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寻找亚洲:创造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精装)
寻找亚洲:创造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精装)


寻找亚洲:创造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精装)

作  者:孙歌 著

出 版 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定  价:78.00

I S B N :9787221154361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四步展示寻找亚洲的全过程

  ★打破单一化的思维方式和解释方式

  ★全面梳理关于“亚洲”“亚洲原理”“亚洲主义”的来龙去脉

  ★探索另一种讲述亚洲历史、世界历史的可能性

  ★东亚和亚洲未来的历史与思想变迁究竟会呈现怎样的图景?

  ★描摹大批思想家的“亚洲”性格:冈仓天心、福泽谕吉、孙中山、李大钊、和辻哲郎、竹内好、宫崎市定、滨下武志、梅棹忠夫、沟口雄三、丸山真男。

  亚洲是什么?谁的亚洲?我们为什么要寻找亚洲?

  亚洲,并不是世界体系的中间环节,而是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亚洲不仅是政治概念,也是文化概念;不仅是地理空间位置,也是价值判断尺度。亚洲被西方作为他者加以命名的起点、亚洲的多样性与开放性、亚洲在近代以来不得已接受的西方内在于自身的被殖民过程、亚洲无法以自足的逻辑整合为统一体的现实,这一切一直是困扰着人们的理由。

  本书是作者研究亚洲思想与现实复杂问题成果的集中展示,记录了她迄今为止“寻找亚洲”的全部过程。从思索亚洲意味着什么,到从东亚的历史与现实中去感知认识亚洲的方法,再到跨文化的新普遍性的创造,最后落脚对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即亚洲原理的寻找。

 

TOP作者简介

  孙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多年来一直从事政治思想史以及与中日关系、亚洲等现实政治有关的复杂问题研究,致力于推动东亚地区知识分子的深度对话,曾于九十年代与沟口雄三先生共同发起连续六年的“中日知识分子对话”。

  曾任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一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主体弥散的空间:亚洲论述之两难》(2002、2007)、《竹内好的悖论》(2005)、《文学的位置》(2009)、《把握进入历史的瞬间》(2010)、《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2011)、《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2017)、《历史与人:重新思考普遍性问题》(2018)等。

 

TOP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亚洲意味着什么 

两条思路:亚洲是否存在?

两条思路的接触点

京都学派的亚洲论述

《在亚洲思考》的定位与它所揭示的问题

 

附录

“亚洲”到底意味着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访谈

ArtReview Asia 访谈

亚洲的普遍性想象与中国的政治叙事

 

第二章 东亚视角的认识论意义

中国社会既定的东亚视角及其问题性

现代历史过程中东亚内部的不均衡状态

冷战历史与东亚的关系

后冷战时期的历史视野与东亚叙事的思想品格

关于后东亚论述的可能性

 

附录

如何思考东北亚的战后

——高句丽问题引发的思考 /188

横向思考的东亚图景

——评白乐晴《分断体制·民族文学》与白永瑞《思想东亚:朝鲜半岛视角的历史与实践》 

民众视角与民众的连带

 

第三章 创造新普遍性

 

第四章 寻找亚洲原理

讨论亚洲范畴所面临的现实与理论困境

通向亚洲的理论路径

亚洲原理的历史内涵

 

TOP书摘

  亚洲这个地理区域当然没有丢,不过发生在这个地理空间内的历史过程,却饱含着各种“丢失”。近代以来,亚洲经历了一个被殖民被侵略的过程,丢掉的不仅仅是领土主权、物质资源,还有精神与文化传统乃至主体尊严。

  一个不能被整合的对象,一个无法把西方置于自己外部的区域,尽管经历了反殖民的民族独立运动,但是它明显的非自足性,以及无法被整合的多样性,如何能够支持自身成为一个独立的论述范畴?

  从和辻哲郎的风土学到梅棹忠夫的文明生态史观,从京都学派的代表人物到当代重建亚洲论述的日本知识群体,延续了一条与作为符号的亚洲观交错而富有张力的思路,这就是亚洲概念的空间性格。

  我追问“亚洲意味着什么”的理由:一个明显并不自足的地理范畴,却承载了如此多重的历史和政治内涵,它是不是必要的、为何是必要的。

  无论亚洲这个范畴在日本历史上的政治功能,还是政治地理学本身曾经在欧洲特定历史时期被国家主义利用的经历,都使得它曾经包含了极为负面的历史性内涵,对它的使用总是会引起各种不愉快的联想乃至粗暴的批评。那么,是否需要继续讨论亚洲或者东亚?

  对抗各种形态的霸权思想,在政治上依然是现在时的课题,但是对支撑着霸权思想的认识论进行揭示,却不仅仅需要对抗精神,还需要真正的多元化知识感觉。

  曾经,亚洲屈辱的历史赋予了我们比发达国家的人们更强烈的好奇心;曾经,对于霸权的警惕强化了我们对于文化相对主义的坚持。这一切并不必然保证我们不会成为西方霸权思想的同谋,因为它可能被一元化的普遍性知识感觉所回收;但是与此同时,亚洲原理也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因为恰恰是这种好奇心和相对主义的态度,孕育着新的价值判断。

  寻找亚洲原理是个艰难的过程,前面还有很多未知的节点。历史时间在地理空间内流动,文化是风土性的。亚洲这个最具多样性的地域,将与包括西欧和北美在内的其他各个区域重建关联,构成对于近代以来被单一化想象所覆盖的人类史的重新阐释。我相信,亚洲原理,将为这一重新阐释贡献它所特有的认识论。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368

版  次:1版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8.6459