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你的眼睛能看多远:“天眼”巨匠南仁东的故事
你的眼睛能看多远:“天眼”巨匠南仁东的故事


你的眼睛能看多远:“天眼”巨匠南仁东的故事

作  者:王宏甲 萧雨林 著

出 版 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定  价:38.00

I S B N :9787556098736

所属分类: 少儿  >  少儿文学  >  儿童文学  >  中国儿童文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亲爱的孩子,《你的眼睛能看多远》讲述了天文巨匠南仁东的科学人生,展现了国之重器“中国天眼”的诞生历程。但这部作品更专注于孩子“你”,将打开你的“视界”,滋养你的精神成长,让你拥有更广阔的世界。阅读本书,你会为科学家精神所激励,被科学家情怀所感动。请记住:人生并非输在起跑线上,而总是赢在转折点上。请重视人生的转折点。也请记住:会学比学会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


TOP作者简介

王宏甲

福建建阳人。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代表作有《无极之路》《智慧风暴》《塘约道路》等。曾获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广播文艺奖等多种奖项。

 

萧雨林

湖北襄阳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著有新闻评论集《汉江观潮》《汉江论道》等。曾与王宏甲合著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有个滕头村》,该书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


TOP目录

前 言 打开你的“视界”

引 子

第一章 为什么要仰望星空

1 第一次革命性进步

2 第二次革命性进步

3 第三次革命性进步

4 “中国天眼”究竟是什么

第二章 南仁东的人生成长

1 青少年时期的南仁东

2 从学徒干起

3 首次把科技变成产品

4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5 总工程师的摇篮

第三章 打开天空之门

1 初入天体物理系

2 卡文迪许和麦克斯韦

3 “小绿人”与“脉冲星之母”

第四章 去看看世界

1 到保尔的家乡去

2 到荷兰去

3 把美术立起来

第五章 因落后而奋起

1 一次历史性的国际会议

2 一份烟熏的建议书

第六章 给“天眼”找个家

1 遥感所的年轻人

2 披荆斩棘

3 贵州来了“国际天团”

4 发现大窝凼

第七章 一场科技的“长征”

1 一个“超级大胆”的构想

2 一颗雄心,两手准备

3 旷日持久的预研究

4 “内外交困”的感觉

5 为什么落泪

6 找回“自力更生”

第八章 尘埃落定

1 关系FAST前途的国际评估会

2 遭遇“滑铁卢”

3 布拉格之缘

4 命运交响曲

第九章 天眼横空出世

1 不能忽略人民的力量

2 索网问题

3 千人大会战

4 秋风编织出七色锦缎

第十章 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

1 争分夺秒

2 天眼“开眼”了

3 正式启用

4 天眼,你会哭吗

5 永恒的纪念

几点寄语 人生成长的四大工程

1 为人生立一个志向

2 认真是一种能力

3 请记住综合能力

4 请重视你的精神?


TOP书摘

第二章 南仁东的人生成长

前面我们讲了天文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就是为了让你了解“中国天眼”对中国,乃至对世界意味着什么。我想你有点等不及了。好吧,现在该我们的主人公南仁东出场了。

1 青少年时期的南仁东

1945年2月,南仁东在吉林辽源出生了。他在六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姐姐。

6岁时,南仁东上了辽源中心小学。那时正值新中国诞生之初,我们的航空工业是零,雷达工业是零,汽车工业是零……真正是一穷二白。中国共产党大力开展扫盲运动,扩建学校;新中国热烈期盼少年儿童好好学习,快快长大,在科学技术上去冲击我国迫切需要的零的突破。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

我们新少年的先锋

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

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

孩子,这首歌你也许感到陌生。南仁东是唱着这样的歌曲长大的。那昂扬的旋律,就这样渗透了他少年时代的灵魂,并将贯穿他的一生。

辽源有座龙首山,南仁东的家就在这里。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南仁东就喜欢到龙首山上看星星。在读了《地理》课本后,他曾问他儿时的伙伴张平:“你说,南半球看到的星星是不是跟我们看到的一样?”

南仁东的弟弟南仁刚,如今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画马。在他的记忆中,哥哥小时候也贪玩,但他几乎是带字的东西都看。哥哥喜欢美术,爱看小人书。

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细节——一个小时候会阅读的孩子,眼界和情怀都会在阅读中滋滋生长。

南仁东虽然成绩一向不错,但直到上了初中,都并不突出,直到辽源四中有一位老师发现了他。

南仁东考上大学后,曾带着南仁刚一起去四中看望恩师,他对弟弟说:“没有这位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

南仁东告诉弟弟,有一天老师把他叫到家里,并留他在家里吃饭,跟他谈了一天。究竟谈了什么,南仁东并没有细说。

谈了一天,肯定不是传授知识。那个年代的老师不会对学生说:“你要为自己好好读书,不然考不上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他们通常会说:“你要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可以确定的是,老师与南仁东的一番谈话,打开了南仁东的心志。

那一年,南仁东15岁,正读初三。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看这句话,今天是不是成了无数家长的共识?

其实,人生成功的关键未必在起点,而通常是在转折点上。

如果先前落后,如果出身贫寒……你并非没有机会。在人生漫长的岁月中,8岁、18岁,甚至68岁,都可能是人生重大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由弱变强,由平庸变辉煌。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

1960年,南仁东上高中了——辽源五中。

没错,南仁东在高中阶段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同学们对他的印象是,学习能力极强,看东西过目不忘。实际上,他“过目不忘”的秘密,是他事先自学了课本上的内容。课堂上,他就专注地盯住有疑问的地方。

除了课本知识,南仁东感兴趣的东西很多,求知面非常开阔。多年后,南仁东去苏联访问,还能把高中时朗诵过的斯大林红场讲话完整地向苏联同行背诵。去参观俄罗斯国家艺术馆,能在那里介绍俄罗斯画家列宾、苏里科夫和希施金。

转眼读高三了。南仁东仍然像往常一样给学校出黑板报,冬天滑冰,夏天游泳,还有时间谱曲……

高考了,南仁东在高考志愿栏填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这年高考,南仁东以吉林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当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他心里却起疙瘩了——他填报的是清华建筑系,他的理想在建筑方面,而通知书上写着“无线电系”。

原来,南仁东的考分高出建筑系录取线50多分,被调剂到无线电系,因为那时国家更需要无线电方面的人才。对此,他的工程师爸爸一脸严肃地说:国家少一个建筑师,多一个无线电科学家,不是更好吗?

这是1963年,南仁东18岁。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主席首次在北京天安门城楼接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不久,已在清华读大三的南仁东,也加入了北京学生到全国各地去的人流。

他先是到了上海,接着去了广州,又辗转去了四川、陕西和甘肃。起初主要去看革命圣地,后来又去了少数民族地区。在甘肃,他对《地理》中学到的河西走廊特别感兴趣,决心去走一走。他穿过河西走廊,去了新疆。1967年到来,他越过天山,到了南疆。很多地方,他都是独来独往。

这段经历给他最强烈的印象就是祖国多么辽阔!这激发了他空前的爱国意识和渴望为祖国做贡献的愿望——这并非他独有的感受,而是那时候许多青年学子共有的激情与理想。

这时,内蒙古大草原又在召唤他,他的眼界、胸怀,都如奔腾的蹄声在那片岁月奔驰起来……他辗转去了内蒙古,最后从呼和浩特回到清华园。

那段特殊的岁月,特殊的经历,他是有收获的。

南仁东有一张21岁在清华园的照片,身穿一件格子衬衫,嘴唇上留着细细的小胡须,眼睛看着前方,不苟言笑。 回到清华园时,他就是这个形象了。有人说,他这样可能是受到鲁迅先生的影响;也说人说,南仁东1963年画过一张高尔基素描,他留的短胡更像高尔基。

我们没有机会去问南仁东当初是怎么想的,但能感觉到,一种渴望独立思考,不肯随波逐流的品质,在他18岁时已经叩问过他的心扉。在走过大江南北,大漠草原后,他更加具备了一种独立个性与坚毅品格——这是他人生中的又一次重要成长。

孩子,讲到这里,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人的成长并不是简单地吃饭长个子。身体的、年龄的生长不叫成长,心灵、情感和志向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青少年时期的精神成长,对人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

 

第四章 去看看世界

南仁东获硕士学位后,接着攻读天体物理学博士。这期间,他在天文学领域也取得了令业界瞩目的成就。然而,一个能做出创造性成就的人不能仅靠“专业”。1985年发生在南仁东身上的大事,使他感到需要走出去开眼界了。

1 到保尔的家乡去

他出发了。这是一种新的出发,在他40岁的时候。

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同等重要,相得益彰。所谓“履历”,不应局限于读书工作的经历。这“履”,就是穿着鞋天南海北去走,鞋子里存储的记忆,会比在校读书更牢靠、更立体、更开阔。

这是他首次出国,到苏联去。是的,1985年,那个国家还叫苏联。这一路去,他乘坐的可以说是世界上乘坐时间最长的列车。他再次体验了当年从河西走廊去新疆,又辗转去内蒙古大草原的经历。这次欧洲之行,他还将穿过整个苏联,去到西欧的荷兰。

此行将会给他带来什么?

苏联,是他少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他喜欢绘画,是从喜欢俄罗斯画家列宾、苏里科夫的作品开始的。他喜欢音乐,最熟悉的是苏联歌曲。在唱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小路》的岁月,那种不乏悲伤和忧郁,却又流淌着顽强和坚毅的旋律,就像在冰雪世界里燃烧的篝火,曾经那样温暖地陪伴他的青春岁月。

这年秋冬之交,他去了苏联两个天文台。

一个是普希奇诺射电天文台,在莫斯科附近;另一个是克里米亚射电天文台。前一个,他是与导师一起去的。之后,他独自去了克里米亚天文台,邀请他的天文学家名叫舒尔加,是那里主持射电天文研究的人。

南仁东到克里米亚天文台,接待他的还有苏联著名的天文学家尼古拉·切尔尼赫。切尔尼赫曾发现了两颗周期彗星和一批小行星。克里米亚天文台的设施除了自己使用,也提供给国际组织使用,这些都是南仁东当时特别需要的。然而,南仁东特别想到这里来,还有更吸引他的因素。

孩子,你听过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吗?你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

学生时代,南仁东除了喜欢音乐和绘画,还喜欢文学作品。他读过许多苏联时期的文学作品,最打动他的就是这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他出生的时候,家乡辽源火车站早已存在。保尔·柯察金的家,也在乌克兰一个小镇的火车站旁边。少年保尔就在火车站里干活。作品里的基辅、第聂伯河,南仁东熟悉得就像是自己的家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小说,作者名叫奥斯特洛夫斯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罗斯帝国也在战乱中。那一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刚刚10岁,母亲把他送进小镇的一所小学读书。一次,他在上神学课的时候问神父:天文课老师说的地球存在的时间,同神父说的为什么不同?

神父大怒,揪住他的耳朵往墙上撞他的头。

后来,奥斯特洛夫斯基上神父家补考,悄悄地在神父家的食物里撒了一把烟末。那天一起补考的还有几个同学,他以为神父不会发现是谁干的。结果,神父还是发现了他。神父告到校长那里,他就被学校开除了。

这个真实的故事,就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头的情节。小说里写到,保尔在问神父关于地球的问题之前,听过高年级一位教师讲地球和天体。保尔听那教师说地球已经存在好几百万年了,星星也跟地球相像,他惊奇地张大了嘴巴……

孩子,也许你已经无法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是怎样深刻地影响了南仁东那一代人。那个年代,无数青年学生把书中的一段话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里,如今这段话可能已经没有人抄录了。那是保尔身负重伤回到家乡小镇期间,有一天他独自走到一个空旷的广场上。少年时候的朋友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就是在这个广场的绞刑架下被绞死的。保尔在原先竖着绞刑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随后走下陡坡,来到埋葬烈士们的公墓。那段话,就是保尔在烈士墓前的一段内心独白。我觉得这段话很重要,所以也请你们记住: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亲爱的孩子,你会为这样的文字感动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出版后的二十年间,在苏联就用了43种民族语言出版印刷246次。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无数官兵把它带到了战壕里,就像保尔·柯察金跟他们在一起战斗。战后的苏联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血染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被译成20种文字,在26个国家出版。中文译本的发行量是各种译本中最大的。

南仁东是带着崇敬之心,犹如朝圣般来到产生了“保尔·柯察金”的土地,来到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来到第聂伯河流域的乌克兰。那里有他青年时代的英雄情结,有一个远去的时代对他的召唤。

1985年南仁东的乌克兰之行,是他人生中的又一次重要经历。有人说他是去重温和体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去寻找一座熔炉。而在以后的岁月中,他将不断发现,真正的熔炉不在别处,就在他自己的理想、情感、信仰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中。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