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教育与美好生活
教育与美好生活


教育与美好生活

作  者:[英] 伯特兰.罗素

译  者:张鑫毅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3月

定  价:40.00

I S B N :9787208162709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教育与美好生活》这部教育名著篇幅不长,除一个简短的引言之外,总共十九章,分三篇。该书的前两章构成了第一篇,综论现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目的。民主可以说是罗素教育思想的一条门槛式原则,他开宗明义地提出“我们所追求的未来的教育体制必须给每个孩子提供现有的蕞佳机会”,“如果一种教育方法不可能普及,我们就无法将其视为令人满意的”。正是基于这种精神,他对传统的教育理论、英国贵族式的传统教育特别是公学制度多有反思和批评,希望采用蒙台梭利等现代教育家摸索出的理论和方法破旧立新。不过,他并未一概否定古典人文教育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而是指出这方面的教育一定要在内容上有所取舍、方法上有所改良,“人类知识的总量和人类问题的复杂性正在不断增长,因此每一代人都必须为了找时间学习新东西而改进其教育方法”。罗素推重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是自由。他认为,绝不能像旧时那样通过恐吓、强迫甚或体罚来管束和训导儿童,而应该培养儿童的自律和主动。一方面要借助现代心理学知识来把握和利用儿童的心理特性,另一方面要传授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来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品性和美德的养成绝非依赖外在强制,也不能诉诸意志控制,而是取决于儿童早期确立的良好习惯,“好习惯几乎可以自动产生大部分美德”。在罗素看来,理想人格的基础是活力、勇敢、敏锐和理智等四种品性。他特别指出,传统教育的一大缺陷是轻视理智,而没有理智, “教育者们常常因为热衷于灌输所谓的正确信念而疏于对理智的训练”。即便时至今日,这样的提醒仍旧值得我们谨记。

第二篇包括十一章,考察的主题是品性教育,即道德教育。罗素对此所作的讨论是异常全面而具体的,他的许多见解尤其可以供中国的家长们借鉴。例如,他认为,道德训练应该在婴儿的出生之日就开始,这样蕞有益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自律能力,“即便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也要把他当作一个将会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的人来尊重。不能为了贪图一时便利或照料孩子的乐趣而牺牲他的未来”;例如,要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学习操作性或控制性的技能,而非通过跟他人进行身体竞争”;例如,父母的关爱是孩子应得的权利,而不是一种需要偿还的债务,父母对子女的回报“应该当作纯粹的额外收获而怀着感激之情去接受,就像春天里的好天气,而不应该将其作为天经地义的事情来期盼”。

第三篇共六章,罗素探讨了智力教育。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要限制乃至排除道德因素对智力教育的影响,“在道德问题上花费大量时间或心思,应该是大可不必的,因为孩子所需的其他美德应该是纯粹的智力训练所自然产生的结果”,“所传授的知识应当是出于智力上的目的而传授,而不是为了证明某个道德或政治结论”。但他认为,智力教育要获得成功,离不开这些品质:好奇心、开放心态、相信知识难求却可得、耐心、勤奋、专注和精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罗素对精确的强调。他赞成将精确作为理智生活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因为“我们在思想、语言和行为上的精确程度可以大体衡量我们对真理的忠实程度”。为了追求精确,值得忍受枯燥,“学习精确知识容易使人厌倦,但这是每一种卓越所必不可少的”。越是深入和高阶的教育越需要精确,关键在于领会那些枯燥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养成一种理智上的冒险意识。罗素还从普通教育、专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等三个方面对智力教育展开了细致讨论。


TOP作者简介

罗素(Bertrend Russell,1872-1970),出身于英国贵族家庭,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在98年的生涯中,完成了40多部著作,涉及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与政治等。他的首要事业和建树是在数学和逻辑领域,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TOP目录

引言

第一篇教育与美好生活

第一章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教育的目的

第二篇品性教育

第三章出生之年

第四章恐惧

第五章游戏与想象

第六章建设

第七章自私与财产

第八章诚实

第九章惩罚

第十章同伴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爱与同情

第十二章性教育

第十三章幼儿园

第三篇智力教育

第十四章一般原则

第十五章14岁前的学校课程

第十六章最后的学年

第十七章走读学校和寄宿学校

第十八章大学

第十九章结论


TOP书摘

世界上必定有许多父母,像本人一样有幼小的孩子,渴望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但又不愿他们受到现有的教育机构大多都有的那些弊端的影响。仅凭个人单枪匹马的努力,无法解决这些父母所面临的困难。诚然,他们可以通过聘请家庭教师和私人教师,在家里培养孩子,但这种方式会剥夺孩子本性所需要的伙伴关系,而没有伙伴,教育必定会缺乏某些基本要素。况且,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合群”(odd)或与众不同是极为有害的:这种感受一旦归因于父母,几乎肯定会激起孩子对父母的怨恨,以致凡是父母所反感的东西,孩子却偏要喜欢。或许正是出于这些考虑,尽责的父母将自己的孩子送到那些他们明知有严重缺陷的学校;他们只能这样做,因为在他们看来,现有的学校没有一所是令人满意的——或者即便有令人满意的学校,也不在他们住所附近。8因此,对那些尽责的父母来说,推行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这不仅是为了社会的利益,也是为了他们自己孩子的利益。如果是富裕之家,要解决他们的个人问题无须改善全部的学校,只要附近有所好学校就可以了。但要满足工薪家庭的需求,就必须在所有小学进行改革。鉴于有的家长会反对其他家长所期盼的改革,除了进行有力的教育宣传之外,别无他途;而这样的宣传很可能在改革者的孩子长大成人很久之后才被证明有效。这样,出于对自己孩子的爱,我们将一步步踏入政治学和哲学的广阔领域。

在本书的后面各章里,我希望尽可能地跟这一广阔领域保持距离。我必须发表的见解大部分并不依赖于我关于我们时代的重大争论所偶然持有的那些观点。但在这方面做到完全独立是不可能的。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必定取决于我们关于人类品性的理想,以及对这些品性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的期望。和平主义者不愿意他们的孩子接受对军国主义者有利的教育,共产主义的教育观和个人主义的教育观也大相径庭。9更为根本的分歧则在于:有些人将教育视为灌输某些绝对信条的工具,有些人认为教育应当培养独立判断的能力,这两类人不可能有共识。当涉及这些问题时,回避是徒劳的。与此同时,心理学和教育学中已经有了数量可观的新知识,这些知识独立于前述的根本问题,而与教育息息相关。这些知识已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成果,但在充分吸收其教益之前,尚有大量工作要做。对人生的头5年来说,情况尤其如此;人们已经发现,这5年所具有的重要性比原先归诸它们的还要大得多,这意味着父母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相应地提升了。我的宗旨和目标是尽量避免有争议的问题。论战式写作在某些领域是必要的;不过当一个人面对为人父母者进行陈辞时,他可以认定这些父母真诚地希望自己的子女获得福祉,光凭这一点,再加上现代知识,就足以解决非常多的教育问题了。我必欲吐之而后快的见解源于我关于自己孩子的一些困惑,因此这些见解并不冷僻或抽象,而且我希望,10不管其他父母赞同我的结论与否,这些见解有助于厘清他们面对的类似困惑。父母的观念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哪怕是最优秀的教育者,也免不了要被缺少专门知识的家长拖累。我深信,如果父母们希望孩子获得良好教育,乐意并且能够提供这种教育的教师不在少数。

在接下来的各章,我打算首先讨论教育的目标,即通过对当前素质水平的孩子施行教育,我们可以合理地期望看到这种教育能够造就出什么类型的个人和社会。我不谈人种改良问题,不管是通过优生学还是任何其他自然的或人工的方法,因为这本质上超出了教育问题的范围。但我非常重视现代心理学方面的发现,因为它们倾向于表明,早期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品性,这种程度比前几代最热忱的教育家所认为的还要大。我区分了品性教育(education of character)和知识教育(education in knowledge),后者在严格意义上可以称为教学(instruction)。这一区分是有用的,虽然并不彻底:学生要获得知识必须具备某些美德,而许多重要美德的成功践行又需要不少知识。11无论如何,为了讨论起见,可以将教学和品性教育分开。我将先探讨品性教育,因为它在人生早期特别重要;不过我对这一话题的讨论会延续到青春期,并在这个题目下谈谈重要的性教育问题。最后我要讨论的是智力教育,讨论它的目标、它的课程还有它的前景,我会从第一堂读写课一直谈到大学生涯结束。至于人们进一步从生活和世界中所受到的教育,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内;但是,使人们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应该是早期教育最为重视的目标之一。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16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94.6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