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透明与障碍:论让-雅克•卢梭(精装)
透明与障碍:论让-雅克•卢梭(精装)


透明与障碍:论让-雅克•卢梭(精装)

作  者:[瑞士] 让·斯塔罗宾斯基(Jean Starobinski) 著

译  者:汪炜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 书:“快与慢”文丛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定  价:138.00

I S B N :978756759117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透明与障碍》为日内瓦学派代表人物让·斯塔罗宾斯基的博士论文和成名作,1957年一经出版旋即成为卢梭研究、观念史研究、文艺批评和理论等领域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了包括德里达、福柯等人在内的众多杰出的卢梭读者。 

  斯塔罗宾斯基细读卢梭,从中倾听卢梭至今依旧跳动的思想脉搏,写下了关于他思想的一份全新诊断书:透明与障碍。他尝试把卢梭的个体精气与几个世纪的政治想象和对峙加以重塑。 

斯塔罗宾斯基始终将卢梭的个人命运与其思想脉络紧扣在一起,以其独到而精深的阐发,将卢梭的哲思与疯狂、政治与想象统一起来,字里行间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诗人气质,其对卢梭极具创造性的解读和批评,堪称经典。

TOP作者简介

  让·斯塔罗宾斯基(Jean Starobinski,1920—2019),生于日内瓦,著名的瑞士文艺批评家和理论家、观念史学家、医学史学家,卢梭研究以及18世纪思想研究。早年求学于日内瓦大学,先后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瑞士巴塞尔大学和日内瓦大学。他对启蒙时代以来的哲学、文学、艺术的思考,对忧郁症和解释学问题的探讨以及对蒙田、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的研究尤享盛誉。 

  汪炜,湖北黄冈人,哲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主要从事早期现代哲学、语言哲学、美学、认识论等领域的研究。


TOP目录

译者前言(1) 

告读者(1) 

序言(1) 

 

第一章 

《论科学与艺术》(1) 

“表面现象指控了我”(9) 

分裂的时代与透明的神话(18) 

历史知识与诗性幻象(24) 

格劳克斯神像(27) 

一种神义论:为人与上帝开脱(39) 

第二章 

社会批判(43) 

原初的纯真(49) 

劳动,反思,骄傲(52) 

革命综合法(57) 

教育综合法(61) 

第三章 

孤独(66) 

“把我的信念一劳永逸地确定下来”(91) 

然而,统一性是自然的吗?(96) 

内在冲突(107) 

魔法(115) 

第四章 

蒙面纱的雕像(129) 

基督(135) 

伽拉忒亚(141) 

揭面纱的理论(145) 

第五章 

《新爱洛漪丝》(162) 

音乐与透明(178) 

哀伤之情(184) 

节庆(188) 

平等(199) 

经济(213) 

神化(227) 

朱莉之死(232) 

第六章 

误解(249) 

回归(257) 

“一言不发”(281) 

符号的力量(286) 

爱欲的交流(346) 

裸露癖(352) 

家庭教师(366) 

第七章 

自传问题(374) 

如何描绘自身?(387) 

言无不尽(391) 

第八章 

疾病(417) 

有罪的反思(426) 

重重障碍(452) 

沉默(464) 

无所作为(476) 

植物之谊(486) 

第九章 

终身监禁(495) 

得偿所愿(497) 

两个法庭(520) 

第十章 

水晶般透明(526) 

双重判决(541) 

“我就这样孑然于世了”(553) 

卢梭七论 

卢梭与起源探寻(559) 

卢梭论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578) 

卢梭与语言的起源(624) 

卢梭与布丰(664) 

小说的歧异(687) 

遐思与嬗变(729) 

论卢梭的疾病(755) 

 

人名索引(785)


TOP书摘

  当卢梭谴责社会的种种邪恶时,没有人站在他那一边,他也不想要任何盟友。由于他的指控更具普遍意义,因此,他把自己推向了更加孤立无援的境地(其他人则会说:他自愿孤立,这就迫使他发出最具普遍性的控诉)。他批判的是一种根本恶,这与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们”对不合理制度的批判截然不同。因为在卢梭看来,这些哲学家们的批判仍然只是社会罪恶的一种表现罢了。这种批判根本没有与社会罪恶为敌,它恰恰是社会罪恶最精巧、最恶毒的产物,它将我们拼命地拖向那万劫不复之地。这些启蒙“哲学家们”也同样沉沦于无所不在的虚荣和腐败当中,不仅如此,他们还从这走向自我毁灭的浊世中捞取私利。他们的影响力只会加剧意识与意识的相互隔离以及社会统一体的分崩离析(卢梭后来又以一种妄想症的形式重新表达了上述看法。他想象出一个由启蒙哲学家和权力当局共同组成的迫害他的阴谋集团:百科全书派成员与舒瓦瑟尔因此是邪恶的共犯。他们狼狈为奸而非同室操戈)。 

  这些哲学家们依然隶属于他们抨击的那个世界。他们关心的乃是对邪恶制度的维护,卢梭可以把他们统统划为真实社会联系的破坏者加以批判。他们是四分五裂的社会中的寄生虫,他们对应该在一个更加正义的体制中将人们团结起来的那些理念加以嘲谤。“他们对祖国和宗教这类古老的字眼报以轻蔑的讥笑。”但是,他们的这种行径不过是出于一种“出人头地的狂热”,这只是他们在一个不再是祖国(甚至嘲弄自己的宗教)的社会中谋取成功的方法而已。在各种沙龙里,外表和意见无往不利,人们畅所欲言、无所不谈,但一句话都不会有人相信:这些哲学家们的控诉不过是社交性的无谓闲聊,他们用非本真的话语谈论着一个非本真的世界。 

  为了不沦落为这种最为糟糕的夸夸其谈者,卢梭特立独行,不与他们同流合污。尽管他已向专制的制度、不义的极权、荒谬的恶习与流弊发起声讨,然而,还没有什么因素能把他与百科全书派成员决定性地区分开来,也没有什么因素能使他的孤独构成其思想的必要补充:造成他离群索居的原因或许只是他的性格、疾病、自恋,孤独不过是其生命的细枝末节,不太能引起我们多少兴趣。卢梭的孤独与卢梭的思想之间或许并无任何深刻联系。 

  然而,卢梭的反抗直指当代社会之本质,这种反抗的规模和力度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为了能够站得住脚,它必须来自于一个已将自己排除在社会之外的人。如果他不能在这个虚伪的社会之外找到一个立足点(独自一人,且反对所有人),那么他就无法保证其挑战的严肃性与重要性。罪恶蔓延至社会的每个角落;社会伸展到哪里,谎言与伪善就会在哪里恣肆无忌。故而,他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地脱离社会,他必须成为一个美好的灵魂。 

  卢梭批判的激烈性与彻底性将他拽入了孤独之中(其他人则会说:正是因为他想要离群索居,所以他才会拿腐蚀公共生活的根本恶作为其借口)。如果他希望人们认真地看待他和理解他,那么反抗作家这一身份对他而言就必定是远远不够的:他感到自己不得不变成一种活生生的反抗。只有当他的整个生命都成为一种对立的榜样时,他的批判才会真正有效。 

  当一个人为了揭露社会的欺骗性而成为作家时,他就将自己置于悖论当中;当卢梭成为一位作家,尤其是当他的写作生涯以赢得科学院的奖励而开始时,他便踏进了由舆论、成功和风尚所操纵的社会运转体系之中。因此从一开始,他就具有口是心非的嫌疑,而且会被他抨击的那些罪恶所腐蚀。随着他的孤独状态变得愈加彻底,卢梭越来越坚信其文学生涯的开端乃是一场厄运的开始:“从那一刻起,我便堕入歧途。”唯一的赎救可能就是公开决裂:抽身离别必不可少,永恒的逃离充当了申辩。我向你们说话,但我并不是你们当中的一员。我属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祖国。你们不再知道何谓祖国,而我呢?我是日内瓦公民。不,我甚至不是日内瓦公民,因为日内瓦人早已不复往昔了。你们所拥戴的伏尔泰已把日内瓦腐化。我的身份只有一个:公民。一旦成为文人,这位控诉者永远都无法为他与罪恶的妥协找到充分的辩辞;只要他持续不断地写作,罪恶就将一直与他如影随行。即便对这辩辞本身来说,只要它面向公众,它就仍然构成了控诉者与舆论世界之间的纽带,无法抹除任何罪错。说到底,他必须保持沉默,他必须成为一个对其他人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但是卢梭做不到缄口不言,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把他想要成为无足轻重之人的意愿写下来。 

  所以,卢梭面临的难题就在于消除其生命与原则之间不断重现的鸿沟。他的所作所为必须与他揭发的这个腐化世界的虚假伎俩截然对立,可他又如此深刻地介入到这种伎俩当中。他必须让他的抗议不被当成寻常的文学用语。他操着太过华美的言辞冒险宣说了一个真理,而这真理恰恰谴责虚华空洞的雄辩,宣扬缄默智慧的美德。 

  社会与自然对立,这一命题直接导出如下结论:我与社会对立。拒斥否定自然的社会,这一重任的承担者正是我。于是,否定之否定就从根本上转变成了真实的个人态度(它不是作为历史进程,甚至不是作为历史行动的筹划来发挥作用的)。社会是对自然的集体性否定;孤独的让-雅克则是对社会的个体化否定。由此,我们就从卢梭的历史理论退回到让-雅克这一个体身上,从对人类历史演化的思辨分析转向存在本身的内在难题。从一种范畴到另一种范畴,从客观认识到主观经验,这似乎是一个不合逻辑的过渡;但没有什么能比这种联系更具逻辑性了;这是一种试图在行为与言语之间达成一致的道德逻辑。让-雅克将把他的个人救恩铭刻在他所揭露的集体沉沦这一底座之上。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832

版  次: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