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剑桥古代史•第一卷第一分册:导论与史前史(精装)
剑桥古代史•第一卷第一分册:导论与史前史(精装)


剑桥古代史•第一卷第一分册:导论与史前史(精装)

作  者:[英] I.E.S.爱德华兹,C.J.嘉德,N.G.L.哈蒙德 主编

译  者:汪连兴,张春梅,王瑞,尹昌兰,汪鸿宇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 书:剑桥古代史

出版时间:2020年04月

定  价:240.00

I S B N :978751619694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剑桥古代史》初版于20世纪前期,自70年代开始由英语世界及法国、德国等国的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长达30年的重写,由原来的12卷扩展至14卷19册。新版《剑桥古代史》将初版中公元3世纪的古代史下限推到公元7世纪左右,大量增加关于古代埃及、西亚文明与早期希腊历史,以及社会经济史、文化史的内容,在古代文明的起源、古代经济的一般特征、古典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关系、古代世界的转变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本书为第一卷第一分册,包括导论与史前史。本书从地球开始形成讲起,叙述了生命的起源、人类的产生和进化以及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人类的发展。作者分别是地质学、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历史学、年代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从多角度生动介绍了早期人类发展的历史。

  本册《导论与史前史》是全套《剑桥古代史》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在内容安排上只能服从全书的格局,即限于地中海及周边地区,而不涉及东亚、南亚、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及南、北美洲。这对于想了解整个世界史前史的读者来说,可能是个缺憾。


TOP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I.E.S.爱德华兹,英国不列颠学会会员,不列颠博物馆埃及文物部主任

  C.J.嘉德(已故),英国不列颠学会会员,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院古代闪米特语言与文明专业前名誉教授

  N.G.L.哈蒙德,英国不列颠学会会员,布里斯托尔大学希腊史教授

  译者简介

  汪连兴,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张春梅,大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王瑞,美国雪城大学英语文学硕士,现供职于瑞士

  尹昌兰,中国石油物探局高级工程师

  汪鸿宇,医学硕士,现供职于加拿大


TOP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地质时代

第二章 农耕和城市生活兴起前东欧、西亚和埃及的自然状态

第三章 埃及、西亚和欧洲的原始人类

第四章 语言的见证

第五章 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早期人类

第六章 年代学

第七章 上篇 西亚最早的聚落(公元前9—5千纪)

第七章 下篇 公元前4000年以前的安那托利亚

第八章 城市的发展(从欧贝德至乌鲁克V末期)

第九章 上篇 前王朝时期的埃及

第九章 中篇 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的巴勒斯坦

第九章 下篇 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的塞浦路斯

第十章 爱琴海地区的石器时代

缩写文献

各章参考文献

总索引

地图索引

地图导读

译者注


TOP书摘

  译者序

  终于给本册译稿打上了最后一个句号。掩卷而起,如释重负。2010年6月从郭小凌教授那里接受这项翻译任务时怎么也没想到,《剑桥古代史》这部书竟耗去了我整整六年光阴。其中两年半是耗费在全书的译名规范统一工作上,可惜由于种种干扰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另外三年半,则是全身心扑到了手中这第一卷第一分册的翻译和审校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剑桥古代史》所蕴含的巨大学术价值和学术魅力,如强大的磁场一般,吸引着我如此忘情而不悔地投入。

  如果说整部《剑桥古代史》用“博大精深”四个字来概括,那么最能体现这四个字的,可能是这第一卷第一分册。

  本册书名的副标题是PROLEGOMENAANDPREHISTORY(导论与史前史)。但是,主编们好像没有为这一册或这一套书安排一篇专门的导论,所以,本册的真正内容就是史前史。或许,主编们原先曾有这样的计划,但是后来取消了,而把整个这一册作为全书的导论。因为史前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整个人类历史的序幕。本书开宗明义第一句话是:“历史的视野始于地球起源,经过整个地质时代,最终进入人类进化阶段。”主编们用整整两章篇幅,从地质学到地理学,洋洋洒洒五六万字,把读者带进了人类起源、人类进化乃至文明发轫的恢宏背景。这样的气势,这样的视野,是一般史前史著作难以企及的。

  接下来的第三、四、五、六章,分别从考古学、语言学、古人类学和年代学这四个学科切入,对石器时代开始以来的人类史前史作了全景式的宏观考察和叙述。主编们为这四章邀请的执笔者达九位之多,都是各自学科领域内的著名专家学者。他们集数十年研究之功力,高屋建瓴,驾轻就熟,厚积薄发,详略交错,全面展示了埃及、西亚和欧洲地区主要石器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特点,概述了200多万年以来的人类进化史,并且从语言文字变迁的角度论述了地中海区域的部族更替和人口、文化变动情况。特别是第六章,正如主编们所说,三位主笔都是“古代世界编年的德高望重的权威”,“每卷卷末表格里的年代即是他们反复斟酌的结果”。三位学者基于他们的渊博学识和真知灼见,为公元前3千纪—前2千纪这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年代学基础。他们的研究成果,先是被各卷册的作者所接受,很少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而后又在整个古代史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此后的第七、八、九、十章,就完全呈现了考古学一枝独秀的景象。六位作者纵横驰骋在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内,各种史料信手拈来,如数家珍,把客观主义史学方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们笔下,西亚、埃及和欧洲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自打“人猿相揖别”以来,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最重大的三次革命,就是火的使用、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而农业革命最早就是在西亚发生的,并很快传播到埃及,最早的国家也正是在这两个地区诞生的。因此,把西亚和埃及这段历史讲清楚了,也就差不多把整个人类社会的这段历史讲清楚了。

  作为本专业领域的研究者,我第一次接触到《剑桥古代史》,还是在30多年前读研究生时。1978年,我和郭小凌同时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为该院在“文化大革命”后招收的第一批世界历史研究生,师从廖学盛先生攻读世界古代史。郭小凌主修希腊史;我主修原始社会史,也就是今天习称的“世界史前史”。

  在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原始社会史研究领域一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史前社会理论独领风骚。70年代末至80年代是原始社会史研究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1984年前后(纪念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一百周年),各种论著和译著如雨后春笋般大批涌现。这个时期出现了三部标志性著作:林志纯主编的《世界上古史纲》(人民出版社,1978)、宋兆麟等编著的《中国原始社会史》(文物出版社,1983)以及林耀华主编的《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代表了当时国内史前社会研究的最高水平。尤其是《世界上古史纲》的原始社会部分(毛昭晰主笔),此后几十年间一直是国内高校世界古代史教科书相关部分的编写蓝本。这个时期,还大量引进或介绍了包括《剑桥古代史》《金枝》《地球上的人们———世界史前史导论》等在内的西方学术名著,也翻译出版了一批苏联学术界的研究精品,如苏联科学院的三卷本《原始社会史》和苏联高校通用教材《世界原始社会史》。因此,史前社会研究在史料上有很大突破,视野上也大为拓展。但是另一方面,在坚持马恩史前社会理论体系的同时,又无批判地保留了他们许多明显过时的论断。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967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0.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