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儒林内史
儒林内史


儒林内史

作  者:房向东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定  价:79.00

I S B N :9787214223838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纪实/报告文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以出版人为描写对象的笔记小说,由24个前后接续的短篇组成。通过一个个见人见事见精神的精彩叙述,当代出版人的所思所想、所忧所乐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书中内容全都来自作者对工作和生活的切近观察和切实感受,人物立体可感,细节栩栩如生,语言幽默风趣。翻阅此书,相信读者会在微笑、苦笑之余,生发一些或深或浅的思考。


TOP作者简介

房向东,编审,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三家出版社、四家杂志社工作。出版“房向东鲁迅研究文集”六部,另有《醉眼看人》《肩住黑暗闸门的牺牲者》《喝自己的血》等多部散文随笔集行世。


TOP目录

序一.聂震宁/ 001

序二.王彬彬/ 009

“老夫子”/ 001

“吴打杂”/ 008

恩爱夫妻/ 016

面试/ 021

拆墙记/ 027

协议书/ 033

窥探/ 041

“学霸”/ 045

有棱有角的人/ 063

拉票/ 068

正高职称/ 074

“林局长”/ 087

“美编”/ 105

烟盒/ 114

陈双喜/ 119

拾荒者的荒地/ 125

达观者/ 131

“西装先生”/ 143

处理品/ 156

社长的烦恼/ 161

梦非梦/ 185

电梯坏了/ 190

朱晨花/ 193

局长传奇/ 205

后记/ 220


TOP书摘

“老夫子”

贾集之是“文革”前厦门大学毕业生,是方仁尧曾经工作过的《创造》月刊的编辑室主任,方仁尧的顶头上司,人送外号“老夫子”。

贾集之与方仁尧共事时四十五六岁,头发已稀疏斑白,背微驼,瘦瘦干干,一如枯柴。他患有风湿病,是在干校留下的纪念。季节更替,最是难挨,不免唉声叹气:“唉唉,又要变天了,又要变天了,唉唉。”他脸色偏黄,还有点暗,那神情,时时让人感到秋凉已近。

贾集之是个不知名的书法家。《创造》月刊的文章标题常常由他题写。外行看过去,与名家并无区别;内行见了,说是与名家只有三点六米的距离。他的一个老同学可是省内数一数二的书法名家,他不时挂在嘴边,引以为荣,引以为知己。方仁尧托他向这位名家索要墨宝,还真如愿以偿,得“积学储宝”四字。贾集之爱惜自己的书法,用之于工作,天天自我玩赏。一上班,他就展开稿纸,为作者和读者写回信。方仁尧坐在他对面,他用毛笔写从右至左的竖排的信,每每缓缓点头。看他那认真煞人的劲头,方仁尧就想笑。经常的情况是,有的作者的文章不足一千字,他的回信却有两千字。这让作者感激涕零,称他是认真尽责的好编辑。然总编却屡有意见,说他整天忙着回信,却不见编出几篇好稿,效率太低。可是,老总说归说,他写归写。每写完一封信,他总要自我观赏三五分钟,那神态,仿佛在看他初恋情人的照片。有时,有了得意之信,还得让方仁尧欣赏一番。

贾集之开稿费也认真到家。他面前摆着一个计算器,每篇稿件的字数都算得清清楚楚,容不得半点含糊。比如,一篇稿件八千八百八十八字,每千字八十八元,他会开出七百八十二元一角四分这样的稿费单来。对此,财务不高兴了,说开七百八十元就行,那二元一角四分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他平心静气地说:“怎么开是我的事,怎么发是你的事。我尽责了,别人不尽责我却管不着。”

贾集之的同学、朋友,正赶上好时代,既有知识,又有经验,很多都成了开花芝麻,节节高哩!每每听到一个同学高升了,发财了,他总不无惆怅,要发很久的愣。他心里在想什么呢?也许想到自己的穷愁?想到自己的郁郁不得志?想到自己虽然有过人之处,却怎么落得如此的结局?

满腹经纶,怀才不遇。天晓得是不是把自己的长处或者自己感觉的长处,来对比别人的短处。把自己看作一朵花,把别人看作一堆臭屎巴,这也是常有的事。

他对同学或熟人的高升,经常的态度是:哼,没有什么了不起!或者是:中国没有希望了,这样的痞子也能当官?哼哼,当初他还调戏过女同学哩!

这几年,贾集之的同学、朋友,该升的都升了,能升的还在继续升;该出成就的也出成就了,有的还成全国一流的著名学者哩!

他的一位吴姓同学,当了副省长。尽管这位副省长几年前刚刚当副厅长时,贾集之也大骂他是草包,但时过境迁,随着这位老同学的官运亨通,草包也变成了“绸包”“丝包”。不仅吴副省长变得能干,贾集之也引以为骄傲了。

“吴副省长是我的同学”,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认识他的人,可以不知道他的职务和职称,却不能不知道他有一个当副省长的同学。

这个同学还成了他的知交哩!

这个同学刚刚生出来的时候有九斤重,头上还有一个血管瘤—他对吴副省长的这些“隐私”,知道得一清二楚,如此也可见他们交往之频繁,交情之深厚。

有一回,贾集之到省直机关门诊部看病,排在他前面的有一个年轻人,病历上写着文化厅,而文化厅正是吴副省长分管的。

贾集之拍拍年轻人的肩膀,问道:“你也是文化厅的?”

年轻人困惑地点点头。

“管你们厅的吴副省长,昨晚还在我家里坐哩!”他按捺不住,脸上充满难以言状的优越感。

“是吗?”年轻人说,“可是,我不认识他呀。”

显然,贾集之很失望。不过,他很快缓过神来,也觉得自己有点儿多此一举,喃喃道:“他是我的老同学……”也算是为自己找了楼梯下吧?

他的另一位同班同学刘再复,成了全国闻名的大学者、大作家。

刘再复先前与贾集之的交情怎样,我们不得而知。而现在,他们虽然地处南北,但我们从贾集之的言语中,可知他们是文章知己。贾集之常说,再复的某一观点,是和他切磋以后才发表的,其中的某一段话是根据他的意见修改的,等等。

刘再复的同学之谊,似乎成了贾集之的人生支点之一。刘再复每来一封信,他都会悄悄地拿给某甲看,然后再给某乙看,某丙看,某丁看……看时,对甲、乙、丙、丁都神秘兮兮地说:“我只给你看呀!”以示友好。贾集之的同事可以不知道他的太太是谁,他的孩子是男的是女的,却绝对不会不知道他是著名学者和作家刘再复的老同学。

因为有了吴副省长和刘再复的无形支撑,贾集之变得高大了,似乎也变得强有力了。单位的头头,他不放在眼里,哼,小小处长,神气个鸟,我的同学还当了副省长哩!文坛中人,更不放在眼里,仿佛他有了一个全国一流学者的同学,自己也成为一流的学者了。省内许多作家,虽然比他有实绩,但他实在是不屑一顾的,用他的话说,就叫:毛毛雨,不成气候;毛毛虫,不足道哉!

方仁尧是在出差途中认识了贾集之的吴副省长和刘再复的。

和贾集之一起出了几回差,方仁尧知道了他有这样一个习惯:出差前,买好了邮票,写好了信封,把买的保险票据从机场挂号寄回。方仁尧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这是对家庭负责任的表现。万一飞机失事,家人可以凭此向保险公司索赔。”方仁尧听了,惊诧不已。他时时想着飞机会失事呀,和他一起坐飞机,仿佛是一场生死离别。私心不禁发毛。方仁尧说,万一失事了,保险公司会赔的。他说:“是的,会赔。可是,凭据呢?没有凭据,怎么赔?所以,要把保险的票据寄回去。”方仁尧没有这样的人生经验,当然没有预备挂号信之类。头一回,“老夫子”非要把方仁尧的保险票据与他的一起寄给他太太。他还说:“万一出事了,我太太会把它送给你爱人的。”第二回出差,贾集之问方仁尧带了挂号信没有,方仁尧说没有。贾集之说,那和他的一起寄吧,方仁尧说不必了。他直摇头,说:“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没有责任心啊!”

几年后,方仁尧调到出版社工作。虽同在一个城市,却再没有见到贾集之,用计算器算一算,也已有十四年十个月零六天不曾谋面了。几年前,方仁尧听说他在那杂志社待不下去,提前退休,然后到他是台商的亲戚那里帮着人家经商了。贾集之老先生也能下海,让方仁尧不免也蠢蠢欲动。

无论如何,他是个好人。方仁尧想套用一句歌词来表达他此时的心意—愿好人一生平安。

[1990年1月2日)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25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32开

纸  张:纯质纸

加载页面用时:10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