

 第四篇 中日现代化比较:以近代蚕丝业为例

 第八章 :为何日本现代化比中国先行一步:来自1850-1937年养蚕业的教训

 第九章 :在作坊与工厂之间:19世纪下半叶中日缫丝业的变迁

第五篇 书评(二篇)

 阿夫纳·格雷夫《制度与通向现代经济的路径:中世纪贸易的教训》读后

 琼·劳伦·罗森塔尔与王国斌合著《大分流之外:中国和欧洲经济变迁的政治》读后

结语:中国经济在历史上什么时候落伍的?


TOP书摘

前言/序言

  本书是我近二十年来在各种国际书刊上发表的英文论文的选辑修订而成。辑入论文大都具备三个特点:第一,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关联着近来学界热议的近代早期西欧与中国之间出现的大分流(The Great Divergence)问题,即中国经济在历史上什么时候落后了以及为什么落后。与其他有关大分流的论著不同,我的研究强调把18世纪甚至更早的大分流问题与19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化问题联系起来思考。第二,这些论文的研究都是基于中国、欧洲或者日本之间的比较视野。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所辑论文的研究均引入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或方法,尤其是近二十年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计量统计与实证分析等方法。

  全书内容分为五篇,共计九章,另加导言与结语。第一篇包括四章,旨在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大分流问题作一个长时段的分析与诠释。第一章探讨中国的传统政治制度与朝代更替的历史演变,第二章分析清代的财政体系与国家能力的关系;第三章探讨中国传统的法律与政治体系及对中国传统商业与金融组织的影响;第四章是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检讨19世纪至20世纪间中国货币体系的特征。

  第二篇共有两章内容,是对大分流问题的实证分析,这两章内容都是根据实际工资、身高、计算能力以及识字率等众多指标及数据,运用计量方法,系统比较中国、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生活水平。此两章均与多位学者合作,在此致谢。

  第三篇则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个案,转而探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化问题。本篇从这一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估算出发,然后从历史的角度阐释了20世纪初现代上海成功崛起的制度因素。

  第四篇的两章内容集中探讨了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与日本在养蚕业与缫丝业方面的不同发展历程,以此透射中日两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不同命运。

  第五篇收入我的两篇书评,分别评论了两本有关大分流论述的著作。

  除了导言与结语为我发言与讲演的整理稿外,本书大部分文章根据我过去二十年已独立出版的论文修改编辑而成,所以章节之间会稍有重复或不完全一致,但好在每章也可以自成一体,读者可以单独阅读。且其中第五、六章和第九章有一定程度的经济与统计学模型与术语的使用,另外,如果原文引用的文献为外文,我们在翻译时大部分保持了原文,也请读者留意。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72.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