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精装)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精装)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精装)

作  者:李零,刘斌,许宏,樊锦诗 等著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定  价:88.00

I S B N :978710806796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  文物考古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早已刻入中国人的基因的“上下五千年”到底是什么样的?20世纪中国考古学的发现,不仅充分证明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还呈现了另一种与典籍里的中国相似而不同的华夏。得益于考古学的襄助,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中华文明景观,得到了史无前例的丰富,更加精彩、蔚为大观,甚至改变了世界对中华文明的基本看法。

  本书由“中读”同名热销精品音频课程改编。从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十个独具代表性的考古遗址——新石器时代的良渚古城、堪称*早的“中国”的二里头遗址、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拨开古蜀迷雾的广汉三星堆、见证中西文明交流的小河墓地、秦始皇陵、汉代海昏侯墓、汉唐长安城、宋代沉船南海I号、敦煌莫高窟,分别由十位负责一线勘探的考古人——刘斌、许宏、唐际根、高大伦、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段清波、杨军、刘瑞、崔勇、樊锦诗,以亲历者的角度为公众揭开考古探掘的面纱,带领读者来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现场,讲述中国十个重大考古发现的发掘经历、前沿进展以及文明背后的故事。这一个个现场如同“时间胶囊”,展现了中国各阶段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风貌,提供了独立于文献之外的历史信息,是另一种观察中华文明的视角。


TOP作者简介

  李零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先秦考古研究及中国古汉语研究

  刘斌 良渚古城的发现者,良渚古城考古主持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许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考古队第三任队长

  唐际根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原安阳殷墟考古队队长,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

  高大伦 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教授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罗布泊小河墓地发掘领队,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段清波 西北大学考古学教授,原秦始皇陵考古队长

  杨军 海昏侯墓考古队队长,江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刘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研究室研究员

  崔勇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第一批水下考古队员,南海Ⅰ号的考古发掘领队

  樊锦诗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TOP目录

引 言   从文明二字想到的 |  李 零 

 

1、良 渚:5000年前的神秘古国 | 刘 斌 

长江流域文明的摇篮/良渚古城,5000 年前的“超级工程”/ 玉琮上的神人面孔

 

2、二里头:何以堪称“最早的中国”?| 许 宏

洛阳盆地,“最早中国”的诞生地/ 二里头的“中国之最”/ 二里头的龙形象为何“最中国”?

 

3、殷 墟:埋藏着一个真实的商王朝  | 唐际根

甲骨文到底写了些什么?/ 青铜器,“青铜时代”的文明象征/ 妇好究竟是怎样一个女人?

 

4、三星堆:拨开迷雾下的古蜀故都  | 高大伦

中国考古史上的第二次考古发掘/ 从传说到实证/ 三星堆文明与中国以外的上古文明

 

5、小河墓地:罗布荒原上的中西文明交融之谜 |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深埋在沙漠中的小河墓地是如何被发现的?/ 千年女尸“小河公主”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罗布泊楼兰的消失与生态保护

 

6、秦始皇陵:中央集权制的缩影 | 段清波

秦始皇的真实形象是怎样的?/ 秦陵的兵马俑等陪葬坑代表了什么?/ 不止军事和暴政,秦文化其实是多彩的

 

7、海昏侯墓:一座布局清晰完整的汉代列侯墓园 | 杨 军

27天的汉代皇帝刘贺/ 5200多枚出土的简牍,或许将改写历史典籍?/ 海昏侯墓的孔子镜屏

 

8、汉唐长安城:十三朝古都背后的兴衰史 | 刘 瑞 

十朝都会一城中:为什么这么多朝代都定都长安?/ 长安城到底有多宏伟气派?/ 长安城最繁华的商业街

 

9、南海Ⅰ号:一艘价值连城的沉船, 一段尘封海底的历史 | 崔 勇

中国水下考古的诞生/ 浓缩了海洋时代的南宋商船/ “来样加工”的国际贸易形式在宋代就出现了?

 

10、敦煌莫高窟:璀璨的艺术宝库 | 樊锦诗

为什么会在大漠之中建造石窟群?/ 莫高窟,一座世界艺术宝库/ 藏经洞有哪些珍贵的文物?


TOP书摘

  从“ 文明”二字想到的

  李 零

 

 

  文明的概念

  “文明”是个文化概念。

 

  英语的civilization 跟归化有关:词头civil,意思是公民的、本国的、有礼貌的、有教养的;词尾zation,表示“化”,化成本国人、开化人。公民是本国人、开化人,与它相对,是刚刚归化的移民和尚未归化的外国人。比如在机场通关,拿本国护照的公民、持绿卡者和外国人要分开排队。移民局(Immigration Office),有人就译为“归化局”。

 

  希罗多德(Herodotus)把不说本国语言的人,一律叫作“野蛮人”,如希腊人把波斯人叫成野蛮人。希腊语的野蛮人,英语作barbarian,barbarian 的本义是外国人、不说本国语言的人。北非有柏柏尔人(Berbers),柏柏尔也是这个意思,他要强调的是,我是我(我者),他是他(他者),我是文明人,他是野蛮人,内外有别。

 

  现代汉语受日语影响,有所谓“讲文明”。讲文明是讲外国礼貌,有绅士风度,甚至把绅士手中的拐棍叫作“文明棍”。日本人用“文明”翻译civilization,然“文明”二字本借自汉籍,先秦古书原来就有这个词。古之所谓“文明”,文指文彩,对野而言;明指光明,对暗而言。野虽粗鄙,却有质朴的一面;暗是阴影,却与光明相伴相随。这个词跟“启蒙”(enlightenment)有关。启蒙之义,一是把愚昧变成聪明,二是把黑暗变成光明。

 

  中国古代有“人文”一词。“人文”指人类发明,有别于天地万物、自然界固有的东西。“人文初祖”指人类发明的集大成者,比如黄帝君臣就是这样一种符号。现在,我们把“文史哲”通称为“人文”,西方即称为humanity。

 

  西方以“文明人”与“野蛮人”相对,在我国则为“夷夏之别”。夏人住在中心(即所谓中国),是文明人;夷人或蛮夷戎狄住在周边(即所谓四裔),是野蛮人。孟子骂许行,说他是“南蛮舌之人”,意思与希罗多德说的“野蛮人”一样,首先看重的是语言的不同。

 

  “化”分两种。古人认为,“以夷变夏”是野蛮化,“以夏变夷”是文明化。如汉晋印章有“率善归义”一词,即指羌胡等族认同和归附汉文化。

 

  语言是文化之一种,衣冠穿戴和饮食习惯也是。文明是文化概念,不是种族概念。

 

  老派的人类学家以欧洲为中心,把地球上的人群分成野蛮、文明两大类,仍然保持着古典时代的基本分类法。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则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大类。马克思、恩格斯受19 世纪历史学和黑格尔影响,也使用这类词。

 

  文明有等级之分。刘禾开过一个会,专门批判“文明等级论”。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属哪一类哪一等级,不光取决于大小、取决于贫富,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跟美国亲疏远近如何。西方现代人类学家说,文明无所谓高低贵贱,这是在按西方的政治正确来讲话,具有欺骗性。

 

  文明的标准

  小时候,我们都听说过四大文明: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其实,文明何止四种。欧洲有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西亚有两河流域文明(包括亚述和巴比伦)和波斯文明,南亚有印度文明,东亚有中国文明,中美有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南美有印加文明,加起来至少也有十大文明。

 

  这些文明,很多都是失落的文明,失落是常态,不失落是意外。像我们中国,至今在很多方面还保持着与古代的连续性,太不容易了。20 世纪80 年代,金观涛以“超稳定结构”称之。“超稳定结构”是那个年代主流思潮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当然是负面的。其实,失落有失落的原因,连续也有连续的原因,无所谓好坏。

 

  什么叫“文明”?这通常有两套标准。

 

  一套是技术发明的标准,如金属、城市、文字等。研究此类东西,当然离不开考古。文化历史考古学以考古文化为研究目标,文明在考古文化之上,比考古文化大,比考古文化长。这类要素,在有些文明那里是有缺失的,但中国文明是三大要素齐全的文明,在十大文明中,传播范围最广,连续性最强。

 

  另一套是社会组织的标准,如私有制、贫富分化、社会分工、社会分层,以及是否形成复杂社会,特别是有无国家的出现。中国的新石器文化,黄河流域三大块,长江流域三大块,外加南北方各有一个大后方,至少分八大块。龙山时代以来,冶金技术出现,普遍有城,各种符号系统也在各地被发现。

 

  过去,中国考古学家还小心翼翼,模仿柴尔德(Childe, Vere Gordon),称之为“文明曙光”。现在,有人主张,良渚文化已经是文明,文明上限不断上推,宋儒和辛亥革命家说的黄帝纪年(中华五千年)已经打不住了。

 

  研究“国家”,西方把前现代国家叫state,现代国家叫nation。塞维斯(Elman Service)的band - tribe - chiefdom - state 四阶段说,其实只是讲state 的起源,即州县规模的小城小国的出现。前面有游团、部落、酋邦三阶段。欧洲传统是小国寡民的自治传统。希腊的国只是一城一邦,所谓雅典帝国,只是城邦联盟,没多大。

 

  历史上的大帝国多在东方。欧洲大帝国只有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马其顿帝国接收了波斯帝国,昙花一现。罗马帝国幅员广大,分崩离析。中世纪以来,欧洲一盘散沙,全是小国。即使现代国家,靠战争打乱重组,也大不到哪儿去。最大的只有蒙元背景陆上殖民的俄国。而今天的申根26 国,仍叫Schengen States。真正另起炉灶的大国全是地理大发现后的殖民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所以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R. O.Anderson)说,最早的nation,不在欧洲,而在美洲,nation 是“想象的共同体”。

 

  中国的国家,从起源到发展,苏秉琦有“古国—王国—帝国”三部曲。很多人都以为,龙山只有酋邦(chiefdom),三代只有王国(kingdom),秦汉才是帝国(empire)。我理解的所谓三代,其实是夏人、商人和周人居住活动的三大地理板块。夏、商、周三分归一统,由西周建立的天下,规模同东周列国差不多大。这样的大脚根本就塞不进state 的小鞋。硬塞,只能“削足适履”。

  西周有天下共主,不是城邦国家。我们从西周封建的范围、从西周铜器出土的地点、从西周铜器铭文的内容看,西周绝不是kingdom,至少也是united kingdom。现在的英国(不列颠王国),就叫United Kingdom。西周再小,也比英国大。

 

  秦汉帝国以西周疆域为铺垫。西方使用empire,如亚述帝国、波斯帝国,比较大,但无严格标准(如雅典帝国就很小),我们把西周叫成帝国也未尝不可(美国汉学家贝格立有二里岗帝国的说法)。现代中国是西方所谓的nation,张忠培叫党国。国民党建立中华民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属于nation。美国教科书把中国近代史统统归为民族主义史,民族主义的民族就是nation。周锡瑞(Joseph W. Esherick)编过一本书,叫Empire to Nation ,主题就是帝国解体转变为现代国家。我理解,即使是现代中国,也不是按欧洲模式或美国模式重组,更不是按照奥斯曼帝国解体的模式,大卸八块,彻底缩水。现代中国,除了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无论国土规模,还是民族构成、政区结构,都是继承古代中国,特别是大清帝国。现代中国是历史形成的中国,并不完全是人为建构。

  ……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312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